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900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氧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吸氧管,一种一体式吸氧管,包括一吸氧管固定面,吸氧管固定面采用硅胶材质;一吸氧管主管,吸氧管主管与吸氧管固定面相固定连接;一吸氧管接入管,吸氧管接入管直径小于吸氧管主管直径;一吸氧管鼻管,吸氧管鼻管与吸氧管主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吸氧管主管设置于吸氧管固定面上,对婴儿皮肤压迫小,同时可便于实现吸氧管整体的固定。

One-in-on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xygen inhalation pipe, in particular to an integrated oxygen inhalation pipe, which comprises an oxygen inhalation pipe fixed surface, and the fixed surface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pipe is made of silica gel material; an oxygen inhalation pipe main pipe is fixed with the fixed surface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pipe; an oxygen inhala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n oxygen inhalation pip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pipe is small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pipe main pipe; and an oxygen inhalation pipe nose pipe is fixed with silica gel material. The nasal tube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ipe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surface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through the main pipe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which has little pressure on the skin of infants and is convenient to realize the overall fixation of the oxygen inhalatio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吸氧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吸氧管。
技术介绍
婴幼儿皮肤较嫩,而吸氧管在使用过程中管路容易出现缠绕或扭曲,同时管路在与患者的长时间接触过程中造成接触部位出现一些压迫症状,同时吸氧管在使用时容易移位,不容易固定。CN201701592U公开了“一种新生儿吸氧管。包括管体和吸氧管管头,管体上开有两个气孔,气孔间距与鼻腔间距相同,所述的气孔呈长条形,气孔两侧的管体上设有羽翼”。上述方案仍然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吸氧管直接接触皮肤对婴幼儿皮肤造成挤压,不易固定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吸氧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吸氧管,包括一吸氧管固定面,吸氧管固定面采用硅胶材质;一吸氧管主管,吸氧管主管与吸氧管固定面相固定连接;一吸氧管接入管,吸氧管接入管直径小于吸氧管主管直径;一吸氧管鼻管,吸氧管鼻管与吸氧管主管相连通。所述吸氧管固定面包括第一垫面部、第二垫面部和连接部,第一垫面部和第二垫面部对称设置,第一垫面部和第二垫面部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为矩形状,第一垫面部和第二垫面部在靠近连接部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面部包括第一主垫面部和第一过渡垫面部,第一主垫面部为矩形状,第一过渡垫面部边缘呈弧状,第一过渡垫面部一体设置于第一主垫面部一侧,第二垫面部包括第二主垫面部和第二过渡垫面部,第二主垫面部为矩形状,第二过渡垫面部边缘呈弧状,第二过渡垫面部一体设置于第二主垫面部一侧。所述吸氧管鼻管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吸氧管主管中部。所述吸氧管鼻管包括吸氧管鼻管本体和吸氧管鼻管头部,吸氧管鼻管本体上部设有吸氧管鼻管头部,吸氧管鼻管头部呈蘑菇状。所述吸氧管固定面下部固定设置有纱布面层,纱布面层形状与吸氧管固定面形状相匹配。