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序中专利>正文

车龙头护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79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5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车龙头护手器,包括支座(7)、承重肋板(1)、布飘(4),所述支座(7)整体呈“L”形(或可根据需要制成其它形状),安装面上开设有螺栓通孔,承重肋板(1)为具有韧性的薄型材料(如金属、合金)制成,其安装面设置有螺栓通孔,通过螺栓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的通孔串接起来,并利用螺母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固定连接,承重肋板(1)另一内侧面上也开设有通孔,布飘(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承重肋板(1)的内侧面通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夏季可防晒,冬季可防寒。

Car faucet hand pro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and protector for a vehicle faucet,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 (7), a load-bearing rib plate (1) and a cloth float (4). The support (7) is L-shaped as a whole (or can be made into other shapes as required). A bolt through-hole is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surface, and the load-bearing rib plate (1) is made of a thin material with toughness (such as metal and alloy). The installation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bolt through-hole, and the load-bearing rib plate (1) and the support are arranged through bolts. The through holes of the seat (7)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and the load-bearing rib plate (1) and the support (7) are fixed by nuts. The through holes are also arranged on the other inner side of the load-bearing rib plate (1). The cloth float (4) is fixed on the inner side through holes of the load-bearing rib plate (1) through bolts and nut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sunscreen in summer and cold prevention in w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龙头护手器
本技术属于护具领域,尤其涉及车龙头护手器。
技术介绍
现阶段,人们在骑龙头车时,通常使用的是防寒、防晒龙头车用手套,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易变形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缺陷,且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会妨碍手的正常活动,现有车龙头护手器
,缺乏杜绝上述不良现象发生的护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车龙头护手器,能够消除安全隐患,控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龙头护手器,包括支座7、承重肋板1、布飘4,所述支座7整体呈“L”形,其安装面上设置有螺栓通孔,承重肋板1为由薄金属板或合金薄板制作而成,其安装面设置有螺栓通孔,通过螺栓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的通孔串接起来,并利用螺母将其固定连接,承重肋板1的安装面上(所在位置因为产品的实际需要而设定)也开设有通孔,布飘4通过螺栓、螺母(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承重肋板1的内侧面通孔上。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支座7,分为专用支座和过渡支座,专用支座的另一侧为双开口型夹头,过渡支座另一侧为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并且薄钢板中部开设有矩形槽孔。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承重肋板1内侧面为缓冲材料3,缓冲材料3为橡胶或泡沫等缓冲材料,通过粘接方式或其他方式黏贴在承重肋板1内侧面。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承重肋板1上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不同大小插孔(旗座),插孔中设置有橡胶或塑胶用于固定不同杆径的旗杆2。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布飘4正面一端设有进风口8,另一端为出风口5,布飘的另一面(背面)为设有助飘风斗6,端部为封闭状态。