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耀旻专利>正文

再定位咬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882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定位咬合板,该再定位咬合板包括上牙套及下牙套。上牙套包括第一基托及第一卡环,第一基托用于设置于上颌牙的舌侧,第一基托设有第一咬合凸台,第一咬合凸台具有驱动斜面。第一卡环设置于第一基托上,且第一卡环能够卡设于上颌牙上,以将上牙套固定于上颌上。下牙套包括第二基托及第二卡环,第二基托用于设置于下颌牙的舌侧。第二卡环设置于第二基托上,且第二卡环能够卡设于下颌牙上,以将下牙套固定于下颌上。当上颌与下颌咬合时,驱动斜面能够与第二基托的侧壁抵接,驱动斜面能够驱动下颌移动,以使髁突向关节盘移动进而捕捉到关节盘。上述再定位咬合板能够避免个别牙受力过多向外倾斜,且应用范围较广。

Repositioning occlusal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location occlusal plat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and a lower jaw bracket. The upper jaw cover comprises a first base and a first clasp. The first base is used for setting on the lingual side of the maxillary teeth. The first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occlusal convex platform, and the first occlusal convex platform has a driving incline. The first clasp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base, and the first clasp can be clamped on the maxillary teeth to fix the upper jaw bracket on the maxillary. The lower jaw bracket comprises a second base and a second clasp. The second base is used for setting on the lingual side of the mandibular teeth. The second clasp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second clasp can be clamped on the mandibular teeth to fix the lower jaw bracket on the mandible. When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occlusion occurs, the driving incline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lateral wall of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driving incline can drive the mandible to move so that the condyle moves toward the articular disc and then captures the articular disc. The repositioning occlusal plate can avoid excessive force on individual teeth tilting outward, and has a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再定位咬合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再定位咬合板。
技术介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的早期表现,虽然仅有张口弹响及伴有关节区间或疼痛不适等轻度症状。但是,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会发展成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而张口受限和关节疼痛,甚至最终发展成为骨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尽早获得持续稳定的关节盘复位是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键,一般通过使用再定位咬合板来促使关节盘复位。再定位咬合板一般佩戴于上颌上,其具有一个带斜面的挡板。当患者进行咀嚼等主动性咬合时,斜面会引导下颌中切牙向前下方移动,进而诱导下颌前伸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捕捉到前移位的关节盘,重建“正常”的盘突关系。虽然传统的再定位咬合板临床疗效显著,但是,传统的再定位咬合板过分依赖两枚下颌中切牙的力量,长时间佩戴后容易引起下颌中切牙向外倾斜。并且,对于下颌中切牙缺失的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不能使用该再定位咬合板,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再定位咬合板导致下颌中切牙倾斜,且应用范围有限的问题,提供一种再定位咬合板。一种再定位咬合板,包括:上牙套,包括第一基托及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基托用于设置于上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一基托设有第一咬合凸台,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具有驱动斜面,所述第一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且所述第一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上颌牙上,以将所述上牙套固定于上颌上;及下牙套,包括第二基托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基托用于设置于下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二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且所述第二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下颌牙上,以将所述下牙套固定于下颌上;其中,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基托的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斜面能够驱动所述下颌移动,以使髁突向关节盘移动进而捕捉到关节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托设有第二咬合凸台,所述第二咬合凸台具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驱动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上颌牙与所述下颌牙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引导斜面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咬合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的两端,所述第二咬合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咬合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斜面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斜面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及所述第二咬合凸台位于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之间,以增大所述髁突与所述关节盘之间的间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卡环分别能够卡设于两个所述上颌牙上;和/或所述第二卡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卡环分别能够卡设于两个所述下颌牙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牙套还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所述第一固定环能够卡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上颌牙之间;和/或所述下牙套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