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503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第二夹持臂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的弧形凸面,所述凹槽内壁对应弧形凸面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医用持针器,可以在不改变持针器大体方向的情况下轻松而牢靠地改变进针角度,而且夹持头不易断裂,夹持效果强,便于后续缝针操作。

Medical needle hol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dical needle holder,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The front end of the main body includes a clamping hea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main body includes an operating mechanism capable of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clamping head. The features are as follows: the clamping head includes a first clamping arm and a second clamping arm,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clamping arm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arm are both swinging ends, and the first clamping arm is opened upwards towards the end fac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arm. A groove adapted to the shape of the second clamping arm is provided. When the clamping head is closed, the second clamping arm is completely placed in the groove.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clamp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convex face facing the first clamping arm. The inner wall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concave face adapted to the shape of the arc convex face. The arc convex face and the arc concave concave face are provided with anti-slip lines. The medical needle hold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asily and firmly change the needle insertion angle without changing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the needle holder, and the clamping head is not easy to break, the clamping effect is strong, and the subsequent needl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持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持针器。
技术介绍
持针器是医生手术使用的器械,主要用于夹持缝针来缝合组织,有时也用于器械打结、装卸刀片。持针器一般包括位于前端的夹持头以及位于尾端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能够控制夹持头的开合。目前医用持针器多为平面夹持面,在临床应用中夹持针时,弯针所在平面及进针方向均与持针器的纵轴相垂直,在较为广阔的平面术野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却根本就不能满足临床中对狭小空间内或腔洞中斜行缝合的需要;临床上有部分的持针器虽然考虑到了斜行夹持缝针,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发现因其整体的刚性及其头部弯曲度不够而经常发生缝合过程中的缝针偏向滑移和进针斜度不够的情况;这些设计虽然理论上能够满足临床上特殊缝合的需要,但是设计上的缺陷使得持针器的夹持部刚性不足,易于变形,甚至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持针器,夹持头不易断裂,夹持效果强,便于后续缝针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下端均为铰接端,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第二夹持臂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的弧形凸面,所述凹槽内壁对应弧形凸面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下端均为铰接端,两者通过下端的铰接能够实现相互合并或打开;由于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且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将物件置于凹槽中并通过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配合进行夹持,操作简单、夹持效果更好;由于第二夹持臂上弧形凸面及第一夹持臂上弧形凹面的设置,夹持头通过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的配合对物件构成夹持,有助于改变夹持针的方向,且夹持牢固可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均为四分之一圆周长的圆弧形,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顶部为平头形状,第一夹持臂的宽度为该圆弧形的半径的两倍长,第一夹持臂顶部至弧形凹面的最短距离等于该圆弧形的半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顶部平头形状的设置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且采用平头形状使得夹持头的顶部具有更大的宽度,从而提高强度,不容易断裂。四分之一圆周长的圆弧形的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使得夹持头能够提供更多的释力角度,提高对不同物件的夹持效果,该项目的持针器在工作时,夹持的缝针所在平面与夹持点所在夹持曲面半径所在平面一致,改变在夹持点的位置则可灵活地改变缝针的倾斜度,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灵活地倾斜缝合,此外采用上述规则形状利于本技术的加工制造。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下部设置有与弧形凸面相毗邻的第一夹持平面,所述弧形凹面的下部毗邻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平面夹持配合的第二夹持平面,所述第一夹持平面和第二夹持平面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一夹持平面和第二夹持平面也可以用于对缝针进行夹持,提高临床操作的可多变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延长臂和第二延长臂,第一延长臂和第二延长臂的下端均包括有供手指插入操作的指环,第一延长臂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下端一体连接,第二延长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下端一体连接,第一延长臂和第二延长臂下部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可相互配合锁紧的锁紧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第一延长臂和第二延长臂的设置增加了力臂的长度让操作更加省力,指环让持针器操作更加便捷,锁紧齿能使持针器在夹持住后自动锁定,不需要手部施力维持,简单的结构便于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1、第一夹持臂,2、第二夹持臂,3、铰接端,4、凹槽,5、弧形凸面,6、弧形凹面,7、第一抵触斜面,8、第二抵触斜面,9、第一延长臂,10、第二延长臂,11、指环,12、锁紧齿,13、第一夹持平面,14、第二夹持平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医用持针器的实施例如附图1至4所示: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1和第二夹持臂2,第一夹持臂1和第二夹持臂2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1和第二夹持臂2的下端均为铰接端3,第一夹持臂1上朝向第二夹持臂2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2形状适配的凹槽4,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2完全置于凹槽4中,第二夹持臂2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1的弧形凸面5,所述凹槽4内壁对应弧形凸面5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6,所述弧形凸面5和弧形凹面6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弧形凸面5和弧形凹面6均为四分之一圆周长的圆弧形,所述第一夹持臂1的顶部为平头形状,具体地,第一夹持臂1的顶部大体上呈矩形或梯形形状,宽度较传统持针器的夹持头更宽,在相同材质基础上不容易断裂,第一夹持臂1的宽度(A)为该圆弧形的半径(R)的两倍长,第一夹持臂1顶部至弧形凹面6的最短距离(B)等于该圆弧形的半径(R)。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持臂2的下部设置有与弧形凸面5相毗邻的第一夹持平面13,所述弧形凹面6的下部毗邻设置有与第一夹持平面13夹持配合的第二夹持平面14,所述第一夹持平面13和第二夹持平面14上均设置有防滑纹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延长臂9和第二延长臂10,第一延长臂9和第二延长臂10的下端均包括有供手指插入操作的指环11,第一延长臂9与所述第一夹持臂1的下端一体连接,第二延长臂10与所述第二夹持臂2的下端一体连接,第一延长臂9和第二延长臂10下部相对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可相互配合锁紧的锁紧齿12。以上实例,只是本技术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下端均为铰接端,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第二夹持臂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的弧形凸面,所述凹槽内壁对应弧形凸面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持针器,包括主体,主体前端包括有夹持头,主体下端包括有能够控制夹持头开合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上端均为摆动端,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下端均为铰接端,第一夹持臂上朝向第二夹持臂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夹持臂形状适配的凹槽,所述夹持头在闭合状态时第二夹持臂完全置于凹槽中,第二夹持臂的上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夹持臂的弧形凸面,所述凹槽内壁对应弧形凸面处设置有与之形状适配的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处均设置有防滑纹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均为四分之一圆周长的圆弧形,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顶部为平头形状,第一夹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静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