所述进风口8由4个独立平行的小气囊形成气柱来支撑布飘4张开,此时的助飘风斗6处于休息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支座分为专用支座和过渡支座,专用支座的另一侧为开口型夹头,过渡支座为薄金属(或合金)板制作而成,并且薄金属(或合金)板上设有相应的安装、固定槽孔,这样便于将承重肋板调节到理想的角度和高度。车龙头护手器是安装在龙头车(如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手把上的护手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实用的特点,夏季时,可安装上布飘、缓冲材料等附件,起到防晒、护手等作用,冬季时,可将布飘替换为防寒手套,起到防寒防撞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专用支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过渡支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承重肋板一侧俯视图。图中:1-承重肋板、2-旗杆、3-缓冲材料、4-布飘、5-出风口、6-助飘风斗、7-支座、8-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实施例1为安装在电动助力车、摩托车上的车龙头护手器如图1、图4、图5所示,本技术的车龙头护手器,包括支座7、承重肋板1、布飘4、缓冲材料3。所述的支座7为过渡支座,过渡支座整体采用金属或合金材料压制成“L”形状,或根据需要制成需要的其他形状,在一面上开设矩形槽孔,安装时,将电动助力车的后视镜取下,从后视镜处套入过渡支座,矩形槽孔安装在后视镜的安装丝杆处,在过渡支座的另一面上开设若干的螺栓通孔,套入过渡支座后,使用“U”形螺栓和螺母将过渡支座固定在助力车的后视镜支架上,矩形槽孔可起小幅度调整过渡支座与把手前后、左右的位置,螺栓通孔用于调节过渡支座的装配高度,承重肋板1安装面开设有螺栓通孔,利用螺栓将其固定在过渡支座上,并且承重肋板1上还设置有若干插入小型旗杆2的插孔,旗杆2上可套上旗帜。所述插孔的大小各异,可适应不同管径旗杆2的安装,插孔内嵌有橡胶或塑胶类弹性材料,可保证各种杆径的旗杆2不掉落。承重肋板1由金属薄板或合金薄板制作而成,承重肋板1的内表面安装有缓冲材料3,缓冲材料3为橡胶或泡沫等缓冲材料,通过黏贴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承重肋板1内表面,用于避免碰撞时,保护双手,承重肋板1外侧安装有布飘4,布飘4采用无纺布等轻质材料制成,布飘4正面一侧为进风口8,末端设有出风口5,可减缓使用过程中布飘4的抖动幅度,延长使用期,布飘4背面设有助飘风斗6,助飘风斗6端部为封闭状态,只有在车停止或刚启动时,布飘4为垂落状态,助飘风斗6才能发挥最大功效。类似的,布飘4可替换为防护手套等防寒附件,在冬天时,起到保暖的作用。实施例2实施例2为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车龙头护手器如图2、图3、图5所示,本技术的车龙头护手器,包括支座7、承重肋板1、布飘4。所述支座为专用支座,专用支座整体呈“L”形,或者根据需要制成其他形状,由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制成,并在安装面上设置有若干螺栓通孔,另一端为双开口型夹头,或根据需要制成其他形状,专用支座通过双开口型夹头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手上,利用螺栓和螺母将专用支座的双开口型夹头的夹片固定,承重肋板1其安装面设置有螺栓通孔,承重肋板1通过这些螺栓通孔安装在专用支座上,并且承重肋板1上还设置有若干插孔,用于插接套有旗帜的旗杆2。所述插孔的大小各异,可适应不同管径旗杆2的安装,插孔内嵌有橡胶或塑胶类弹性材料,可保证各种杆径的旗杆2不掉落。承重肋板1由金属薄板或合金薄板制作而成,承重肋板1的内表面安装有缓冲材料3,缓冲材料3为橡胶或泡沫等缓冲材料,通过黏贴或其他方式固定在承重肋板1内表面,用于避免碰撞时,保护双手,承重肋板1外侧安装有布飘4,布飘4采用无纺布等轻质材料制成,布飘4正面一侧为进风口8,末端设有出风口5,可减缓使用过程中布飘4的抖动幅度,延长使用期,布飘4背面设有助飘风斗6,助飘风斗6端部为封闭状态,只有在车停止或刚启动时,布飘4为垂落状态,助飘风斗6才能发挥最大功效。类似的,布飘4可替换为防寒手套等防寒附件,在冬天时,起到保暖的作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龙头护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7)、承重肋板(1)、布飘(4),所述支座(7)整体呈“L”形,其安装面设置有螺栓通孔,承重肋板(1)为由薄金属板或合金薄板制成,其安装面也具有螺栓通孔,通过螺栓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的螺栓通孔串接,并利用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固定连接,承重肋板(1)另一内侧面上也开设有通孔,布飘(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承重肋板(1)的内侧面通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龙头护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7)、承重肋板(1)、布飘(4),所述支座(7)整体呈“L”形,其安装面设置有螺栓通孔,承重肋板(1)为由薄金属板或合金薄板制成,其安装面也具有螺栓通孔,通过螺栓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的螺栓通孔串接,并利用螺母安装在螺栓上将承重肋板(1)和支座(7)固定连接,承重肋板(1)另一内侧面上也开设有通孔,布飘(4)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承重肋板(1)的内侧面通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龙头护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7),分为专用支座和过渡支座,专用支座的另一侧为双开口型夹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序中
申请(专利权)人:涂序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