所述第二固定环能够卡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下颌牙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及所述第二固定环的末端均呈球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上牙套及所述下牙套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牙套还包括连接环及第一弯钩,所述连接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所述弯钩设置于所述所述连接环上,所述下牙套还包括第二弯钩,所述第二弯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所述弹性件呈环形,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弯钩及所述第二弯钩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钩、所述第二弯钩及所述弹性件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弯钩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环上,两个所述第二弯钩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每个所述弹性件对应套设于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弯钩及一个所述第二弯钩上。上述再定位咬合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上颌与下颌相咬合时,驱动斜面与第二基托的侧壁相抵,驱动斜面沿第二基托的侧壁滑动的过程中,驱动斜面能够驱动下牙套移动,下牙套的移动带动下颌运动,以使髁突向关节盘移动进而捕捉到关节盘。驱动斜面对下牙套的作用力分配到多枚下颌牙上,能够避免个别牙受力过多向外倾斜。并且,针对下颌中有牙齿缺失的情况,也能够使用上述再定位咬合板以治疗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应用范围较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再定位咬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上牙套的透视图;图3为图1中下牙套的透视图;图4为图1所示再定位咬合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再定位咬合板,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该再定位咬合板包括上牙套100、下牙套200及弹性件300。请一并参阅图2,上牙套100设置于上颌10上。具体地,上牙套100包括第一基托110及第一卡环120。第一基托110用于设置于上颌牙的舌侧。第一基托110的形状与患者上颌10的形状相适配。第一基托110覆盖上颌10全牙列的腭侧牙齿、牙龈及黏膜面。第一基托110由硬质合成树脂基制成。第一基托110为透明状,可以保证患者佩戴上牙套100后的美观性。第一基托110的厚度为1mm-2mm。第一基托110设有第一咬合凸台112,第一咬合凸台112具有驱动斜面114。第一咬合凸台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咬合凸台112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托110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咬合凸台112由第一基托110的两端加厚形成。第一咬合凸台112位于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之间。具体地,上牙套100佩戴于上颌10上后,第一咬合凸台112能够覆盖上颌10的第一前磨牙的远中咬合面、第二前磨牙的全部咬合面、第一磨牙的全部咬合面及第二磨牙的全部咬合面。其中,第一前磨牙的远中咬合面具体指第一前磨牙咬合面远离中切牙的部分。第一咬合凸台112的高度为2mm-8mm。驱动斜面114的斜度为45°-70°。第一卡环120设置于第一基托110上,第一卡环120能够卡设于上颌牙上,以将上牙套100固定于上颌10上。第一卡环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环120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托110的两端,两个第一卡环120能够分别卡设于两个上颌牙上。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卡环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包括第一基托及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基托用于设置于上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一基托设有第一咬合凸台,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具有驱动斜面,所述第一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且所述第一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上颌牙上,以将所述上牙套固定于上颌上;及下牙套,包括第二基托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基托用于设置于下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二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且所述第二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下颌牙上,以将所述下牙套固定于下颌上;其中,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基托的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斜面能够驱动所述下颌移动,以使髁突向关节盘移动进而捕捉到关节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包括第一基托及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基托用于设置于上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一基托设有第一咬合凸台,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具有驱动斜面,所述第一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上,且所述第一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上颌牙上,以将所述上牙套固定于上颌上;及下牙套,包括第二基托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基托用于设置于下颌牙的舌侧,所述第二卡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上,且所述第二卡环能够卡设于所述下颌牙上,以将所述下牙套固定于下颌上;其中,所述上颌与所述下颌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基托的侧壁抵接,所述驱动斜面能够驱动所述下颌移动,以使髁突向关节盘移动进而捕捉到关节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托设有第二咬合凸台,所述第二咬合凸台具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与所述驱动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上颌牙与所述下颌牙咬合时,所述驱动斜面能够与所述引导斜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托的两端,所述第二咬合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咬合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托的两端,两个所述驱动斜面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斜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凸台及所述第二咬合凸台位于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之间,以增大所述髁突与所述关节盘之间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定位咬合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耀旻顾颖胡欣欣周晓敏何柳婷李馨馨
申请(专利权)人:朱耀旻顾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