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022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T梁和右侧T梁,在左侧T梁和右侧T梁的顶部安装吊装支架本体,在吊装支架本体底部对称安装移动装置,在吊装支架本体顶部对称设横向导轨,在横向导轨上方安装吊装支架工作体,在吊装支架工作体中部设钢丝吊绳,钢丝吊绳连接平衡梁,在平衡梁一端设千斤顶,另一端设配重装置,在吊装支架工作体两侧对称设移动小车,在移动小车内安装有电磁继电装置和接收器,在移动小车上安装智能控制器。该支架解决了T梁翼缘板下负弯矩筋张拉时重量较大的千斤顶吊装问题,采用全自动形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特种作业人员,实现千斤顶吊装的高效、精准,提高工作效率。

A fully automatic hoisting bracket for T-beam negative moment bar j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lifting bracket for T-beam negative moment bar jack, which comprises left T-beam and right T-beam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 lifting bracket body is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left T-beam and right T-beam, a moving device is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ifting bracket body, a transverse guide rail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bracket body, and a lifting bracket body is installed above the transverse guide rail.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king body of the lifting bracket, a steel wire rope is installed, which connects the balancing beam, a jack is installed at one end of the balancing beam, a weigh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other end, a mobile car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working body of the lifting bracket,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device and a receiver are installed in the mobile car, and 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is installed in the mobile car. The bracket solves the lifting problem of the heavy jack when the negative bending moment bar is stretched under the flange plate of T-beam. It adopts the full-automatic form, is simple to operate and does not need special operators. It realizes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lifting of the jack an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主要是用于T梁翼缘板下负弯矩筋张拉千斤顶吊送,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在公路桥梁领域,T梁会被经常使用,在T梁吊装后、简直变连续体系转换前,需要对T梁进行负弯矩张拉。T梁负弯矩筋的张拉存在以下特点:1)通常T梁负弯矩筋位于T梁翼缘板下方、且位于翼缘板内侧与腹板交叉的地方,位置悬空、且比较隐蔽;2)T梁负弯矩筋张拉时,需要使用千斤顶,然而千斤顶重量较大,随着T梁长度越来越长,负弯矩筋张拉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需要的千斤顶也越来越重,一个两个工人难以轻易移动;3)T梁负弯矩筋张拉吊放千斤顶空间有限,面板湿接缝宽度交窄,且布满钢筋。针对以上T梁翼缘板下负弯矩筋张拉存在的特点,目前为止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通常采用较小的千斤顶,单束张拉,然而对较长的T梁来讲,单束张拉不仅效率低而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需研制一种工作可靠性较高的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T梁负弯矩筋张拉千斤顶吊送高效、准确的装置本技术另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能够实现该装置的自动化、且节约资源,可以循环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T梁(1)和右侧T梁(2),在左侧T梁(1)和右侧T梁(2)的顶部安装有一吊装支架本体(3),在吊装支架本体(3)的底部对称安装有移动装置(4),在各移动装置(4)下方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导轨(5);在吊装支架本体(3)的顶部对称设有横向导轨(6),在横向导轨(6)的上方安装有一吊装支架工作体(7),在吊装支架工作体(7)的中部环形缠绕有钢丝吊绳(8),钢丝吊绳(8)的自由端连接平衡梁(9),在平衡梁(9)的一端设有千斤顶(10),千斤顶(10)安装在负弯矩筋放置槽(11)内,在平衡梁(9)的另一端设有配重装置(12),在吊装支架工作体(7)的两侧对称设有移动小车(13),在移动小车(13)内安装有电磁继电装置和接收器,且在任意一侧的移动小车(13)上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4)。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装支架本体(3)是由若干根方钢管相互拼搭焊接而成的倒U形框架主体,该倒U形框架主体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移动装置(4)为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作为本技术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4)为定向轮,在该定向轮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作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导轨(5)与所述横向导轨(6)均为工字钢;所述吊装支架工作体(7)整体为钢制的工字型构件。