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海乐专利>正文

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68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它包括定位装置(1)、袖套(2)、紧固件(3)和导针(4),定位装置(1)上设有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的轴线垂直相交,袖套(2)穿过袖套通孔(5)后两端均置于袖套通孔(5)外,紧固件(3)通过螺纹孔(6)对袖套(2)和定位装置(1)进行固定,导针(4)穿过袖套(2),并与袖套(2)同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进行胫骨侧隧道定位后,直接进行股骨侧隧道定位,省去了股骨侧隧道重新定位的过程,可尽量减少股骨侧隧道定位误差,简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隧道定位的效率,进而缩短手术时长,提高手术成功率。

An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Locator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hrough Tibial Trac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ocator for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via tibial canal, which comprises a locating device (1), a sleeve (2), a fastener (3) and a guide needle (4). The locating device (1)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through hole (5) and a threaded hole (6). The axes of the sleeve through hole (5) and the threaded hole (6) intersect vertically. The sleeve (2) is placed outside the sleeve through the sleeve through hole (5), and the fastener (3) is placed outside the sleeve through the threaded hole (5). The hole (6) fixes the sleeve (2) and the positioning device (1), and the guide needle (4) passes through the sleeve (2) and is coaxial with the sleeve (2). The method can directly locate the femoral tunnel after positioning the tibial tunnel, eliminating the process of re-positioning the femoral tunnel, minimizing the positioning error of the femoral tunnel, simplify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improving the positioning efficiency of the surgical tunnel, thereby shortening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mprov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前交叉韧带重建
,特别是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
技术介绍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发生的膝关节运动损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手术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手术的基本过程为:手术入路(前外侧入路、前内侧入路、内上入路、外上侧入路)、隧道定位(胫骨侧、股骨侧)、钻孔(胫骨侧、股骨侧)、植入移植物,缝合。此过程中重点在于隧道定位,隧道定位的准确性越高,手术时间就越短,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重建手术要求尽量模拟原生韧带的活动度,所以在隧道定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如体位、屈膝角度、隧道选点的预判等,因此相比于胫骨侧隧道定位,股骨侧隧道定位难度更大。所以股骨侧隧道定位过程消耗的时间更多,给手术带来的不稳定性也更大。目前,广泛应用的操作方法是对胫骨侧和股骨侧分别进行隧道定位,这种隧道定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给手术带来的风险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它可以在进行胫骨侧隧道定位后,直接进行股骨侧隧道定位,省去了股骨侧隧道重新定位的过程,可尽量减少股骨侧隧道定位误差,简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隧道定位的效率,进而缩短手术时长,提高手术成功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包括定位装置、袖套、紧固件和导针,定位装置上设有袖套通孔和螺纹孔,袖套通孔和螺纹孔的轴线垂直相交,袖套穿过袖套通孔后两端均置于袖套通孔外,紧固件通过螺纹孔对袖套和定位装置进行固定,导针穿过袖套,并与袖套同轴。前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定位装置还包括手柄、定位钩连接臂和定位钩,手柄与定位钩连接臂一端连接,且成一固定夹角,定位钩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定位钩连接;其中,手柄、定位钩连接臂和定位钩一体成型。前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定位钩还包括钩柄和钩尖,钩尖的纵向截面为类梯形,其中类梯形两腰为圆滑的曲线,类梯形的上底与钩柄连接,类梯形的下底与导针的轴线平行。前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钩尖纵向截面类梯形的下底与导针的轴线距离为1.3㎜-2.0mm,其中导针4的直径为2.4mm,具体的,钩尖11纵向截面类梯形的下底与导针4的轴线距离可以为1.6mm。