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养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62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4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养蚕架,它涉及养蚕器具技术领域。它的底部支撑块之间通过底部支撑架连接,底部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底部支撑块的上方由多个组装支撑块组合成,组装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组装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为凸柱相对应的空槽,底部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的内部左侧均设有孔洞,孔洞内穿设有固定柱,底部支撑块和组装支撑块上套设有套环,两侧相对应的套环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套环与底部支撑块、组装支撑块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前后相对应的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支撑杆上套设有挡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它可拆卸组装,整体稳定性高,防腐蚀,给蚕喂食桑叶不需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省时省力,不会造成翻覆。

A New Type of Silkworm Rearing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ilkworm rearing fram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kworm rearing apparatus. The bottom support blocks are connected by the bottom support bracket. The top of the bottom support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column. The top of the bottom support block is composed of several assembly support blocks. The top of the assembly support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column. The bottom of the assembly support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empty groove corresponding to the convex column. The inner left side of the bottom support block and the assembly support block is provided with holes, and a fixed column is pierced in the hole. The bottom support block and the assembly support block are provided with sleeve ring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leeve rings on both sides are connected with support rods. The sleeve rings and the bottom support block and the assembly support block are locked and fixed by locking bol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 rods ar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frames, and the support rods are sleeved with retaining ring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high overall stability, anti-corrosion, no need to take down the silkworm plaques of each layer for feeding mulberry leaves and then put them on, saving time and labor, and no overt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养蚕架
本技术涉及养蚕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养蚕架。
技术介绍
虽然桑蚕的用途极广,但其饲养过程非常繁琐,幼蚕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再吃桑约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蚕从幼虫到大蚕期,均饲养在蚕匾中,为了节约蚕室面积,饲养者通常会自行搭建或制作养蚕架。自行搭建养蚕架不仅不能保证其稳定性和牢固程度,而且搭建之前需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麻烦,费时费力。定制的养蚕架为层高固定的排骨式支架,蚕匾放置在蚕架每一层的托架上,此类养蚕架虽稳定性较高,但其体积较大,不可拆卸组装,不便于存放收纳。此外,给蚕喂食桑叶时,需要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非常费时费力,稳定性也差,容易造成翻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新型养蚕架,它可拆卸组装,便于收纳存放,整体稳定性高,结构牢固,防腐蚀,给蚕喂食桑叶时,可将高处的支撑杆降低高度,喂食后再上升,不需要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省时省力,不会造成翻覆,使用方便。