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小车(13)的底部为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小车(13)的底部为定向轮,在该定向轮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刹车装置。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吊装支架本体(3)、移动导轨(5)、横向导轨(6)、吊装支架工作体(7)、平衡梁(9)、千斤顶(10)和配重装置(12)以及移动小车(13)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带有颜色的涂料或者是防锈层,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涂料为黄色油漆,使其不易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锈层还包括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又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控制器(14)为遥控式。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在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制作并加以组装作为备用。制作时,该装置制作比较精密,按照设计图3由工厂同一加工制作,加工制作完成并安装完成后由运输车运至现场使用。使用时,交替使用移动导轨(5),利用控制器(14)中的前后按钮,将该装置骑在湿接缝两边T梁面板上,沿T梁纵向移动至T梁负弯矩筋张拉孔(11)所对应位置;将千斤顶(10)和平衡配重(12)安装在平衡梁(9)两端、并将平衡梁(9)与钢丝绳(8)连接固定;利用控制器(14)中的上下按钮,调整钢丝绳(8)的长短,使得平衡梁(9)下的千斤顶(10)和平衡配重(12)悬空;随后利用控制器(14)中的左右按钮,调整横向移动小车(13)的位置,使得平衡梁(9)的中点与T梁湿接缝的中线对应;之后,由工人轻轻转动平衡梁(9),使得平衡梁(9)平行于湿接缝,利用控制器(14)中的上下按钮,下方钢丝绳(8)的长度,使得平衡梁(9)进入翼缘板下方,且控制千斤顶水平位置与T梁负弯矩筋张拉孔(11)齐平;紧接着,通过控制器(14)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按钮,在操作工人的配合下,将预应力筋穿过千斤顶(10),将千斤顶(10)安装进T梁负弯矩筋张拉孔(11);在该实施过程中,首先安装工作锚在预应力筋上,然后千斤顶穿过预应力筋,安装千斤顶,与此同时,安装工具锚在预应力筋上,最后,开动智能张拉设备油泵,达到设计应力后停止操作,最后完成操作工作后,拆除工具锚,利用控制器(14)中的前后按钮,将千斤顶移开、脱离预应力筋;随后由工人轻轻转动平衡梁(9),使得平衡梁(9)平行于湿接缝,利用控制器(14)中的上下按钮,上拉钢丝绳(8),使得平衡梁(9)拉出翼缘板下方,进入翼缘板上方;随即,控制器(14)中的左右按钮,将千斤顶移动至T梁翼缘板上,再利用控制器(14)中的上下按钮,下方钢丝绳(8),使得千斤顶(10)刚好落在T梁翼缘板上;最后,拆除千斤顶(10)及平衡配重(12),检查、清理、维修该支架,搬运至存储仓库,预留为下次重复循环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解决了T梁翼缘板下负弯矩筋张拉时,所需重量较大的千斤顶吊装问题;2、该装置采用全自动形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特种作业人员、普通工人即可操作;3、该装置实现千斤顶吊装的高效、精准,节约工人体力、提供工作效率;4、该装置吊装千斤顶不对翼缘板产生破坏,不需要采取多余的措施来保护翼缘板;5、该装置可循环使用,符合国家绿色施工的要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之二;其中,图中标号:1—左侧T梁,2—右侧T梁,3—吊装支架本体,4—移动装置,5—移动导轨,6—横向导轨,7—吊装支架工作体,8—钢丝吊绳,9—平衡梁,10—千斤顶,11—负弯矩筋放置槽,12—配重装置,13-移动小车,14—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综上所述,本技术更为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T梁(1)和右侧T梁(2),其特征在于:在左侧T梁(1)和右侧T梁(2)的顶部安装有一吊装支架本体(3),在吊装支架本体(3)的底部对称安装有移动装置(4),在各移动装置(4)下方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导轨(5);在吊装支架本体(3)的顶部对称设有横向导轨(6),在横向导轨(6)的上方安装有一吊装支架工作体(7),在吊装支架工作体(7)的中部环形缠绕有钢丝吊绳(8),钢丝吊绳(8)的自由端连接平衡梁(9),在平衡梁(9)的一端设有千斤顶(10),千斤顶(10)安装在负弯矩筋放置槽(11)内,在平衡梁(9)的另一端设有配重装置(12),在吊装支架工作体(7)的两侧对称设有移动小车(13),在移动小车(13)内安装有电磁继电装置和接收器,且在任意一侧的移动小车(13)上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左侧T梁(1)和右侧T梁(2),其特征在于:在左侧T梁(1)和右侧T梁(2)的顶部安装有一吊装支架本体(3),在吊装支架本体(3)的底部对称安装有移动装置(4),在各移动装置(4)下方设有与之相匹配的移动导轨(5);在吊装支架本体(3)的顶部对称设有横向导轨(6),在横向导轨(6)的上方安装有一吊装支架工作体(7),在吊装支架工作体(7)的中部环形缠绕有钢丝吊绳(8),钢丝吊绳(8)的自由端连接平衡梁(9),在平衡梁(9)的一端设有千斤顶(10),千斤顶(10)安装在负弯矩筋放置槽(11)内,在平衡梁(9)的另一端设有配重装置(12),在吊装支架工作体(7)的两侧对称设有移动小车(13),在移动小车(13)内安装有电磁继电装置和接收器,且在任意一侧的移动小车(13)上安装有智能控制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支架本体(3)是由若干根方钢管相互拼搭焊接而成的倒U形框架主体,该倒U形框架主体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移动装置(4)为万向轮或者是定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自动T梁负弯矩筋千斤顶吊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4)为定向轮,在该定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甡施旭升周平唐刚刘波杨显亮周自强赵正春杜洁力李富强邵淑媛杨超朱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