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536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移动电源主体、无线充电板,所述移动电源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条直线槽,该直线槽倾斜向下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设有夹角,所述直线槽内侧端底面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所述无线充电板侧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接触端子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所述无线充电板斜置于所述直线槽内,其板面形成手机支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可平躺充电和斜撑充电,无线充电板可平躺于移动电源主体上,手机平躺于无线充电板上进行充电。手机斜撑于无线充电板上,在充电时可观看视频或阅读文件。

A kind of assembled wireless mobile power supply capable of forming suppor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设备在观看视频文件或玩游戏过程中耗电很快,需要及时充电,最普遍的是利用充电线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这种方式受到充电线长度的限制,使得电子设备只能在电源周围一定的范围内,这对电子设备的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另外,在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通常观看时,容易发烫,手持时间稍长便会感觉手腕酸累不舒服。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且可以实现充电的无线充移动电源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移动电源主体、无线充电板,所述移动电源主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条直线槽,该直线槽倾斜向下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设有夹角,所述直线槽内侧端底面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所述无线充电板侧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接触端子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所述无线充电板斜置于所述直线槽内,其板面形成手机支撑面。进一步的,所述正负极接触端子从无线充电板侧面延伸至无线充电板后端面。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主体上端面一角设置有平躺式正负极接触端子,所述无线充电板平躺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上端面后,其上的正负极接触端子能够与平躺式正负极接触端子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板的底侧面设置有第一无线充TYPE-C充电插口。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主体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无线充TYPE-C充电插口,其另一侧面设置有USB充电插口。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板的一侧底面设置有无线充电指示灯。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槽一端延伸至移动电源主体的左侧面,另一端靠近移动电源主体的右侧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设置有移动电源主体和无线充电板,两者是分离式,移动电源主体设置有直线槽,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直线槽内,其斜面形成支撑面,手机可以斜躺于该支撑面上。直线槽底面一端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无线充电板上设置有与充电电极接触端子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直线槽上,充电电极接触端子与正负极接触端子接触形成通路,移动电源主体提供电源给无线充电板,无线充电板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另外,无线充电板可平躺于移动电源主体上,手机平躺于无线充电板上进行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线充移动电源平躺式充电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主体上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主体有直线槽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主体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移动电源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手机斜置于图6中的无线充电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移动电源主体后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移动电源主体后的背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请参照附图1-9,本技术的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移动电源主体100、无线充电板200,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条直线槽2,该直线槽2倾斜向下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设有夹角,所述直线槽2内侧端底面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所述无线充电板200侧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201,所述无线充电板200斜置于所述直线槽2内,其板面形成手机支撑面。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负极接触端子201从无线充电板200侧面延伸至无线充电板后端面。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上端面一角设置有平躺式正负极接触端子4,所述无线充电板200平躺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上端面后,其上的正负极接触端子201能够与平躺式正负极接触端子4接触。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板200的底侧面设置有第一无线充TYPE-C充电插口203。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无线充TYPE-C充电插口102,其另一侧面设置有USB充电插口101。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充电板200的一侧底面设置有无线充电指示灯202。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线槽2一端延伸至移动电源主体100的左侧面,另一端靠近移动电源主体100的右侧面。实施例2:如图1所示,图1是平躺式充电,只需要将手机300置于无线充电板200板面上,无线充电板200内部的充电线圈电路是常规充电电路,其上的正负极接触端子201与平躺式正负极接触端子4接触,移动电源主体100给无线充电板200提供电源。如图9所示,图7为手机300斜置于无线充电板200上,无线充电板200沿直线槽2放入,形成斜撑面,其底侧面的正负极接触端子201与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接触,移动电源主体100给无线充电板200提供电源,无线充电板200内部的充电线圈电路是常规的充电电路,手机300斜置于无线充电板200后,其在充电过程中可以同时观看视频文件或阅读文件。无须外接充电线。在本实施例中,直线槽2与无线充电板200上端面之间夹角在60-90度之间,优选角度为75度。在本实用例中,移动电源主体100内部的充放电电路为常规的充放电电路。本技术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设置有移动电源主体和无线充电板,两者是分离式,移动电源主体设置有直线槽,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直线槽内,其斜面形成支撑面,手机可以斜躺于该支撑面上。直线槽底面一端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无线充电板上设置有与充电电极接触端子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无线充电板斜置于直线槽上,充电电极接触端子与正负极接触端子接触形成通路,移动电源主体提供电源给无线充电板,无线充电板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另外,无线充电板可平躺于移动电源主体上,手机平躺于无线充电板上进行充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移动电源主体(100)、无线充电板(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条直线槽(2),该直线槽(2)倾斜向下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设有夹角,所述直线槽(2)内侧端底面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所述无线充电板(200)侧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201),所述无线充电板(200)斜置于所述直线槽(2)内,其板面形成手机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包移动电源主体(100)、无线充电板(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的上端面设置有一条直线槽(2),该直线槽(2)倾斜向下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设有夹角,所述直线槽(2)内侧端底面设置有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所述无线充电板(200)侧面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电极接触端子(3)配合的正负极接触端子(201),所述无线充电板(200)斜置于所述直线槽(2)内,其板面形成手机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极接触端子(201)从无线充电板(200)侧面延伸至无线充电板后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形成支撑架的拼装式无线充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主体(100)上端面一角设置有平躺式正负极接触端子(4),所述无线充电板(200)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小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坤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