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捆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84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捆绑机,涉及到线材捆绑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市面上的机械式捆绑机在结构配合上大量减少了的凸轮连杆机构,取而代之的是直观的气动电动机构,即气缸。实际生产中所需的大部份技术参数以预录入到主机中,如单件捆绑的次数、多件组合捆绑、计数启停、周期工作等,都能通过控制按钮组件或触摸屏式的显示屏进行数字化的设置,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机械调节工作。在日常的检查维护中,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各部分均模块化,装置均采用气缸传动,配合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定位块,能使捆绑机在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其故障率降到最低,从而使维护工作简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最重要是通过零部件之间紧密的交替配合来实现工作的精度,最终达到高效、自动的线材自动捆绑机。

A Bin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nding mach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re binding machine. Compared with the mechanical bundling machine on the market, the cam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s greatly reduced in structural coordination, and replaced by the intuitive pneumatic motor mechanism, i.e. the cylinder. Most of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needed in actual production can be pre-recorded into the mainframe, such as the number of single-piece bundles, multi-piece combination bundles, counting start-stop, periodic work, etc., which can be digitally set by controlling button components or touch screen display screen, thus saving a lot of mechanical adjustment work. In routin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because each part of the invention is modular, the device adopts cylinder drive, and matches with positioning block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good stability, so that the failure rate of the binding machine can be reduced to the lowest while having a longer service life, thus simplifying maintenance wor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achieve the working accuracy through the close alternating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parts, and ultimately to achieve an efficient and automatic wire automatic b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捆绑机
本专利技术为线材捆绑机
,具体涉及一种捆绑机。
技术介绍
在对线材进行整理时,通常需要使用胶带对线材进行捆绑,不仅能够避免线材缠绕在一起,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整理的工作效率,传统的方法是采用人工对线材进行手动操作,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而且人工操作必然导致线材的捆绑效率比较低,同时,在进行捆绑时,对胶带的固定方式比较简陋,操作人员在拉扯胶带时,容易发生胶带打滑的情况,耽误捆绑胶带的速度。虽现市面上亦有不在少数的捆扎机、捆绑机在销售及使用,但其还有很多可改进的地方,以达到符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加快效率的目的。因此,设计一种线材捆绑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捆绑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箱、捆绑装置、推送装置和穿绳装置,所述机箱包括上腔体、可拆盖板、防尘盖、下腔体、定向脚轮、万向脚轮和固定脚座;所述上腔体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位,用于安装控制按钮组件、显示屏以及穿绳装置;所述上腔体内部通过螺丝安装有与按钮组件、显示屏配合工作的主机;所述下腔体包括电器柜、隔间和带文件收纳槽的柜门;所述固定脚座共有四个,由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在机箱底部的四个对角上;所述定向脚轮和万向脚轮各有两个,通过螺栓对称固设在机箱的底部,具体是位于每个固定脚座的右侧;所述可拆盖板通过螺丝固定在机箱的工作台表面上;所述防尘盖置放在位于可拆盖板上的孔位上;所述捆绑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推绳杆、夹绳杆、鸟嘴、切绳刀、托绳臂、导轨、第二气缸、安装座和定位块;所述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气缸和推绳杆通过可移动定位块固定在同一平面,其中