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及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51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包括:壳体,内置有可活动的滤器篮;排水管,连接于壳体的底部,其中,排水管的一端与可拆卸连接于滤器篮底部的密封组件配合使用;升降组件,一端连接于排水管上,另一端贯穿壳体的底部,并连接于滤器篮上,其中,升降组件向外引出电源线与市电插座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通过升降组件、滤器篮、密封组件以及排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蓄水和自动排水操作,使得用户的手在不进入水体的状况下,能够达到排水的效果,操作方便、可靠,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双手不受冷水的冰冻,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A self-ejecting sewer and flu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lf-ejecting sew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ith a movable filter basket built in; a drainage pipe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n which one end of the drainage pipe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sealing component detachable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of the filter basket; a lift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to the drainage pipe at one end, and the other end runs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and is connected to the filter basket. The component leads out the power cord and connects with the city electrical outlet. The self-ejecting sewer realizes the operation of water storage and automatic drainag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lifting components, filter baskets, sealing components and drainage pipes, so that the user's hands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drainage without entering the water body,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and the user's hands can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from the freezing of cold water, and the user's comfort can be improved. Sui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及水槽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下水器,特别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及水槽。
技术介绍
一般水槽的底部嵌装有下水器,一方面为了密封水槽槽体,便于在水槽槽体内蓄水,另一方面为了连通水槽槽体与下水管道之间的通道,当水槽槽体内的水体受到污染(清洗果蔬或者清洗餐具所遗留的水体)时,需要手动开启下水器,才能将水槽槽体内的水体排入下水管道内,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用户将手伸入水中进行拔出或者插入操作,尤其是在冬天或者水槽内的水体较为肮脏的情况下,操作非常不便利。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在用户的手不进入水体的状况下,能够连通水槽与下水管道之间的通道,并达到排水效果的下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用户的手不进入水体的状况下,能够连通水槽与下水管道之间的通道,并达到排水效果的下水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包括:壳体,内置有可活动的滤器篮;排水管,连接于壳体的底部,其中,排水管的一端与可拆卸连接于滤器篮底部的密封组件配合使用,且在排水管上连接有一个多接口管路;升降组件,一端连接于排水管上,另一端贯穿壳体的底部,并连接于滤器篮上,其中,升降组件向外引出电源线与市电插座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壳体底部的中心与滤器篮底部的中心的连线,与滤器篮上下移动的轨迹线相重合。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壳体、滤器篮均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其中,壳体的回转轴线、滤器篮的回转轴线,以及滤器篮上下移动的轨迹线共线。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在滤器篮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与密封组件上的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密封组件包括一个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的封盖,和贯穿封盖,并拧入滤器篮底部第一连接部中的螺纹紧固件,其中,第一连接部为一个设置于滤器篮底部内的凸起,且凸起内设置有内螺纹。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封盖的回转轴线与滤器篮的回转轴线相重合。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封盖呈阶梯状结构设置,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以及第三阶梯部,其中,第一阶梯部与滤器篮底部相贴合;第三阶梯部的回转直径大于排水管端口的直径。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由上至下,第一阶梯部的回转直径、第二阶梯部的回转直径以及第三阶梯部的回转直径依次递增,其中,第一阶梯部、第二阶梯部以及第三阶梯部之间平滑过渡。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在封盖内设置有一个内衬,且该内衬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螺纹紧固件依次贯穿内衬、封盖,而后直接拧入凸起中。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升降组件包括一个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一端环套于排水管上,并在该端固定板上设置有一个升降部,其中,该升降部贯穿壳体的底部,与滤器篮的底部相连,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动力部,且电源线连接于动力部上,并与市电插座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升降部包括若干根顶杆,其中,若干根顶杆沿滤器篮的轴线方向连接于固定板上,且顶杆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或者为固定式连接,顶杆与滤器篮底部之间的连接为接触式连接,或者为可拆卸连接,或者为固定式连接。