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采用该风管的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945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所述风管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所述进压箱内部设置为空腔,其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增压风机,所述进压箱的箱体上连接高温热源。将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以及箱体上的高温热源,将冷热风进行交换,其中高温热源的来源有很多种,例如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天然气直燃加热等,方式多种,操作常规,易于操作,产生的高温气体作为高温热源,用配套的增压风机工作来增加压力而形成高温高压的风源,再分别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的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管道把高温气体直接输送到出风口,最后从风咀的刀孔高压喷出。

An air duct, a drying device using the air duct and its drying proces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duct. The air duct comprises a first pipe body and a second pipe body which are interconnected and not collinear.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first pipe body and the second pip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box. The inner part of the inlet box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which includes an air inlet, the air inlet is provided with a booster fan, and the box body of the inlet box is connected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duct and the second duct is equipped with a pressure chamber and a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on the box body to exchange cold and hot air. There are many sources of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such as steam heating, heat conducting oil heating, natural gas direct combustion heating, etc. There are many ways of operation, which are conventional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high temperature gas generated is used as a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and is augmented by the work of a matching booster fan.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air source is formed by pressure, and then the high-temperature gas is directly conveyed to the outlet through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let pipes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pipes respectively, and finally it is ejected from the knife hole of the nozzle under high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管、采用该风管的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染烘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管、采用该风管的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印染中有一种染色技术为“轧色”,由于传统的轧色技术是由轧车把面料从轧槽中浸沾完后通过轧车把余液轧掉而形成后再通过定型机或者其他烘干设备为烘干发色形成。这种方式目前是最简单而且有效的,但是在后续高温发色工艺中会导致成品形成搭色,并且颜色越深越容易形成,主要原因是因为进行高温发色的毛绒或者克重较高的厚面料湿度高、毛圈或者厚面料的表面的含液率高(传统烘干设备在短时间内也不能够对布料进行快速烘干),很容易就把定型机或者其他烘干设备的链条轨道或者导带沾色形成面料搭色,所以为了避免搭色,传统的轧色一般是一条轧车线做一个颜色或差不多的几个同色系的浅颜色,因此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采用该风管的烘干装及其烘干工艺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在毛绒印染中因需要进行高温发色的毛绒或者克重较高的厚重面料湿度高、毛圈的含液率高导致成品出现搭色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管,所述风管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中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出风管中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所述第二出风管的管壁上开设出风口,所述进压箱内部设置为空腔,其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增压风机,所述进压箱的箱体上连接高温热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出风口可拆卸连接风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烘干装置,包括进布架系统、轧车组、烘干组件和落布架系统,所述进布架系统包括进布机架和进布辊组,所述进布辊组安装在进布机架上,所述进布辊组包括第一进布辊、第二进布辊、第三进布辊和第四进布辊,所述第四进布辊的出布口连接所述轧车组前端的第一导布辊,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筒组、用于安装所述烘干筒组的烘干机架以及风管,所述烘干筒组包括若干烘干筒,其依次设置在所述烘干机架上,所述落布架系统包括落布架和落布辊组,所述落布架安装在烘干机架的右侧,所述风管采用上述的风管,所述风管安装在所述烘干机架上,所述风管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烘干筒的轴线方向形成吹扫角度。烘干筒可以设置为立式和卧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烘干装置的烘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毛绒面料由进布架系统,通过进布机架的进布辊组把布无张力的导引到轧车组的轧槽中;2)布料进入轧槽后,在充满色浆溶液的轧槽中充分浸沾后通过轧车组的导布辊把布引导到轧车的轧辊中间,经过均匀挤压后把多余的余液挤出;3)导布辊将多余余液挤出后的面料引导到烘干组件中,布料在烘干筒上连续运转的同时,气流也同时通过风管把高压高压热风输送到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出风口,由风咀强力吹出气流并吹拍面料;4)把已经风干蓬松的面料由落布架系统通过落布架直接引入在布车上,完成烘干工序。相对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管整体结构简单,将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以及箱体上的高温热源,将冷热风进行交换,其中高温热源的来源有很多种,例如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天然气直燃加热等,方式多种,操作常规,易于操作,产生的高温气体作为高温热源,用配套的增压风机工作来增加压力而形成高温高压的风源,再分别通过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的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的管道把高温气体直接输送到出风口,最后从风咀的刀孔高压喷出,整体结构制造和装配更为方便和简单,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烘干装置能够使湿潮的毛绒面料或厚重的松式面料在烘筒上运转的同时,通过风管中的风咀对面料的绒面喷出高温气流,经过连续不间断的吹拍蓬松绒面,使面料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风干蓬松,避免了在后续高温发色工艺中的毛绒面料湿度高、毛圈的含液率高导致定型机的链条轨道沾色形成面料搭色的问题,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生产成本低,易于批量生产;3)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烘干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便捷,能够将需要进行高温发色的毛绒或者克重较高的厚面料湿度降低以及将毛圈或者厚面料的表面的含液率降低,避免搭色的问题,获得成品品质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风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烘干筒采用立式结构时烘干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风管与立式烘干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风管与立式烘干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风管与卧式烘干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1、风管;101、第一管体;102、第二管体;2、进压箱;3、第一出风管;4、第二出风管;5、出风口;6、进风口;7、增压风机;8、高温热源;9、风咀;10、烘干装置;11、落布辊组;12、进布架系统;1201、进布机架;13、轧车组;14、烘干组件;1401、烘干筒组;1402、烘干机架;15、落布架系统;16、进布辊组;1601、第一进布辊;1602、第二进布辊;1603、第三进布辊;1604、第四进布辊;17、第一导布辊;18、落布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参见图1,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风管进行说明,所述风管1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101和第二管体102,所述第一管体101和所述第二管体102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2,所述第一管体101和所述第二管体102上分别设置第一出风管3和第二出风管4,所述第一出风管3中靠近所述第一管体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01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出风管4中靠近所述第二管体1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102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出风管3和所述第二出风管4的管壁上开设出风口5,所述进压箱2内部设置为空腔,其包括进风口6,所述进风口6设置增压风机7,所述进压箱6的箱体上连接高温热源8。实施例2:参见图1,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中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出风管中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所述第二出风管的管壁上开设出风口,所述进压箱内部设置为空腔,其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增压风机,所述进压箱的箱体上连接高温热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相互连通且不共线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连通处设置进压箱,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出风管和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中靠近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出风管中靠近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一出风管和所述第二出风管的管壁上开设出风口,所述进压箱内部设置为空腔,其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增压风机,所述进压箱的箱体上连接高温热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可拆卸连接风咀。4.一种烘干装置,包括进布架系统、轧车组、烘干组件和落布架系统,所述进布架系统包括进布机架和进布辊组,所述进布辊组安装在进布机架上,所述进布辊组包括第一进布辊、第二进布辊、第三进布辊和第四进布辊,所述第四进布辊的出布口连接所述轧车组前端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尼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