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宝贤专利>正文

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80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它是由基壳、容置在基壳内的卡掣体以及二分别扣卡于该基壳二侧与背覆部的背带相设的扣体组成;该基壳内设有容室,该基壳的前侧端面上设立有通孔,该通孔与容室相连通,该卡掣体的按压部由该通孔穿出;该卡掣体呈弯弧形状,其宽度小于该导引槽的宽度,容置于该基壳容室中,其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该卡掣体二端的上端面设有高突的卡掣部;该扣体的一端具有扣合部,另端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该弯弧状的卡掣体在基壳容室中具有一适当的弹性,将二扣体分别扣设于该基壳二侧的卡掣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尤其是指一种直接利用一弧状卡掣体嵌入基壳中,并令卡掣体的按压部凸伸出基壳外,以供按压按压部而顺利将穿置在基壳二侧的扣体解除受卡掣体的卡掣部的扣卡状态。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背覆幼儿时,皆会以一幼儿背覆带作为辅助背覆的工具;早期的背覆带10,如图6所示,是直接在一四方巾101的四个角落处缝设绑带102,于背覆幼儿时,是将四方中101对应贴置在幼儿背部,且令下方的二绑带102分别绕过幼儿的跨下,接着,再与对角绕过大人肩膀处的绑带102绑设固定。其主要缺陷在于由于其须先绑固其中一组绑带102,再绑固另一组绑带102,所需的时间较长,致若稍有疏忽,易令幼儿跌落地面;而且,若不慎将绑带102绑成死结时,更造成欲将幼儿解下时的不便与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加以修正和改良,通过所累积的专业知识与设计制造经验的相互辅佐,经多方巧思及试验后,创造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通过于基壳中设置中空容室,并于端面上设有和容室相通的通孔,呈弯弧状的卡掣体置于容室中,且令该卡掣体的按压部由通孔凸仲出基壳外,卡掣杆于按压部二侧处各设有卡掣部与背覆带的扣体扣设,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使用方便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它是由基壳、容置在基壳内的卡掣体以及二分别扣卡于该基壳二侧与背覆部的背带相设的扣体组成;该基壳内设有容室,该基壳的前侧端面上设立有通孔,该通孔与容室相连通,该卡掣体的按压部由该通孔穿出;该卡掣体呈弯弧形状,其宽度小于该导引槽的宽度,容置于该基壳容室中,其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该卡掣体二端的上端面设有高突的卡掣部;该扣体的一端具有扣合部,另端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该弯弧状的卡掣体在基壳容室中具有一适当的弹性,将二扣体分别扣设于该基壳二侧的卡掣部。该卡掣体上端面二端设立的卡掣部是由外往内呈抛物线高突结构。该卡掣体下端面的二端处各具有垫高部。该基壳后侧内壁面上设有横向下凹的引导该卡掣体的导引槽。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仰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前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传统构造的示意图。实施例1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背覆带扣具是由一基壳1、一容置在基壳1内的卡掣体2以及二分别扣卡于基壳1二侧,且与背覆部3的背带31相设的扣体4所组构而成。该基壳1内设有二侧皆设有开口的容室11,并在基壳1后侧内壁面处设有一横向的下凹导引槽12,且在基壳1的前侧端面上设有一通孔13,此通孔13与容室11相连通;该卡掣体2具有一呈弯弧形状的板状部21,板状部21的宽度略小于基壳1的导引槽12的宽度,在板状部21的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22,且于板状部21二端的上端面处,设有由外往内呈抛物线高突的卡掣部23,在板状体21二端的下端面处,则设有凸出的垫高部24;该扣体4的一端具有扣合部41,另端则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42,且这穿孔组22设有的个数及其位置,是视背覆部3的背带31的设立方式来决定,如图1-图3所示,是设有二对穿孔组42,且令其中一对呈直立设置,另一对采横向设立。实施例2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仅设立一组穿孔组42,并令该穿孔组42呈直向设置。其他构造同实施例1,故不重述。组立使用时,是直接将卡掣体2从对应基壳1的导引槽12处置入,通过导引槽12的导引,能够导正卡掣体2容置方位,且该卡掣体2的按压部22,在对应基壳1的通孔13后,由该通孔13处穿出,且卡掣体2已至定位,这时,卡掣体2仅以二端的垫高部24与导引槽12接触,而使卡掣体3在按压部22处具有可弹性下压的空间,至于扣体4则直接以其扣合部41由容室11的开口处置入,直到卡掣体2卡掣部23嵌入扣体4的扣合部41的中孔后,将扣体4扣设固定;若欲解除扣体4的扣设状态,则直接施力下压露出基壳1外的按压部22,令卡掣部23因施力下压而脱离扣体4的扣合部41的中孔,顺利将扣体4脱离基壳1。由于该扣具的设立,除了可令使用者以背覆带背覆幼儿时,免除绑设或解开绑带的不便与困扰,同时,更可通过其构造的设计,使该扣具具备构造简单、组装容易、操作方便等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功效,又其所揭露的具体构造,不仅未曾见诸于同类产品中,亦未曾公开于申请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权利要求1.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它是由基壳、容置在基壳内的卡掣体以及二分别扣卡于该基壳二侧与背覆部的背带相设的扣体组成;该基壳内设有容室,该基壳的前侧端面上设立有通孔,该通孔与容室相连通,该卡掣体的按压部由该通孔穿出;该卡掣体呈弯弧形状,其宽度小于该导引槽的宽度,容置于该基壳容室中,其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该卡掣体二端的上端面设有高突的卡掣部;该扣体的一端具有扣合部,另端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该弯弧状的卡掣体在基壳容室中具有一适当的弹性,将二扣体分别扣设于该基壳二侧的卡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该卡掣体上端面二端设立的卡掣部是由外往内呈抛物线高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该卡掣体下端面的二端处各具有垫高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其特征是该基壳后侧内壁面上设有横向下凹的引导该卡掣体的导引槽。专利摘要一种幼儿背覆带的扣具构造,它是由基壳、容置在基壳内的卡掣体以及二分别扣卡于该基壳二侧与背覆部的背带相设的扣体组成;基壳内设有容室,基壳的前侧端面上设立有通孔与容室相连通,卡掣体的按压部由通孔穿出;卡掣体呈弯弧形状,其宽度小于导引槽的宽度,容置于基壳容室中,其中间处向上凸设按压部,卡掣体二端的上端面设有高突的卡掣部;扣体的一端具有扣合部,另端设有与背带穿设的穿孔组;弯弧状的卡掣体在基壳容室中具有一适当的弹性,将二扣体分别扣设于基壳二侧的卡掣部。通过按压部的下压,使扣体脱离卡掣部的卡掣,解除扣具的扣设状态。具有使用方便的功效。文档编号A45F3/00GK2509916SQ0126618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程宝贤 申请人:程宝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贤
申请(专利权)人:程宝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