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5193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引流瓶,引流瓶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抽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抽气管的底端连接有抽气瓶,抽气瓶的侧壁上连通有放气管,放气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抽气瓶内设有活塞,活塞与抽气瓶顶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活塞的底端固定有踏板,溢流管的底端连接有溢流瓶,溢流瓶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一排液管,引流瓶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排液管,第三排液管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备用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通过改变引流瓶内的压力来实现引流,并且不会发生积液倒流现象,更换引流瓶时不需要停止引流,减少了患者引流时的痛苦。

Drainage device for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ainage device for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which mainly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the drain bottle, the side wall of the drain bottle is connected with an overflow pipe, the first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exhaust pipe, the bottom end of the exhaus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n exhaust cylinder, the side wall of the exhaust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n exhaust pipe, a second one-way valve is arranged on the exhaust pipe, a piston is arranged in the exhaust cylinder, a reset spring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top of the exhaust cylinder, a pedal is fixed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piston,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overflow pipe is connected. The overflow bottl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drainage pip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overflow bottle, a second drainage pip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drainage bottle, a third drainage pipe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drainage pipe, and a spare bottle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drainage pip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drainage can be realized by changing the pressure in the drainage bottle, and the backflow phenomenon of hydrocele will not occur. When replacing the drainage bottle, the drainage does not need to stop, thus reducing the pain of patients during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装置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患者皮下或者腔内积存的液体引出体外,在术后或者康复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当前使用的引流装置,一般只利用简单的重力引流方式,引流的效果很差,不能将患者体内的积液全部引出体外,或者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容易出现积液顺着引流管倒流,如果倒流回患者体内,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或者积液进入抽气管,导致负压产生装置损坏,引流的效果不好,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并且引流瓶内的积液到达一定数量之后需要停止引流更换引流管,操作麻烦,患者的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它可以通过改变引流瓶内的压力来实现引流,并且不会发生积液倒流现象,引流效果好,更换引流瓶时不需要停止引流,减少了患者引流时的痛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和抽气管,所述引流瓶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所述引流瓶内溢流管管口的高度低于引流管和抽气管的高度,所述抽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抽气管的底端连接有抽气瓶,所述抽气瓶的侧壁上连通有放气管,所述放气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抽气瓶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抽气瓶顶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活塞的底端固定有踏板,所述溢流管的底端连接有溢流瓶,所述溢流瓶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一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设有第一排液阀,所述引流瓶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二排液管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排液管,所述第三排液管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备用瓶,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设有第二排液阀,所述第三排液管上设有第三排液阀。所述引流瓶内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板。所述引流瓶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盘。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单纯的重力引流方式,本技术引流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可以根据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引流瓶内的压力大小,进而改变引流的速度,更好地配合患者的治疗。在使用时,只需要用脚踩下踏板,松开踏板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气体被排出,进而减小了引流管内的气体含量,即减小了引流管内的压力,可以加快引流的速度,操作十分简单便利。