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龚贤哲专利>正文

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909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包括仿生机械鱼本体,仿生机械鱼本体设有第一、第二蓝藻存储仓,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前部装有蓝藻收集机构,第一蓝藻存储仓的下部与第二蓝藻存储仓之间设有蓝藻粉碎输送机构,第二蓝藻存储仓中设有排放机构,排放机构由驱动轴提供排放动力,驱动轴与排放电机的输出轴固连,蓝藻收集机构、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排放机构、排放电机由内置电池提供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对水面蓝藻吸纳后进行挤压粉碎处理,仿生机械鱼本体下沉,并利用下沉的惯性将排风筒插入水底淤泥之中,强制将蓝藻碎料挤压入淤泥中,保证蓝藻的掩埋深度,防止蓝藻再浮上水面,实现低耗高效绿色处置藻害。

Cyanobacteria Embedding Processing Device Based on Bionic Mechanical Fis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yanobacteria suction and burial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bionic mechanical fish, which comprises a bionic mechanical fish body. The bionic mechanical fish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second cyanobacteria storage silo, a cyanobacteria collec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of the first cyanobacteria storage silo, a cyanobacteria crush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cyanobacteria storage silo and the second cyanobacteria storage silo, and a row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yanobacteria storage silo. The discharging mechanism is driven by the driving shaft, which is fix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discharging motor. The collection mechanism, the crushing and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discharging mechanism and the discharging motor are powered by the built-in batteries.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can crush cyanobacteria on the surface after they are absorbed, the bionic mechanical fish body sinks, and uses the sinking inertia to insert the exhaust duct into the bottom silt, force the cyanobacteria debris into the silt, ensure the burial depth of the cyanobacteria, prevent the cyanobacteria from reappearing on the water surface, and realize the low consump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green treatment of algae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蓝藻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湖泊频繁出现蓝藻爆发,给流域周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蓝藻爆发性生长繁殖并形成“水华”,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重要表征。大面积、高浓度蓝藻的富集对水生态、水环境及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危害。其直接生态后果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丧失,湖泊、水库景观价值和服务功能降低。因此,蓝藻的治理十分必要和迫切。现有技术中潜航器领域已有各种各样的仿生机械鱼出现,如公开号为CN207670636U专利提供的一种新型仿生机械鱼,公开号为CN107953981A专利提供的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变翼型仿生机械鱼式潜航器,公开号为CN107161305A专利提供的一种三自由度仿鲹科自主机器鱼。仿生机械鱼其种类繁多,不一一列举。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利用仿生机械鱼进行蓝藻处理的方案,现有蓝藻处理设备大都是能够收集蓝藻的蓝藻处理船,其收集满后不能快速处理,只能暂时运输至岸边人工处理,导致蓝藻处理效率低下,处理成本也非常大,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包括仿生机械鱼本体,所述仿生机械鱼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蓝藻存储仓以及位于中端下部的第二蓝藻存储仓,所述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前部装有蓝藻收集机构,所述第一蓝藻存储仓的下部与第二蓝藻存储仓之间设有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蓝藻存储仓中设有若干用于排放蓝藻碎料的排放机构,所述排放机构由驱动轴提供排放动力,所述驱动轴与排放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蓝藻收集机构、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排放机构、排放电机由内置电池提供动力;所述蓝藻收集机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位于外端设有喇叭管,内端为矩形管,所述管体的内部装设有链板式循环输送带,所述链板式循环输送带中链板的外侧固定有勾杆;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为变径变螺距输送机,所述变径变螺距输送机的进料口位于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底壁,出料口位于第二蓝藻存储仓的侧壁,所述变径变螺距输送机中螺旋杆的直径、螺距由进料口朝出料口逐渐变小,通过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能够对第一蓝藻存储仓中蓝藻进行挤压粉碎,粉碎后输送至第二蓝藻存储仓;所述排放机构包括排放筒和转向座,所述转向座固定在排放筒的上端,所述排放筒靠近上端的侧部开设有多个进料口,下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排放筒中设有带螺叶的均径转轴,所述螺叶的边缘部与排放筒内腔相抵,能够将排放筒内腔分隔为多个区间,所述均径转轴的上端伸入转向座中,并通过转向齿轮组与驱动轴传动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中,所述仿生机械鱼本体的外部设有胸鳍、背鳍和尾鳍,内部位于第二蓝藻存储仓的上方设有气囊室,利用气囊室中的气囊以及胸鳍、背鳍和尾鳍实现仿生机械鱼本体的转弯和上浮下潜。