前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手柄的侧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用来减轻定位器的重量,方便操作,具体的可以是6个。前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手柄手握一侧开设有4个弧形凹槽,便于手握,增加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前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钩尖纵向截面类梯形下底的两个底角均为圆角,防止了尖锐部件对患者的伤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手术中,应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进行胫骨侧隧道定位后,直接进行股骨侧隧道定位,不必取出定位器对股骨侧重新定位,这样就尽量减少了股骨侧隧道定位误差,简化了手术流程,提高了手术过程中隧道定位的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临床应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的含义:1-定位装置,2-袖套,3-紧固件,4-导针,5-袖套通孔,6-螺纹孔,7-手柄,8-定位钩连接臂,9-定位钩,10-钩柄,11-钩尖。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结构如图1、图2所示,定位装置1上设有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的轴线垂直相交,袖套2穿过袖套通孔5后两端均置于袖套通孔5外,紧固件3通过螺纹孔6对袖套2和定位装置1进行固定,紧固件3的底部顶在袖套2的表面,防止袖套2和定位装置1发生相对位移,导针4穿过袖套2,并与袖套2同轴,袖套2限制了导针4的偏移,导针4只能在袖套2内前后移动。实施例2: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定位装置1包括手柄7、定位钩连接臂8和定位钩9,手柄7与定位钩连接臂8一端连接,且成一固定夹角,定位钩连接臂8的另一端与定位钩9连接;其中,手柄7、定位钩连接臂8和定位钩9一体成型。实施例3: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定位钩9包括钩柄10和钩尖11,钩尖11的纵向截面为类梯形,其中类梯形两腰为圆滑的曲线,类梯形的上底与钩柄10连接,类梯形的下底与导针4的轴线平行。实施例4: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钩尖11纵向截面类梯形的下底与导针4的轴线距离为1.3㎜-2.0mm,其中导针4的直径为2.4mm,具体的,钩尖11纵向截面类梯形的下底与导针4的轴线距离可以为1.6mm。实施例5: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手柄7侧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其作用是减轻整个设备的重量,便于操作,具体的如图1所示,可以是6个。实施例6: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手柄7手握一侧开设有4个弧形凹槽,这种设计便于手握,提高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实施例7: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中钩尖11纵向截面类梯形下底的两个底角均为圆角,防止尖锐部件对患者进行伤害。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手术过程中,将患者的膝关节角度调整为90°,建立手术入路,然后对胫骨和股骨进行隧道定位。在关节镜的帮助下,医生利用本装置先对胫骨侧进行隧道定位;具体的,如图4所示,将袖套2插入袖套通孔5,调节紧固件3将其固定,将导针4置于袖套2内;确定皮肤开口位置,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直至胫骨外骨面,用袖套2前端抵住胫骨外骨面;同时将定位钩9通过手术入路置于患者的关节腔内,在关节镜下观察并调整定位钩9的角度,使定位钩9的钩尖11后端抵靠于胫骨内骨面,此时导针4沿着袖套2轴线的方向推出,沿着胫骨钻入关节腔内。接着进行股骨侧隧道定位,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在关节镜下调整患者膝关节的角度,然后将导针4继续向前推进,直至抵靠在股骨内骨面,此时导针4与股骨内骨面的接触点为股骨隧道的定位点,然后将导针4退出,将袖套2从胫骨外骨面移开。选用合适的钻头,沿着导针4的钻孔路径进行扩孔,建立骨隧道,将移植物置于骨隧道内,进而完成手术过程。本专利技术还对定位装置1做出了适应性设计。在手柄7的手握一侧开设有4个弧形凹槽,这种设计方便操作者手握,使整个定位过程更加稳定;在手柄7的侧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定位装置1的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定位装置1的重量,防止在定位过程中由于设备自重影响手术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1)、袖套(2)、紧固件(3)和导针(4),定位装置(1)上设有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的轴线垂直相交,袖套(2)穿过袖套通孔(5)后两端均置于袖套通孔(5)外,紧固件(3)通过螺纹孔(6)对袖套(2)和定位装置(1)进行固定,导针(4)穿过袖套(2),并与袖套(2)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1)、袖套(2)、紧固件(3)和导针(4),定位装置(1)上设有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袖套通孔(5)和螺纹孔(6)的轴线垂直相交,袖套(2)穿过袖套通孔(5)后两端均置于袖套通孔(5)外,紧固件(3)通过螺纹孔(6)对袖套(2)和定位装置(1)进行固定,导针(4)穿过袖套(2),并与袖套(2)同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胫骨骨道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定位装置(1)包括手柄(7)、定位钩连接臂(8)和定位钩(9),手柄(7)与定位钩连接臂(8)一端连接,且成一固定夹角,定位钩连接臂(8)的另一端与定位钩(9)连接;其中,手柄(7)、定位钩连接臂(8)和定位钩(9)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胫骨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乐
申请(专利权)人:潘海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