本技术通过吸氧管主管设置于吸氧管固定面上,对婴儿皮肤压迫小,同时可便于实现吸氧管整体的固定,使用时将吸氧管固定面放于婴幼儿面部,将吸氧管鼻管插入婴幼儿鼻孔中,将吸氧管接入管接入吸氧管主管内后通入氧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吸氧管固定面1,第一垫面部11,第一主垫面部111,第一过渡垫面部112,第二垫面部13,第二主垫面部131,第二过渡垫面部132,连接部12,吸氧管接入管2,吸氧管主管3,入口端面31,吸氧管鼻管4,吸氧管鼻管本体41,吸氧管鼻管头部42,纱布面层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技术,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的一种吸氧管,包括一吸氧管固定面1,吸氧管固定面1采用硅胶材质;硅胶柔软对皮肤刺激性小,一吸氧管主管3,吸氧管主管3与吸氧管固定面1相固定连接;一吸氧管接入管2,吸氧管接入管2直径小于吸氧管主管3直径;一吸氧管鼻管4,吸氧管鼻管4与吸氧管主管3相连通,吸氧管鼻管4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吸氧管主管3中部,吸氧管鼻管4包括吸氧管鼻管本体41和吸氧管鼻管头部42,吸氧管鼻管本体41上部设有吸氧管鼻管头部42,吸氧管鼻管头部42呈蘑菇状。吸氧管固定面1包括第一垫面部11、第二垫面部13和连接部12,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对称设置,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通过连接部12连接,连接部12为矩形状,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在靠近连接部12处宽度逐渐减小。第一垫面部11包括第一主垫面部111和第一过渡垫面部112,第一主垫面部111为矩形状,第一过渡垫面部112边缘呈弧状,第一过渡垫面部112一体设置于第一主垫面部111一侧,第二垫面部13包括第二主垫面部131和第二过渡垫面部132,第二主垫面部131为矩形状,第二过渡垫面部132边缘呈弧状,第二过渡垫面部132一体设置于第二主垫面部131一侧。吸氧管固定面1下部固定设置有纱布面层5,纱布面层5形状与吸氧管固定面1形状相匹配。具体的说,吸氧管主管3的入口端面31设置于吸氧管固定面1上,可以使得吸氧管接入管2与吸氧管主管3对接处位于吸氧管固定面1上操作,避免了对接处与皮肤的接触。吸氧管接入管2直径小于吸氧管主管3直径,使得吸氧管接入管2能插入吸氧主管3内进行输气。吸氧管鼻管头部42呈蘑菇状,可以适用不同大小鼻孔的使用。纱布面层5起到通风透气作用。使用时将吸氧管固定面1放于婴幼儿面部,将吸氧管鼻管4插入婴幼儿鼻孔中,将吸氧管接入管2接入吸氧管主管3内后通入氧气,由于吸氧管固定面1与婴儿面部接触面积较大,因此不易出现因吸氧管路牵扯造成的压迫症状,同时也便于通过医用胶带将吸氧管固定面1、吸氧管接入管2和吸氧管主管3整体固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吸氧管固定面(1),吸氧管固定面(1)采用硅胶材质;一吸氧管主管(3),吸氧管主管(3)与吸氧管固定面(1)相固定连接;一吸氧管接入管(2),吸氧管接入管(2)直径小于吸氧管主管(3)直径,一吸氧管鼻管(4),吸氧管鼻管(4)与吸氧管主管(3)相连通;所述吸氧管固定面(1)包括第一垫面部(11)、第二垫面部(13)和连接部(12),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对称设置,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通过连接部(12)连接,连接部(12)为矩形状,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在靠近连接部(12)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面部(11)包括第一主垫面部(111)和第一过渡垫面部(112),第一主垫面部(111)为矩形状,第一过渡垫面部(112)边缘呈弧状,第一过渡垫面部(112)一体设置于第一主垫面部(111)一侧,第二垫面部(13)包括第二主垫面部(131)和第二过渡垫面部(132),第二主垫面部(131)为矩形状,第二过渡垫面部(132)边缘呈弧状,第二过渡垫面部(132)一体设置于第二主垫面部(131)一侧;所述吸氧管鼻管(4)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吸氧管主管(3)中部;所述吸氧管鼻管(4)包括吸氧管鼻管本体(41)和吸氧管鼻管头部(42),吸氧管鼻管本体(41)上部设有吸氧管鼻管头部(42),吸氧管鼻管头部(42)呈蘑菇状;所述吸氧管固定面(1)下部固定设置有纱布面层(5),纱布面层(5)形状与吸氧管固定面(1)形状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吸氧管固定面(1),吸氧管固定面(1)采用硅胶材质;一吸氧管主管(3),吸氧管主管(3)与吸氧管固定面(1)相固定连接;一吸氧管接入管(2),吸氧管接入管(2)直径小于吸氧管主管(3)直径,一吸氧管鼻管(4),吸氧管鼻管(4)与吸氧管主管(3)相连通;所述吸氧管固定面(1)包括第一垫面部(11)、第二垫面部(13)和连接部(12),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对称设置,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通过连接部(12)连接,连接部(12)为矩形状,第一垫面部(11)和第二垫面部(13)在靠近连接部(12)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垫面部(11)包括第一主垫面部(111)和第一过渡垫面部(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富枝梁万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