第一气缸中的第一伸缩杆固定在一个不可动定位块上,所述不可动定位块上还开设有孔位供推绳杆穿过;所述第二气缸上设置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两侧均设置有导轨,导轨均上配合设有滑块,滑块上均安装有定位块,其中导轨左侧的定位块上垂直固设有切绳刀、水平固设有夹绳杆,而导轨右侧的定位块上设置有托绳臂;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一贯穿孔位,供第二气缸与鸟嘴相配合连接;所述推送装置包括第三气缸、第二伸缩杆、第二导轨和挡板;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三气缸相连接结合;带有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三气缸和第二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可拆盖板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挡板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上;所述穿绳装置包括第四气缸、长形定位块、定位板、穿绳气缸组件、工件定位气缸组件和第三导轨;所述第四气缸和第三导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上腔体的内腔;所述工件定位气缸组件通过定位板固定在上腔体的外表面;所述长形定位块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相结合,而另一端则延伸出至上腔体外,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安装固定穿绳气缸组件;所述第四气缸通过电线电缆与气管和穿绳气缸组件、工件定位气缸组件相接驳。优选的,所述夹绳杆和托绳臂其头部能是“U”字型或“Y”字型设计。优选的,所述切绳刀和托绳臂均为连杆机构,并配合连接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夹绳杆、鸟嘴、切绳刀和托绳臂通过若干形状不同的定位块的相互配合来安装到所需的高度和固定在所需的角度,其中定位块与夹绳杆、鸟嘴、切绳刀和托绳臂之间均通过螺栓来相互配合固定。优选的,所述鸟嘴包括上颚件和下颚件,下颚件的底部为螺纹型凸台设计,即所述鸟嘴的底部,第一气缸使鸟嘴旋转的过程中凸台的螺纹型设计会令下颚件上升,使下颚件与上颚件闭合咬紧绳子在旋转的过程中进行打结,旋转过270°时下颚件的凸台会超程,便会回落,松开以完成打结并裁剪的绳子。优选的,所述下腔体顶部,位于鸟嘴旁还固设有一穿绳口挡板组件,包括一气缸、伸缩杆和“L”型挡板。优选的,所述主机预设有控制程序,即工作内容设定,可通过控制按钮组件或触摸屏式的显示屏进行相关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穿绳口挡板组件的气缸均通过电源导线与主机相连接,所述主机通过电源导线与电器柜中的继电器、驱动电源等电器件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工件定位气缸组件下方设置的限位件其形状包括但不限于“Z”字型。优选的,所述挡板还包括固定在正面左右两侧可移动限位挡板。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线材用的捆绑机,相比市面上的机械式捆绑机在结构配合上大量减少了的凸轮连杆机构,取而代之的是直观的气动电动机构,即气缸。气缸其原理及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与此同时其输出力大、适应性和柔韧性强,更重要的是其停止的位置数多且控制精度高,应用在线材捆绑机上能对捆绑的线与打的结作出灵活变动,不会出现要求松时结过紧,要求紧固时结出现松动,有效避免返工或再调配人手调整。与气缸配合的是预先录入所需技术参数的主机,大体包括单件捆绑的次数、多件组合捆绑、计数启停、周期工作等程序,上述功能能通过控制按钮组件或触摸屏式的显示屏进行数字化的设置,以配合生产中的常规所需,做到高效、稳定和节省大量机械的调节工作。基于本专利技术各部分均模块化和采用气缸之上,在日常的检查维护中,能简化维护过程,甚至能降低了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因为本专利技术还使用配合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定位块,能使捆绑机在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将其故障率降到最低。本专利技术通各气缸与零部件之间紧密的交替配合来实现工作的完成,最终达到高效、精确及自动的线材自动捆绑机,其中包括细节的设计,如鸟嘴下颚件的螺纹型凸台设计与切绳刀和托绳臂的连杆机构,这些对比与机械式的捆绑机取消了其他硬件配合,达到相同目的的前提下,让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穿绳口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机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穿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捆绑装置的结构简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专利技术。参照图2至图7,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捆绑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箱(1)、捆绑装置、推送装置和穿绳装置,所述机箱(1)包括上腔体(2)、可拆盖板(3)、防尘盖(4)、下腔体(5)、定向脚轮(6)、万向脚轮(7)和固定脚座(8);所述上腔体(2)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位,用于安装控制按钮组件、显示屏以及穿绳装置;所述上腔体(2)内部通过螺丝安装有与按钮组件、显示屏配合工作的主机;所述下腔体(5)包括电器柜、隔间和带文件收纳槽的柜门;所述固定脚座(8)共有四个,由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在机箱(1)底部的四个对角上;所述定向脚轮(6)和万向脚轮(7)各有两个,通过螺栓对称固设在机箱(1)的底部,具体是位于每个固定脚座(8)的右侧;所述可拆盖板(3)通过螺丝固定在机箱(1)的工作台表面上;所述防尘盖(4)置放在位于可拆盖板(3)上的孔位上;所述捆绑装置包括第一气缸(9)、推绳杆(10)、夹绳杆(11)、鸟嘴(12)、切绳刀(13)、托绳臂(14)、导轨(15)、第二气缸(16)、安装座(17)和定位块;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