一种光伏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07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包括:主轴、支撑杆、纵梁、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支撑杆安装在主轴的两端;纵梁垂直安装固定在主轴上;纵梁截面为工字型,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和支撑板;光伏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部用于容纳第一边框;第一固定组件包括U型的第一固定块和第一紧固装置;第一固定块将第一边框限位在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部;第一紧固装置将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纵梁上;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纵梁的两端位置或者第二边框位置,防止光伏面板向纵梁的两端移动。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螺栓使用,降低安装成本。

A Photovoltaic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hotovoltaic support,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olar cells, including a spindle, a support rod, a longitudinal beam, a first fixed component and a second fixed component; a support rod is installed at both ends of the spindle; a longitudinal beam is vertically fixed on the spindle; a longitudinal beam section is I-shaped, including an upper baffle, a lower baffle and a support plate; and a photovoltaic panel comprises a first side vertically to each other. The first fixing component includes the first fixing block and the first fastening device of U type; the first fixing block limits the first fixing block to the inside of the I-shaped cavity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the first fixing device fixes the first fixing block to the longitudinal beam; the second fixing component is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or at the second border position. To prevent the photovoltaic panel from moving toward both ends of the longitudinal bea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generation, reduce the use of bolts, reduce installation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是一种光伏支架。
技术介绍
双面电池组件在单位面积发电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市场上对双面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特别是背面的发电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提升双面电池组件背面的发电效率。常规的跟踪系统支架将太阳能光伏面板的背面遮阴,因此不适于双面电池组件,另外,太阳能光伏面板的安装人工成本比较大,为了减少人工成本,业主要求太阳能光伏面板安装方便快捷,常规的光伏支架需要拧较多的螺栓,还要求达到一定的扭力,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螺栓未拧紧或过紧导致材料损伤造成全部返工或者导致太阳能光伏面板掉落的情况,则会导致安装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光伏支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支架,所述光伏支架包括:主轴、支撑杆、纵梁、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光伏支架的主体,使所述光伏支架的主体离开地面;所述纵梁垂直安装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各个所述纵梁处于同一平面中,相邻两根所述纵梁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和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纵梁的长度根据安装的光伏面板的数量确定;所述光伏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纵梁的支撑板两侧的工字型型腔内部用于容纳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一紧固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限位在所述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部;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或者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位置处,用于防止所述光伏面板向所述纵梁的两端移动。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块由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部、两个第一竖直部和两个第一凸起部组成,所述第一竖直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纵梁的下挡板匹配,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下挡板固定之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互配合抵住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的厚度与所述纵梁的支撑板的高度匹配。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螺栓或弹簧卡销;当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螺栓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水平部与所述纵梁上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栓与所述螺孔配合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纵梁上;当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弹簧卡销时,所述弹簧卡销包括止挡块、第一弹簧、插销和截面为U型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由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部、两个第二竖直部和两个第二凸起部组成,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两端,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另一端的内侧,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连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方;所述止挡块由矩形块体和柱体组成,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纵梁上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与所述柱体匹配的通孔,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矩形块体一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插销穿过所述第一弹簧,所述插销的一端与所述矩形块体另一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匹配的通孔,所述插销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水平部上的通孔穿出,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矩形块体,另一端抵住所述第二水平部;所述矩形块体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所述矩形块体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弹片。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光伏面板的边框由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一竖直板、第二竖直板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第一竖直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板、所述第二水平板和所述第三水平板的端部,所述第二竖直板支撑在所述第二水平板和所述第三水平板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用于固定所述光伏面板的层压件;所述光伏面板的边框包括常规边框和薄型边框,所述常规边框的竖直板的高度大于所述薄型边框的竖直板的高度;当所述光伏面板的边框为常规边框时,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三水平板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三水平板的端部相距第二预定距离;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面抵住所述第二竖直板,所述第三水平板的端部至所述连接位置之间的部分卡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下方;当所述光伏面板的边框为薄型边框时,所述第二竖直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侧面抵住所述第二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上端面顶住所述第二水平板。