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底部支撑块、底部支撑架、组装支撑块、凸柱、固定柱、套环、支撑杆、锁紧螺栓、连接架、挡环;所述底部支撑块之间通过底部支撑架连接,底部支撑块的底部平整,底部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底部支撑块的上方由多个组装支撑块组合成,组装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组装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为凸柱相对应的空槽,组装支撑块与底部支撑块之间、组装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之间通过凸柱与空槽的搭配组合,底部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的内部左侧均设有孔洞,孔洞位置一致,孔洞内穿设有固定柱,底部支撑块和组装支撑块上套设有套环,两侧相对应的套环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套环与底部支撑块、组装支撑块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前后相对应的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支撑杆上套设有挡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设有两个,连接架设在支撑杆的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挡环设在连接架的两侧边。进一步的,所述挡环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块、底部支撑架、组装支撑块、凸柱、固定柱、套环、支撑杆、锁紧螺栓、连接架、挡环均为不锈钢材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可拆卸组装,便于收纳存放,整体稳定性高,结构牢固,防腐蚀,给蚕喂食桑叶时,可将高处的支撑杆降低高度,喂食后再上升,不需要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省时省力,不会造成翻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套环、支撑杆、连接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底部支撑块1、底部支撑架2、组装支撑块3、凸柱4、固定柱5、套环6、支撑杆7、锁紧螺栓8、连接架9、挡环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底部支撑块1、底部支撑架2、组装支撑块3、凸柱4、固定柱5、套环6、支撑杆7、锁紧螺栓8、连接架9、挡环10;所述底部支撑块1之间通过底部支撑架2连接,底部支撑块1和底部支撑架2构成底部稳定结构,底部支撑块1的底部平整,底部支撑块1的顶部设有凸柱4,底部支撑块1的上方由多个组装支撑块3组合成,组装支撑块3的顶部设有凸柱4,组装支撑块3的底部设有为凸柱4相对应的空槽,组装支撑块3与底部支撑块1之间、组装支撑块3与组装支撑块3之间通过凸柱4与空槽的搭配组合,底部支撑块1和多个组装支撑块3组装形成蚕架的架体结构,底部支撑块1与组装支撑块3的内部左侧均设有孔洞,孔洞位置一致,孔洞内穿设有固定柱5,固定柱5穿过每一个组装结构,使得组装结构之间得到稳固,结构更稳定,底部支撑块1和组装支撑块3上套设有套环6,套环6可以在组装支撑块3和底部支撑块1上自由上下移动,两侧相对应的套环6之间连接有支撑杆7,套环6与底部支撑块1、组装支撑块3通过锁紧螺栓8锁紧固定,前后相对应的支撑杆7之间通过连接架9连接,连接架9、支撑杆7、套环6连接成一个整体,三者可同时进行上下移动,支撑杆7上套设有挡环10,挡环10可在支撑杆7上自由移动,将蚕匾限制在两挡环10之间,不会产生晃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9设有两个,连接架9设在支撑杆7的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挡环10设在连接架9的两侧边。进一步的,所述挡环10与支撑杆7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撑块1、底部支撑架2、组装支撑块3、凸柱4、固定柱5、套环6、支撑杆7、锁紧螺栓8、连接架9、挡环10均为不锈钢材质,可防腐蚀。使用时,将组装支撑块3与底部支撑块1进行组装,再将多个组装支撑块3进行组装,形成蚕架架体结构,组装后将固定柱5穿设进每个组装支撑块3和底部支撑块1内的孔洞中,固定柱5使得多个组装支撑块3、底部支撑块1之间结构更稳固,最后将套环6套设在组装支撑块3与底部支撑块1上,放置蚕匾时,先将蚕匾放在最上方的支撑杆7上,放置好后,通过挡环10将蚕匾的位置固定,将支撑杆7上推,因为连接架9的作用,前后相对应的支撑杆7同时上升,套环6也同时上升,到达高度后,通过锁紧螺栓8锁紧固定,再依次进行下方的蚕匾的放置工作,使得蚕匾之间均匀设置,需要喂食桑蚕时,只需将支撑杆7的高度降低对桑蚕进行喂食即可,喂食完成后再将支撑杆7恢复到原先的位置,使用完成后,再将各部分逐渐拆卸,缩小放置空间,便于收纳存放。本具体实施方式可拆卸组装,便于收纳存放,整体稳定性高,结构牢固,防腐蚀,给蚕喂食桑叶时,可将高处的支撑杆降低高度,喂食后再上升,不需要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省时省力,不会造成翻覆,使用方便。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养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块、底部支撑架、组装支撑块、凸柱、固定柱、套环、支撑杆、锁紧螺栓、连接架、挡环;所述底部支撑块之间通过底部支撑架连接,底部支撑块的底部平整,底部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底部支撑块的上方由多个组装支撑块组合成,组装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组装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为凸柱相对应的空槽,组装支撑块与底部支撑块之间、组装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之间通过凸柱与空槽的搭配组合,底部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的内部左侧均设有孔洞,孔洞位置一致,孔洞内穿设有固定柱,底部支撑块和组装支撑块上套设有套环,两侧相对应的套环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套环与底部支撑块、组装支撑块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前后相对应的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接架连接,支撑杆上套设有挡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养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块、底部支撑架、组装支撑块、凸柱、固定柱、套环、支撑杆、锁紧螺栓、连接架、挡环;所述底部支撑块之间通过底部支撑架连接,底部支撑块的底部平整,底部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底部支撑块的上方由多个组装支撑块组合成,组装支撑块的顶部设有凸柱,组装支撑块的底部设有为凸柱相对应的空槽,组装支撑块与底部支撑块之间、组装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之间通过凸柱与空槽的搭配组合,底部支撑块与组装支撑块的内部左侧均设有孔洞,孔洞位置一致,孔洞内穿设有固定柱,底部支撑块和组装支撑块上套设有套环,两侧相对应的套环之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榆岚白兴荣张一川唐芬芬朱峰张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