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顶杆的数量为三根,呈“品”字型结构设置。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动力部包括一根电动伸缩杆,其中,该电动伸缩杆嵌装于固定板上。在上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中,还包括一个卡箍,且卡箍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嵌套连接,卡箍的另一端与壳体嵌套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槽,包括槽体,且在槽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洗涤槽,其中,下水器可拆卸连接于洗涤槽的槽底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通过升降组件、滤器篮、密封组件以及排水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蓄水和自动排水操作,使得用户的手在不进入水体的状况下,能够达到排水的效果,操作方便、可靠,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双手不受冷水的冰冻,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在蓄水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在排水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在蓄水阶段另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在排水阶段另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自顶出下水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壳体;200、滤器篮;210、凸起;300、排水管;400、密封组件;410、封盖;411、第一阶梯部;412、第二阶梯部;413、第三阶梯部;420、螺纹紧固件;430、内衬;500、升降组件;510、固定板;520、顶杆;530、电动伸缩杆;600、电源线;700、卡箍;800、多接口管路;810、第一管口;820、第二管口;830、第三管口;840、第四管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包括:壳体100,内置有可活动的滤器篮200;排水管300,连接于壳体100的底部,其中,排水管300的一端与可拆卸连接于滤器篮200底部的密封组件400配合使用;当该密封组件400封于排水管300的端口处时,可实现蓄水操作;当该密封组件400脱离排水管300的端口处时,可实现排水操作;升降组件500,一端连接于排水管300上,另一端贯穿壳体100的底部,并连接于滤器篮200上,其中,升降组件500向外引出电源线600与市电插座电连接,通过升降组件500,从而实现滤器篮200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蓄水和排水的操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通过升降组件500、滤器篮200、密封组件400以及排水管300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蓄水和自动排水操作,使得用户的手在不进入水体的状况下,能够达到排水的效果,操作方便、可靠,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双手不受冷水的冰冻,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优选地,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壳体100底部的中心与滤器篮200底部的中心的连线,与滤器篮200上下移动的轨迹线相重合,从而提高连接于滤器篮200底部的密封组件400与排水管300端口配合使用的可靠性,避免在进行蓄水操作时发生漏水现象,以及在进行排水操作时发生排水不完全的现象。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壳体100、滤器篮200均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其中,壳体100的回转轴线、滤器篮200的回转轴线,以及滤器篮200上下移动的轨迹线共线(平行且重合),在本实施例中,将壳体100与滤器篮200均设置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一方面便于其生产加工,另外,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连接于滤器篮200底部的密封组件400与排水管300端口之间的可靠配合。优选地,如图1、图2、图5以及图6所示,在滤器篮200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与密封组件400上的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滤器篮200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实现滤器篮200与密封组件400的同步上下移动,保证在排水结束后,滤器篮200在回落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密封组件400完全封于排水管300的端口,另外,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使得在进行排水操作时,水流的冲击不会影响密封组件400的旋转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置有可活动的滤器篮;排水管,连接于壳体的底部,其中,排水管的一端与可拆卸连接于滤器篮底部的密封组件配合使用,且在排水管上连接有一个多接口管路;升降组件,一端连接于排水管上,另一端贯穿壳体的底部,并连接于滤器篮上,其中,升降组件向外引出电源线与市电插座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置有可活动的滤器篮;排水管,连接于壳体的底部,其中,排水管的一端与可拆卸连接于滤器篮底部的密封组件配合使用,且在排水管上连接有一个多接口管路;升降组件,一端连接于排水管上,另一端贯穿壳体的底部,并连接于滤器篮上,其中,升降组件向外引出电源线与市电插座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底部的中心与滤器篮底部的中心的连线,与滤器篮上下移动的轨迹线相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壳体、滤器篮均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其中,壳体的回转轴线、滤器篮的回转轴线,以及滤器篮上下移动的轨迹线共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在滤器篮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与密封组件上的第二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顶出下水器,其特征在于,密封组件包括一个呈回转体状结构设置的封盖,和贯穿封盖,并拧入滤器篮底部第一连接部中的螺纹紧固件,其中,第一连接部为一个设置于滤器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光戴爱莲谢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琳生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