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块和第二紧固装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截面为C型,所述第二固定块由固定连接的第三竖直部和两个第三水平部组成,两个所述第三水平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竖直部的两端;所述第二固定块用于将所述纵梁的端部限位在C型型腔内部,所述第二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第三水平部与所述纵梁固定,所述第三竖直部挡住所述纵梁的端部截面;所述第二紧固装置为螺栓或弹簧卡销。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位置处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三固定块和第三紧固装置,所述第三固定块的截面为U型,所述第三固定块用于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限位在所述纵梁内的预定位置;所述第三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三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在所述纵梁上的安装位置不同;所述第三紧固装置为螺栓或弹簧卡销。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位置处且所述主轴两侧分别安装一排所述光伏面板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L型挂钩、第二弹簧、压杆;所述L型挂钩的水平段的端部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所述压杆的一端旋转安装在所述L型挂钩的竖直段的端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L型挂钩的水平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压迫所述压杆时提供向上的弹力,所述第二弹簧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移动至离开所述压杆时提供向下的拉力使得所述压杆的端部抵住所述第二边框。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当所述光伏面板为双面电池组件时,所述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部设置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的固定位置分为对应所述主轴的两侧。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纵梁的下挡板的中间区域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块从所述开槽位置直接滑入安装在所述纵梁上。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将纵梁固定在主轴上,利用纵梁、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配合固定光伏面板的边框,避免了光伏支架对光伏面板的遮挡,对于双面电池组件,对光伏面板的背面也无遮挡,从而提高了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另外,由于光伏面板的边框容纳在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光伏面板可以推入纵梁的型腔内,安装人员无需爬上支架安装,减少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保障了安装人员的安全;该光伏支架只需要少量的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即可实现对光伏面板的固定,无需拧过多的螺栓,减少了安装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结构可靠,提高了光伏支架的安装质量,降低了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支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主轴、支撑杆、纵梁、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光伏支架的主体,使所述光伏支架的主体离开地面;所述纵梁垂直安装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各个所述纵梁处于同一平面中,相邻两根所述纵梁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和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纵梁的长度根据安装的光伏面板的数量确定;所述光伏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纵梁的支撑板两侧的工字型型腔内部用于容纳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一紧固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限位在所述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部;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或者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位置处,用于防止所述光伏面板向所述纵梁的两端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包括:主轴、支撑杆、纵梁、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所述支撑杆安装在所述主轴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光伏支架的主体,使所述光伏支架的主体离开地面;所述纵梁垂直安装固定在所述主轴上,各个所述纵梁处于同一平面中,相邻两根所述纵梁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纵梁的截面为工字型,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和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纵梁的长度根据安装的光伏面板的数量确定;所述光伏面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纵梁的支撑板两侧的工字型型腔内部用于容纳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一紧固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固定块用于将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限位在所述纵梁的工字型型腔内部;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两端位置或者设置在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二边框位置处,用于防止所述光伏面板向所述纵梁的两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由固定连接的第一水平部、两个第一竖直部和两个第一凸起部组成,所述第一竖直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内侧;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纵梁的下挡板匹配,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下挡板固定之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互配合抵住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的厚度与所述纵梁的支撑板的高度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螺栓或弹簧卡销;当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螺栓时,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水平部与所述纵梁上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栓与所述螺孔配合将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所述纵梁上;当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为弹簧卡销时,所述弹簧卡销包括止挡块、第一弹簧、插销和截面为U型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由固定连接的第二水平部、两个第二竖直部和两个第二凸起部组成,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两端,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另一端的内侧,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连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下方;所述止挡块由矩形块体和柱体组成,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纵梁上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与所述柱体匹配的通孔,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矩形块体一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插销穿过所述第一弹簧,所述插销的一端与所述矩形块体另一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插销匹配的通孔,所述插销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水平部上的通孔穿出,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住所述矩形块体,另一端抵住所述第二水平部;所述矩形块体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所述矩形块体的宽度小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光伏面板的第一边框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弹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面板的边框由第一水平板、第二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军陶爱兵张欢欢沈佳唐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携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