溢流管的设置,因为其管口的高度低于引流管和抽气管的高度,因此当积液多了之后只会顺着引流管进入溢流瓶,而不会产生积液倒流回引流管或者抽气管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在引流瓶内的积液数量多了之后,只需要打开排液管上的排液阀,将多余的积液排到备用瓶中,当备用瓶也满了之后只需要关闭排液阀,更换备用瓶即可,不需要停止引流,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的引流操作造成影响,引流操作更加顺畅,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引流瓶;2、引流管;3、抽气管;4、溢流管;5、第一单向阀;6、抽气瓶;7、放气管;8、第二单向阀;9、活塞;10、复位弹簧;11、踏板;12、溢流瓶;13、第一排液管;14、第一排液阀;15、第二排液管;16、第三排液管;17、备用瓶;18、第二排液阀;19、第三排液阀;20、过滤板;21、刻度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引流瓶1,所述引流瓶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和抽气管3,连接处设有密封结构,增强装置的密封性,所述引流瓶1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4,所述引流瓶1内溢流管4管口的高度低于引流管2和抽气管3的高度,当积液过多时积液会流入溢流管4而不会倒流回引路管2或者抽气管3,所述抽气管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5,使气体只能沿所述抽气管3从引流瓶1内流出,所述抽气管3的底端连接有抽气瓶6,所述抽气瓶6的侧壁上连通有放气管7,所述放气管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使气体只能从所述放气管7内流出,所述抽气瓶6内设有活塞9,所述活塞9与抽气瓶6之间的气密性良好,又能上下滑动,所述活塞9与抽气瓶6顶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活塞9的底端固定有踏板11,当踩下所述踏板11时,所述复位弹簧能够牵引活塞返回原位,所述溢流管4的底端连接有溢流瓶12,所述溢流瓶12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一排液管13,所述第一排液管13上设有第一排液阀14,当所述溢流瓶12内的积液过多时,可打开所述第一排液阀14,将积液转移,所述引流瓶1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排液管15,所述第二排液管15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排液管16,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套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排液管16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备用瓶17,所述第二排液管15上设有第二排液阀18,所述第三排液管16上设有第三排液阀19,当需要更换所述备用瓶17时,先关闭所述第二排液阀18和第三排液阀19,然后拧下套管更换即可,操作十分简单,不会影响引流操作。所述引流瓶1内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板20,所述过滤板20上设有凸块,所述引流瓶1内设有卡槽,将凸块卡入卡槽即可实现固定,可以将积液中存在积血或者浓稠的积液留在所述过滤板20上,便于工作人员取样和化验。所述引流瓶1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盘21,所述刻度盘21为带有刻度的长条形透明塑料刻度片,直接贴在引流瓶1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排出积液的量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数据更加直观,效率更高。实施例1: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所述引流瓶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和抽气管3,所述引流瓶1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4,本装置所有的连接处均为螺纹连接,所连接的两个部件一个为外螺纹,一个为内螺纹,所述连接处设有密封橡胶垫,增强气密性,所述引流瓶1内可拆卸地设置有过滤板20,所述过滤板20上设有凸块,所述引流瓶1内设有卡槽,将凸块卡入卡槽即可实现固定,可以将积液中存在积血或者浓稠的积液留在所述过滤板20上,便于工作人员取样和化验,所述引流瓶1的外侧壁上设有刻度盘21,所述刻度盘21为带有刻度的长条形透明塑料刻度片,直接贴在引流瓶1上,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排出积液的量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数据更加直观,效率更高,所述引流瓶1内溢流管4管口的高度低于引流管2和抽气管3的高度,所述引流管2和抽气管3均从引流瓶1的瓶口伸入瓶内5厘米的距离,所述溢流管4设置在距离瓶口20厘米的位置,保证积液不会倒流进所述引流管2和抽气管3,所述抽气管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5,使气体只能从所述引流瓶1内流出,所述抽气管3的底端连接有抽气瓶6,所述抽气瓶为尖嘴瓶结构,所述抽气管3自尖嘴处伸入抽气瓶6,所述抽气瓶6的侧壁上连通有放气管7,所述放气管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使气体只能从所述抽气瓶6内流出,所述抽气瓶6内设有活塞9,所述活塞为橡胶组件,和所述抽气瓶6之间能紧密结合保证气密性,又能够上下滑动,所述活塞9与抽气瓶6顶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复位弹簧10具有3000N拉力的强力弹簧,能保证所述活塞9顺利复位,所述活塞9的底端固定有踏板11,当需要调节所述引流瓶1内的压力是,只需踩下所述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瓶(1),所述引流瓶(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和抽气管(3),所述引流瓶(1)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4),所述引流瓶(1)内溢流管(4)管口的高度低于引流管(2)和抽气管(3)的高度,所述抽气管(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5),所述抽气管(3)的底端连接有抽气瓶(6),所述抽气瓶(6)的侧壁上连通有放气管(7),所述放气管(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所述抽气瓶(6)内设有活塞(9),所述活塞(9)与抽气瓶(6)顶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活塞(9)的底端固定有踏板(11),所述溢流管(4)的底端连接有溢流瓶(12),所述溢流瓶(12)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一排液管(13),所述第一排液管(13)上设有第一排液阀(14),所述引流瓶(1)的侧壁上连通有第二排液管(15),所述第二排液管(15)的另外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三排液管(16),所述第三排液管(16)的另外一端连接有备用瓶(17),所述第二排液管(15)上设有第二排液阀(18),所述第三排液管(16)上设有第三排液阀(19)。

【技术特征摘要】
1.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瓶(1),所述引流瓶(1)的顶部连通有引流管(2)和抽气管(3),所述引流瓶(1)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4),所述引流瓶(1)内溢流管(4)管口的高度低于引流管(2)和抽气管(3)的高度,所述抽气管(3)上设有第一单向阀(5),所述抽气管(3)的底端连接有抽气瓶(6),所述抽气瓶(6)的侧壁上连通有放气管(7),所述放气管(7)上设有第二单向阀(8),所述抽气瓶(6)内设有活塞(9),所述活塞(9)与抽气瓶(6)顶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活塞(9)的底端固定有踏板(11),所述溢流管(4)的底端连接有溢流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董定军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