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105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当控制单元的固定端与第一选择端连接时,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动力电池,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低压电池;当控制单元的固定端与第二选择端连接时,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动力电池,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低压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实现将市电的能量通过不同的处理电路传输到动力电池和低压电池,以及将动力电池的能量通过不同的处理电路回馈到动力电池和传输到低压电池。

Integrated Vehicle Charger Circuit and Integrated Vehicle Charg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on-board charger circuit and an integrated on-board charger. When the fixed end of the control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elector, the first processing circuit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first part of the energy of the municipal power to the power battery, and the second processing circuit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energy of the municipal power to the low-voltage battery; when the fixed end of the control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elector. The third processing circuit is used to feed back the first part of the power battery energy to the power battery, and the fourth processing circuit is used to transfe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ower battery energy to the low-voltage battery.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energy of the municipal electricity to the power battery and the low voltage battery through different processing circuits, and the feedback of the energy of the power battery to the power battery and the transmission to the low voltage battery through different processing circui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汽车制造和应用领域逐渐引入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电动汽车又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车载电子设备(比如DC/DC变换器和集成车载充电机)呈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功率密集化的趋势。目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实现了将市电的能量传输到动力电池组,以及动力电池组将能量传输到蓄电池。现有的电气集成方案只能实现电池充电的单一功能,并不能满足现实的多样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及集成车载充电机,用于将市电的能量通过不同的处理电路传输到动力电池和低压电池,以及将动力电池的能量通过不同的处理电路回馈到动力电池和传输到低压电池。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开关K1、动力电池、低压电池、控制单元和整流电路,其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端、第一选择端和第二选择端;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开关K1、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低压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或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时,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时,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开关K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三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的关系式为:其中,所述L为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漏感、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的总漏感,所述Np为所述原边绕组的匝数,所述MLT为单匝的平均匝长,所述b为所述原边绕组与绕组i的内外径之差,所述绕组i为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或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w为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mm-50mm。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线圈结构为三明治绕法结构。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原边处理电路包括开关管T1、开关管T2、开关管T3、开关管T4、电容C1和电感线圈L1,其中:所述开关管T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T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感线圈L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T2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T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T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T3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T3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管T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感线圈L1的另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原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关管T1包括晶体管Q1和二极管D1,所述开关管T2包括晶体管Q2和二极管D2,所述开关管T3包括晶体管Q3和二极管D3,所述开关管T4包括晶体管Q4和二极管D4,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1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2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2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3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3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晶体管Q4的漏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4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连接形成所述开关管T4的第一端。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电容C2,其中: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以及所述电容C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以及所述开关K1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所述电容C2的正极连接。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包括二极管D9、二极管D10和电容C3,其中: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以及所述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第三端连接。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其中: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3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2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包括上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在本技术中,当控制单元的固定端与第一选择端连接时,整流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开关K1、动力电池、低压电池、控制单元和整流电路,其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端、第一选择端和第二选择端;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开关K1、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低压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或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时,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时,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开关K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三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边处理电路、变压器、第一副边处理电路、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开关K1、动力电池、低压电池、控制单元和整流电路,其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固定端、第一选择端和第二选择端;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开关K1、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动力电池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以及所述低压电池依次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一端与所述原边绕组连接,所述原边处理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二选择端与所述动力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或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一选择端连接时,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一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一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整流电路、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二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市电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当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选择端连接时,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一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三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部分能量回馈到所述动力电池,所述原边处理电路、所述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副边处理电路形成的第四处理电路用于将所述动力电池的第二部分能量传输到所述低压电池;所述开关K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电路及所述第三处理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成反比例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漏感与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的关系式为:其中,所述L为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漏感、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以及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漏感的总漏感,所述Np为所述原边绕组的匝数,所述MLT为单匝的平均匝长,所述b为所述原边绕组与绕组i的内外径之差,所述绕组i为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或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w为所述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以及所述第二副边绕组的总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之间的距离范围为5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的线圈结构为三明治绕法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车载充电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处理电路包括开关管T1、开关管T2、开关管T3、开关管T4、电容C1和电感线圈L1,其中:所述开关管T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开关管T2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琦莫光铖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