进一步地,上述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中,所述仿生机械鱼本体的背侧设有用于为内置电池充电用的光伏发电板。进一步地,上述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中,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不工作时,利用内部螺旋杆能够将第一蓝藻存储仓、第二蓝藻存储仓之间的通道密封。进一步地,上述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中,所述排放机构不工作时,利用内部带螺叶的均径转轴能够将第二蓝藻存储仓与外界之间的通道密封。进一步地,上述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中,所述排放机构共有三个,且呈单排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首先利用蓝藻收集机构对水面蓝藻吸纳并存储在第一蓝藻存储仓,然后利用蓝藻粉碎输送机构对蓝藻进行挤压粉碎处理,处理后的蓝藻输送至第二蓝藻存储仓,当第二蓝藻存储仓中蓝藻达到一定量后,仿生机械鱼本体下沉并利用下沉的惯性将排放机构的排风筒插入水底淤泥之中,然后将第二蓝藻存储仓中蓝藻碎料挤压入水底淤泥之中。这种掩埋方式能保证蓝藻的掩埋深度,防止蓝藻再浮上水面,达到低耗高效绿色处置藻害的目的。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仿生机械鱼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蓝藻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排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仿生机械鱼本体,2-第一蓝藻存储仓,3-第二蓝藻存储仓,4-蓝藻收集机构,401-喇叭管,402-矩形管,403-链板式循环输送带,404-勾杆,5-蓝藻粉碎输送机构,6-排放机构,601-排放筒,602-转向座,603-进料口,604-出料口,605-均径转轴,606-螺叶,607-转向齿轮组,7-驱动轴,8-排放电机,9-内置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包括仿生机械鱼本体1,仿生机械鱼本体1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蓝藻存储仓2以及位于中端下部的第二蓝藻存储仓3。第一蓝藻存储仓2的前部装有蓝藻收集机构4,第一蓝藻存储仓4的下部与第二蓝藻存储仓3之间设有蓝藻粉碎输送机构5,第二蓝藻存储仓3中设有若干用于排放蓝藻碎料的排放机构6。排放机构6由驱动轴7提供排放动力,驱动轴7与排放电机8的输出轴固连。蓝藻收集机构4、蓝藻粉碎输送机构5、排放机构6、排放电机8由内置电池9提供动力。蓝藻收集机构4包括管体,管体位于外端设有喇叭管401,内端为矩形管402,管体的内部装设有链板式循环输送带403,链板式循环输送带中链板的外侧固定有勾杆404。蓝藻粉碎输送机构5为变径变螺距输送机,变径变螺距输送机的进料口位于第一蓝藻存储仓3的底壁,出料口位于第二蓝藻存储仓的侧壁。变径变螺距输送机中螺旋杆的直径、螺距由进料口朝出料口逐渐变小,通过蓝藻粉碎输送机构5能够对第一蓝藻存储仓2中蓝藻进行挤压粉碎,粉碎后输送至第二蓝藻存储仓3。排放机构6包括排放筒601和转向座602,转向座602固定在排放筒601的上端,排放筒601靠近上端的侧部开设有多个进料口603,下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料口604。排放筒601中设有带螺叶606的均径转轴605,螺叶606的边缘部与排放筒601内腔相抵,能够将排放筒601内腔分隔为多个区间,转动时多个区间的位置也随着发生变化。均径转轴605的上端伸入转向座602中,并通过转向齿轮组607与驱动轴7传动连接。仿生机械鱼本体1可选用现有中的机械鱼,如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造,外部设有胸鳍101、背鳍102和尾鳍103,内部位于第二蓝藻存储仓3的上方设有气囊室104,利用气囊室104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包括仿生机械鱼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机械鱼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蓝藻存储仓以及位于中端下部的第二蓝藻存储仓,所述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前部装有蓝藻收集机构,所述第一蓝藻存储仓的下部与第二蓝藻存储仓之间设有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蓝藻存储仓中设有若干用于排放蓝藻碎料的排放机构,所述排放机构由驱动轴提供排放动力,所述驱动轴与排放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蓝藻收集机构、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排放机构、排放电机由内置电池提供动力;所述蓝藻收集机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位于外端设有喇叭管,内端为矩形管,所述管体的内部装设有链板式循环输送带,所述链板式循环输送带中链板的外侧固定有勾杆;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为变径变螺距输送机,所述变径变螺距输送机的进料口位于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底壁,出料口位于第二蓝藻存储仓的侧壁,所述变径变螺距输送机中螺旋杆的直径、螺距由进料口朝出料口逐渐变小,通过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能够对第一蓝藻存储仓中蓝藻进行挤压粉碎,粉碎后输送至第二蓝藻存储仓;所述排放机构包括排放筒和转向座,所述转向座固定在排放筒的上端,所述排放筒靠近上端的侧部开设有多个进料口,下端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排放筒中设有带螺叶的均径转轴,所述螺叶的边缘部与排放筒内腔相抵,能够将排放筒内腔分隔为多个区间,所述均径转轴的上端伸入转向座中,并通过转向齿轮组与驱动轴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生机械鱼的蓝藻吸埋处理装置,包括仿生机械鱼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机械鱼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蓝藻存储仓以及位于中端下部的第二蓝藻存储仓,所述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前部装有蓝藻收集机构,所述第一蓝藻存储仓的下部与第二蓝藻存储仓之间设有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蓝藻存储仓中设有若干用于排放蓝藻碎料的排放机构,所述排放机构由驱动轴提供排放动力,所述驱动轴与排放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蓝藻收集机构、蓝藻粉碎输送机构、排放机构、排放电机由内置电池提供动力;所述蓝藻收集机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位于外端设有喇叭管,内端为矩形管,所述管体的内部装设有链板式循环输送带,所述链板式循环输送带中链板的外侧固定有勾杆;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为变径变螺距输送机,所述变径变螺距输送机的进料口位于第一蓝藻存储仓的底壁,出料口位于第二蓝藻存储仓的侧壁,所述变径变螺距输送机中螺旋杆的直径、螺距由进料口朝出料口逐渐变小,通过所述蓝藻粉碎输送机构能够对第一蓝藻存储仓中蓝藻进行挤压粉碎,粉碎后输送至第二蓝藻存储仓;所述排放机构包括排放筒和转向座,所述转向座固定在排放筒的上端,所述排放筒靠近上端的侧部开设有多个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贤哲孙轲文丫丫欧镕玮康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龚贤哲孙轲文丫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