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521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微放电模块、导电轨道和电源;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导电轨道由进气口/出气口向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并与电源连接,微放电模块滑动连接于导电轨道上,微放电模块和与其连接的导电轨道形成放电单元,放电单元与壳体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由于导电轨道由进气口/出气口向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微放电模块滑动连接于导电轨道上,又由微放电模块和导电轨道形成的放电单元,组装方便,故可实现快速扩容,提升规模能适应不同风量,放电单元与壳体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可有效的提高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

A Microdischarge Processing Device for Organic Waste Gas in Electronics Worksho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rganic waste gas micro-discharge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an electronic factory workshop,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micro-discharge module, a conductive track and a power supply;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nd the conductive track is arranged from the air inlet/air outlet to the air outlet/air inlet,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power supply; the micro-discharge module is slidingly connected to the conductive track, and the micro-discharge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it. The conductive track forms a discharge unit, and an insulating baff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scharge unit and the shel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rganic waste gas micro-discharge treatment device based on the workshop of an electronic factory. Because the conductive track is arranged from the intake/outlet to the outlet/intake direction, the micro-discharge module is slidingly connected to the conductive track, and the discharge unit formed by the micro-discharge module and the conductive track is easy to assemble, so the rapid expansion can be realized, the scale can be increased to adapt to different air volume and discharge. Insulating baffle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electric unit and the shell,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organic wast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气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的电子产品制造工业开发区的建设规模也随之增长,这就导致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电子产品制造业一般可以分为电子元件及部件、电真空器件、印刷线路板、半导体制造、平板显示器和电子终端产品装配等几大主要部分。电子元件生产过程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电子元件生产车间清洗零部件或原材料使用的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电真空器件生产过程有机废气主要来自屏玻璃有机膜涂层中甲苯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线路板生产过程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大量使用的油墨及稀释、清洁用挥发性有机物,其主要成分是苯、甲苯、二甲苯。电子终端产品装配车间有机废气主要来源于清洗有机废气及产品喷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漆雾和挥发性有机物。目前,国内外对于有机废气治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吸附法主要采用活性炭等吸附剂进行吸附,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费用高且废弃的吸附剂会造成二次污染;直接燃烧法则存在能耗大、产生NOx等二次污染的缺点;而催化燃烧法存在催化剂易中毒、能耗大、设备复杂等问题。因此,改善传统技术,发展有机废气的新治理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低温等离子体是治理有机废气的新的有效技术,它具有高选择性和相对低的维护要求,在室温下即可对污染物实现有效的转化,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和维护成本。而催化剂结合低温等离子体是进一步提高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效率的方法,一般的结合方式包括催化剂内置式和催化剂后置式两种,催化剂内置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区域可使废气在反应过程中同时被催化氧化,使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短寿命活性物质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催化剂后置于等离子体放电区域则可以使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与其生成的长寿命活性物质结合被净化。现有常用的利用微放电净化有机废气的方法为线筒式放电装置,该装置由于受放电间距和形状影响,无法处理大风量的气体,且催化剂、电极更换难度较大、无法实现快速更换,导致安装及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由于不能实现大规模的快速安装、无法对原有设备实现快速升级扩容改造,因此不适用于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能安装方便且能快速扩容、提升规模,能适应不同风量、不同气体。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微放电模块、导电轨道和电源;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导电轨道由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向所述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微放电模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电轨道上,所述微放电模块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形成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放电单元包含至少两个所述微放电模块,至少两个所述微放电模块沿其所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间隔分布。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至少两个所述微放电模块沿其所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等间距设置。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放电单元中的导电轨道为两根,且两根所述导电轨道平行设置,所述微放电模块架设于两根平行的所述导电轨道上。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放电单元设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放电单元在与所述导电轨道垂直的平面呈阵列分布,且任意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放电单元之间设有绝缘隔板。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微放电模块包括催化模块、金属网状电极和卡扣片,所述微放电模块通过所述卡扣片与所述导电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卡扣片包括导电卡扣片和绝缘卡扣片,所述催化模块的两侧均贴设有所述金属网状电极,所述金属网状电极的两端均分别设有所述导电卡扣片和所述绝缘卡扣片,且所述金属网状电极位于所述催化模块同一侧的卡扣片不相同。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壳体包括箱体,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两端,所述箱体为棱柱体,所述导电轨道、所述绝缘隔板和所述棱柱体靠近所述绝缘隔板的平面平行设置。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催化模块为块状体,所述块状体的厚度为5mm,块状体设有孔径为100um微孔。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块状体为陶瓷,所述陶瓷上设有催化剂。上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中,所述金属网状电极为不锈钢或铜,所述金属导电轨道为不锈钢,所述导电卡扣片为不锈钢,所述绝缘卡扣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由于导电轨道由进气口/出气口向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微放电模块滑动连接于导电轨道上,故可方便在导电轨道上设置更多的微放电模块,又由微放电模块和导电轨道形成的放电单元,组装方便,故可实现快速扩容,提升规模能适应不同风量,放电单元与壳体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可有效的提高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的放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的微放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图1的A-A截面图。其中,1、壳体,11、微放电模块,111、催化模块,112、导电卡扣片,113、绝缘卡扣片,114、金属网状电极,12、绝缘隔板,13、导电轨道,14、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所提供的实施例是,包括壳体1、微放电模块11、导电轨道13和电源14;壳体1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导电轨道13由进气口/出气口向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并与电源14连接,微放电模块11滑动连接于导电轨道13上,微放电模块11和与其连接的导电轨道13形成放电单元,放电单元与壳体1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12,此实施例中的阵列设置有利于对整个微放电处理装置的拆卸和组装,可有效解决微放电技术处理规模小、无法快速安装设备、无法快速升级扩容改造和难以更换电极、催化剂等技术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两个相邻的放电单元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弧光放电,电源14可选用高压交流电源14或者高压直流脉冲电源14,通过导线将电源14连接到导电轨道13。优选地,放电单元包含至少两个微放电模块11,至少两个微放电模块11沿其所连接的导电轨道13间隔分布,微放电模块11沿导电轨道13间隔分布,以避免由于微放电模块11之间的距离太近而导致弧光放电。优选地,至少两个微放电模块11沿其所连接的导电轨道13等间距设置,等间距的设置有利于微放电模块在导电轨道上的布局更加合理,在安装上面也是更加的方便,即使装置出故障也方便对单个微放电模块进行检修。优选地,放电单元中的导电轨道13为两根,且两根导电轨道13平行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微放电模块、导电轨道和电源;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导电轨道由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向所述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微放电模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电轨道上,所述微放电模块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形成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微放电模块、导电轨道和电源;所述壳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导电轨道由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向所述出气口/进气口方向布置,并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微放电模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电轨道上,所述微放电模块和与其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形成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均设有绝缘隔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包含至少两个所述微放电模块,至少两个所述微放电模块沿其所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间隔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微放电模块沿其所连接的所述导电轨道等间距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中的导电轨道为两根,且两根所述导电轨道平行设置,所述微放电模块架设于两根平行的所述导电轨道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子厂车间有机废气微放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单元设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放电单元在与所述导电轨道垂直的平面呈阵列分布,且任意相邻的至少两个所述放电单元之间设有绝缘隔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长明宋世炜陈浩卓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尚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