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激冷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6734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激冷环,包括降液管、外环管壳、激冷水输入管和激冷水腔;所述外环管壳设于降液管的内腔中,外环管壳的底端与降液管内壁之间留有8.5‑12.5mm的间距而形成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环隙;位于外环管壳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外环管壳的内壁和降液管内壁之间形成激冷水输送通道;所述外环管壳的外壁上设有唇缘;位于外环管壳顶部和凸缘的顶部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开设有激冷水输送通道的进水孔,进水孔的孔径为20‑24mm;所述激冷水腔设于降液管的外壁,且激冷水腔和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通过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激冷水输入管与所述激冷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激冷环,在使用过程中,可减少激冷水对外环管壳的冲刷磨损。

A New Chilling R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quenching ring, which comprises a downcomer, an outer ring tube shell, a quenching water input tube and a quenching water cavity; the outer ring tube shell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downcomer tub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end of the outer ring tube shel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ube is 8.5 12.5 m, thus forming an annular gap arou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ub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ube between the top end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outer ring tub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ube. A flang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ring shel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outer r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lip edge; the inn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ube between the top of the outer ring shell and the top of the flang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hole with a water inlet diameter of 20_24mm; and the wate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downcomer tube, and the water inlet and the water outlet are chilled. The chilled water conveying channel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water inlet hole, and the chilled water inpu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illed water cavity. The chilling r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duce the scour and wear of the chilling water on the outer ring tube shell during the us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激冷环
本技术涉及煤气化
,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气流床煤气化的新型激冷环。
技术介绍
煤气化技术当今以气流床煤气化技术最为流行,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主要包括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SCG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和GSP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与其他流动方式(固定床、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相比,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以其易大规模化、煤种适应范围广、碳转化率高、有效气产率高等优点在业界颇受重视。在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中,其关键设备气化炉的运行环境都比较差,处在高温(近1600℃)、高压(4.5MPa)、高腐蚀恶劣环境中。激冷环是气化炉内的一个重要组件,位于气化炉反应室与激冷室之间,主要作用是快速降低气化炉反应室出口粗合成气温度,并在激冷环下部连接的降液管内形成水膜,确保产生的粗合成气和熔融态灰渣在降液管水膜中充分换热、冷却并实现气渣分离,保护降液管不被烧损。因此,激冷环的质量和寿命直接影响到气化炉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激冷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由于激冷水含有一定量的固体颗粒,高速流动的激冷水对激冷环外环管冲击大,造成激冷环外环管部件易被冲蚀磨损而出现裂缝、穿孔现象;当激冷环磨损泄漏后,激冷水对气化炉下渣口部件造成冲刷,下渣口渣层及耐火材料易脱落,造成渣口盘管局部受损,导致激冷水进入降液管时水流旋转效果不好,无法在降液管内形成严密的水膜,使得高温合成气与液态熔渣换热不充分,部分高温合成气和液态熔渣未经冷却冲蚀降液管,造成降液管局部出现磨损、变形等现象。伴随装置长时间运行,激冷环破损、渣口盘管磨损等问题逐步恶化,造成气化炉水冷壁系统补液频繁,迫使气化炉停车,严重制约气化装置长周期运行。激冷环检修贴补修复工程量大,检修周期厂,检修费用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激冷环,该激冷环在使用过程中,可减少激冷水对外环管壳的冲刷磨损,进而能延长外环管壳和气化炉下渣口的使用寿命,降低激冷环整体维护成本。本技术为达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激冷环,包括降液管、外环管壳、激冷水输入管和激冷水腔;所述外环管壳设于降液管的内腔中,且外环管壳的顶端与降液管内壁固定连接,外环管壳的底端与降液管内壁之间留有8.5-12.5mm的间距而形成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环隙;位于外环管壳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设有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凸缘,所述外环管壳的内壁和降液管内壁之间形成激冷水输送通道,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通道;所述外环管壳的外壁上设有水平向降液管内腔中凸伸的唇缘,所述唇缘整体的环绕于外环管壳的外壁圆周上;位于外环管壳顶部和凸缘的顶部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开设有激冷水输送通道的进水孔,进水孔的孔径为20-24mm;所述激冷水腔设于降液管的外壁,且激冷水腔和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通过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激冷水输入管与所述激冷水腔连通,激冷水输入管倾斜的安装于所述激冷水腔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外环管壳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所述凸缘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通道,且该弧形通道的宽度均等。