8);所述第一气缸(9)和推绳杆(10)通过可移动定位块A(101)固定在同一平面,其中第一气缸(9)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捆绑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箱(1)、捆绑装置、推送装置和穿绳装置,所述机箱(1)包括上腔体(2)、可拆盖板(3)、防尘盖(4)、下腔体(5)、定向脚轮(6)、万向脚轮(7)和固定脚座(8);所述上腔体(2)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位,用于安装控制按钮组件、显示屏以及穿绳装置;所述上腔体(2)内部通过螺丝安装有与按钮组件、显示屏配合工作的主机;所述下腔体(5)包括电器柜、隔间和带文件收纳槽的柜门;所述固定脚座(8)共有四个,由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在机箱(1)底部的四个对角上;所述定向脚轮(6)和万向脚轮(7)各有两个,通过螺栓对称固设在机箱(1)的底部,具体是位于每个固定脚座(8)的右侧;所述可拆盖板(3)通过螺丝固定在机箱(1)的工作台表面上;所述防尘盖(4)置放在位于可拆盖板(3)上的孔位上;所述捆绑装置包括第一气缸(9)、推绳杆(10)、夹绳杆(11)、鸟嘴(12)、切绳刀(13)、托绳臂(14)、导轨(15)、第二气缸(16)、安装座(17)和定位块;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8);所述第一气缸(9)和推绳杆(10)通过可移动定位块A(101)固定在同一平面,其中第一气缸(9)中的第一伸缩杆(18)固定在一个不可动定位块B(102)上,所述不可动定位块B(102)上还开设有孔位供推绳杆(10)穿过;所述第二气缸(16)上设置有一安装座(17),所述安装座(17)两侧均设置有导轨(15),导轨(15)均上配合设有滑块,滑块上均安装有定位块,其中导轨(15)左侧的定位块上垂直固设有切绳刀(13)、水平固设有夹绳杆(11),而导轨(15)右侧的定位块上设置有托绳臂(14);所述安装座(17)上设置有一贯穿孔位,供第二气缸(16)与鸟嘴(12)相配合连接;所述推送装置包括第三气缸(19)、第二伸缩杆(20)、第二导轨(21)和挡板(22);所述第二伸缩杆(20)的一端与第三气缸(19)相连接结合;带有所述第二伸缩杆(20)的第三气缸(19)和第二导轨(2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可拆盖板(3)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杆(2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挡板(2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21)上;所述穿绳装置包括第四气缸(23)、长形定位块(201)、定位板(24)、穿绳气缸组件(25)、工件定位气缸组件(26)和第三导轨(27);所述第四气缸(23)和第三导轨(27)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上腔体(2)的内腔;所述工件定位气缸组件(26)通过定位板(24)固定在上腔体(2)的外表面;所述长形定位块(201)的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导轨(27)相结合,而另一端则延伸出至上腔体(2)外,并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安装固定穿绳气缸组件(25);所述第四气缸(23)通过电线电缆与气管和穿绳气缸组件(25)、工件定位气缸组件(26)相接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捆绑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箱(1)、捆绑装置、推送装置和穿绳装置,所述机箱(1)包括上腔体(2)、可拆盖板(3)、防尘盖(4)、下腔体(5)、定向脚轮(6)、万向脚轮(7)和固定脚座(8);所述上腔体(2)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位,用于安装控制按钮组件、显示屏以及穿绳装置;所述上腔体(2)内部通过螺丝安装有与按钮组件、显示屏配合工作的主机;所述下腔体(5)包括电器柜、隔间和带文件收纳槽的柜门;所述固定脚座(8)共有四个,由螺栓和螺母将其固定在机箱(1)底部的四个对角上;所述定向脚轮(6)和万向脚轮(7)各有两个,通过螺栓对称固设在机箱(1)的底部,具体是位于每个固定脚座(8)的右侧;所述可拆盖板(3)通过螺丝固定在机箱(1)的工作台表面上;所述防尘盖(4)置放在位于可拆盖板(3)上的孔位上;所述捆绑装置包括第一气缸(9)、推绳杆(10)、夹绳杆(11)、鸟嘴(12)、切绳刀(13)、托绳臂(14)、导轨(15)、第二气缸(16)、安装座(17)和定位块;所述第一气缸(9)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8);所述第一气缸(9)和推绳杆(10)通过可移动定位块A(101)固定在同一平面,其中第一气缸(9)中的第一伸缩杆(18)固定在一个不可动定位块B(102)上,所述不可动定位块B(102)上还开设有孔位供推绳杆(10)穿过;所述第二气缸(16)上设置有一安装座(17),所述安装座(17)两侧均设置有导轨(15),导轨(15)均上配合设有滑块,滑块上均安装有定位块,其中导轨(15)左侧的定位块上垂直固设有切绳刀(13)、水平固设有夹绳杆(11),而导轨(15)右侧的定位块上设置有托绳臂(14);所述安装座(17)上设置有一贯穿孔位,供第二气缸(16)与鸟嘴(12)相配合连接;所述推送装置包括第三气缸(19)、第二伸缩杆(20)、第二导轨(21)和挡板(22);所述第二伸缩杆(20)的一端与第三气缸(19)相连接结合;带有所述第二伸缩杆(20)的第三气缸(19)和第二导轨(2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可拆盖板(3)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杆(2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挡板(22)相互连接;所述连接件通过滑块设置在第二导轨(21)上;所述穿绳装置包括第四气缸(23)、长形定位块(201)、定位板(24)、穿绳气缸组件(25)、工件定位气缸组件(26)和第三导轨(27);所述第四气缸(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志强覃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天威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