优选该结构的激冷水输送通道,可以在降液管内形成均匀的水幕,使粗合成气的冷却效果更佳,进而可减少降液管被烧损的可能。优选的,所述外环管壳的纵截面轮廓中,外环管壳的内壁呈半径为35-42m的圆弧形,所述凸缘的纵截面轮廓呈圆弧形。采用该优选结构,可增大激冷水在激冷水输送通道中的流通面积,降低激冷水流速,减少对壁面的冲刷和磨损。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降液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法兰,所述法兰用于将降液管和气化炉下渣口上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激冷水腔形成于法兰的底面和降液管的外壁之间的区域。优选的,所述唇缘位于外环管壳外壁的中部,唇缘所在的平面与降液管内腔的中心轴线垂直。优选的,激冷水输入管的出水端与激冷水腔的底部连接,激冷水输入管的出水端至其进水端之间的管段相对降液管整体向下向外倾斜。优选的,所述激冷水输入管的中心轴线和降液管的外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优选的,所述激冷水输入管的中心轴线和降液管的外壁之间的夹角为45°-50°。优选的,所述激冷水输入管的数量为多个,且激冷水输入管之间均匀间隔的安装于所述激冷水腔的底部;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上设有多个所述进水孔,且进水孔之间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进水孔的数量为60-75个;所述激冷水输入管的数量为8-10个。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激冷环,可减少激冷水对外环管壳的冲刷磨损,延长外环管壳、下渣口的使用寿命并降低激冷环整体制造维护成本。该设备特别适用于气流床气化工艺反应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激冷环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向的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文中所述的“顶部”、“底部”、“顶端”、“底端”等方位均为以图1为基准,所述的“纵截面”均为沿着与降液管100的内腔101的中心轴线104相平行的方向切断而形成的截面,如图1所示。参见图1-3,本技术提供的激冷环,包括降液管100、外环管壳300、激冷水输入管600和激冷水腔200。其中外环管壳300设于降液管100的内腔101中,外环管壳300的顶端与降液管100内壁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外环管壳300的底端与降液管100内壁之间留有8.5-12.5mm的间距d,从而形成环绕降液管100内壁圆周的环隙104,该环隙104作为激冷水输送通道500的出水口104。位于外环管壳300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降液管100内壁上设有环绕降液管100内壁圆周的凸缘102。具体的,该凸缘102的底部和外环管壳300的底端之间留有空间,该凸缘102的顶部和外环管壳300的顶端之间留有空间。外环管壳300的内壁和降液管100内壁之间形成激冷水输送通道500,激冷水输送通道500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通道。优选该弧形通道的宽度均等,以图1为例,该弧形通道中外环管壳300的内壁和凸缘102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均等;优选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利于激冷水在出水口104流出后在降液管内形成均匀水膜。位于外环管壳300顶部和凸缘102的顶部之间的降液管100内壁上,开设有激冷水输送通道500的进水孔103,进水孔103的孔径D为20-24mm。激冷水腔200设于降液管100的外壁,且激冷水腔200和激冷水输送通道500通过进水孔103连通。激冷水输入管600与激冷水腔200连通,激冷水输入管600倾斜的安装于激冷水腔200的底部。具体的,以图1为例,激冷水输入管出水端与激冷水腔的底部连接,激冷水输入管的出水端至其进水端之间的管段相对降液管整体向下向外倾斜。激冷水输入管600的中心轴线601和降液管100的外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该夹角以图1为例,激冷水输入管600的中心轴线601和降液管100的外壁在竖直方向(即与降液管的中心轴线104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夹角为锐角,优选该夹角为45°-50°。本技术的激冷水环,将激冷水输送通道500的进水孔1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激冷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液管、外环管壳、激冷水输入管和激冷水腔;所述外环管壳设于降液管的内腔中,且外环管壳的顶端与降液管内壁固定连接,外环管壳的底端与降液管内壁之间留有8.5‑12.5mm的间距而形成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环隙;位于外环管壳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设有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凸缘,所述外环管壳的内壁和降液管内壁之间形成激冷水输送通道,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通道;所述外环管壳的外壁上设有水平向降液管内腔中凸伸的唇缘,所述唇缘整体的环绕于外环管壳的外壁圆周上并能对用于包裹在气化炉下渣口盘管外部的陶瓷纤维毡进行支撑;位于外环管壳顶部和凸缘的顶部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开设有激冷水输送通道的进水孔,进水孔的孔径为20‑24mm;所述激冷水腔设于降液管的外壁,且激冷水腔和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通过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激冷水输入管与所述激冷水腔连通,激冷水输入管倾斜的安装于所述激冷水腔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激冷环,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液管、外环管壳、激冷水输入管和激冷水腔;所述外环管壳设于降液管的内腔中,且外环管壳的顶端与降液管内壁固定连接,外环管壳的底端与降液管内壁之间留有8.5-12.5mm的间距而形成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环隙;位于外环管壳的顶端和底端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设有环绕降液管内壁圆周的凸缘,所述外环管壳的内壁和降液管内壁之间形成激冷水输送通道,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通道;所述外环管壳的外壁上设有水平向降液管内腔中凸伸的唇缘,所述唇缘整体的环绕于外环管壳的外壁圆周上并能对用于包裹在气化炉下渣口盘管外部的陶瓷纤维毡进行支撑;位于外环管壳顶部和凸缘的顶部之间的降液管内壁上开设有激冷水输送通道的进水孔,进水孔的孔径为20-24mm;所述激冷水腔设于降液管的外壁,且激冷水腔和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通过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激冷水输入管与所述激冷水腔连通,激冷水输入管倾斜的安装于所述激冷水腔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激冷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管壳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所述凸缘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所述激冷水输送通道的纵截面轮廓呈弧形通道,且该弧形通道的宽度均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激冷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管壳的纵截面轮廓中,外环管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中山姚敏黄斌赵建宁刘吉平姜永袁红年赵元琪李蓉范为鹏张爱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