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69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预制墙体;横向固定于一对预制墙体的顶端的预制楼板;以及长度可调节的多个斜撑杆,斜撑杆斜撑于预制墙体和预制楼板之间,且斜撑杆与预制墙体和预制楼板铰接连接,通过调节斜撑杆的长度从而调节预制楼板的平整度,从而能够支撑墙体,不需要再搭设竖向支撑,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斜撑杆在预制楼板的支撑点可根据楼板结构上施工作业荷载及堆载荷载合理布置,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减小楼板跨中变形,并通过荷载传感器实施监控预制叠合楼板受力状态保证结构安全,可通过调节液压装置调整叠合板标高及平整度。

Assembled build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ssembled build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pair of prefabricated walls relatively arranged, a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horizontally fixed at the top of a pair of prefabricated walls, and a plurality of inclined struts with adjustable length, which are diagonally braced between the prefabricated wall and the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and the diagonal struts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prefabricated wall and the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to be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the diagonal struts. The smoothness of prefabricated floor slab can be controlled so as to support the wall without erecting vertical support, which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The supporting points of diagonal struts in prefabricated floor can be reasonably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load and surcharge load on the floor structure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mid-span deformation of the floor.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prefabricated composite floor can be monitored by load sensors 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safety. The elevation and flatness of the composite floor can be adjusted by adjusting the hydraul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中,将预制楼板横向安装于竖向相对设置的一对预制墙体上。在现有技术中,在预制墙体的附近搭设竖向支撑结构,利用竖向支撑结构来固定预制墙体。但是竖向支撑难以调节预制楼板的高度和平整度,且安装和拆卸竖向支撑的施工步骤多,时间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竖向支撑难以调节预制楼板的高度和平整度,且安装和拆卸竖向支撑的施工步骤多,时间长,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预制墙体;横向固定于所述一对预制墙体的顶端的预制楼板;以及长度可调节的多个斜撑杆,所述斜撑杆斜撑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之间,且所述斜撑杆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铰接连接,通过调节所述斜撑杆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预制楼板的平整度。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采用斜撑杆支撑在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之间,从而能够支撑墙体,不需要再搭设竖向支撑,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斜撑杆在预制楼板的支撑点可根据楼板结构上施工作业荷载及堆载荷载合理布置,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减小楼板跨中变形,并通过荷载传感器实施监控预制叠合楼板受力状态保证结构安全,可通过调节液压装置调整叠合板标高及平整度。本技术的施工方法灵活、便捷,在楼板上的后浇层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后,斜撑杆卸载并拆除后重复利用。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墙体内设有墙体钢筋,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凸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顶端,且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弯折并部分位于所述预制楼板的端部上方;所述预制楼板内设有楼板钢筋,所述楼板钢筋的端部凸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端部并与对应的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绑扎连接。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浇筑于所述预制楼板之上和所述预制墙体顶部的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内锚固凸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和凸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所述楼板钢筋的端部,通过所述叠合层连接所述预制楼板和对应的预制墙体。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制楼板内的楼板钢筋包括底层楼板钢筋、与所述底层楼板钢筋连接的呈波浪状的中层楼板钢筋以及与所述中层楼板钢筋连接的顶层楼板钢筋,所述中层楼板钢筋部位位于所述预制楼板内,部分位于所述预制楼板外并锚固于所述叠合层内,所述顶层楼板钢筋位于所述预制楼板外并锚固于所述叠合层内。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撑杆的端部对应铰接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对应固定于所述一对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预制墙体或所述预制楼板的预埋板;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预埋板的固定板。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撑杆的端部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固定板,并通过螺母螺合于所述螺栓从而将所述斜撑杆和所述固定板铰接连接。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斜撑杆为液压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向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向透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预制墙体10;横向固定于一对预制墙体10的顶端的预制楼板20;以及长度可调节的多个斜撑杆30,斜撑杆30斜撑于预制墙体10和预制楼板20之间,且斜撑杆30与预制墙体10和预制楼板20铰接连接,通过调节斜撑杆30的长度从而调节预制楼板20的平整度。作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预制墙体10内设有墙体钢筋11,墙体钢筋11的端部凸伸出预制墙体10的顶端,且墙体钢筋11的端部弯折并部分位于预制楼板20的端部上方;预制楼板20内设有楼板钢筋21,楼板钢筋21的端部凸伸出预制楼板20的端部并与对应的墙体钢筋11的端部绑扎连接。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结构还包括浇筑于预制楼板20之上和预制墙体10顶部的叠合层,叠合层内锚固凸伸出预制墙体10的墙体钢筋11的端部和凸伸出预制楼板20的楼板钢筋21的端部,通过叠合层连接预制楼板20和对应的预制墙体10,从而增强预制墙体10和预制楼板20的固定连接和整体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斜撑杆30的端部对应铰接有预埋件40,预埋件40对应固定于一对预制墙体10和预制楼板20。采用预埋件40将斜撑杆30斜撑于预制墙体10和预制楼板20之间。斜撑杆30的端部和预埋件40铰接连接,从而在调节斜撑杆30的长度的时候,能够进行适应性调节。作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预制楼板20内的楼板钢筋21包括底层楼板钢筋、与底层楼板钢筋连接的呈波浪状的中层楼板钢筋以及与中层楼板钢筋连接的顶层楼板钢筋,中层楼板钢筋部位位于预制楼板20内,部分位于预制楼板20外并锚固于叠合层内,顶层楼板钢筋位于预制楼板外并锚固于叠合层内。作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预埋件40包括:固定于预制墙体10或预制楼板20的预埋板41;垂直固定于预埋板41的固定板42。作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斜撑杆30的端部穿设有螺栓,螺栓穿设于固定板42,并通过螺母螺合于螺栓从而将斜撑杆30和固定板42铰接连接。固定板42起到固定斜撑杆30的作用。螺栓和螺母为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采用斜撑杆30支撑竖向设置的预制墙体10,从而不需要再搭设竖向支撑,减少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斜撑杆在预制楼板的支撑点可根据楼板结构上施工作业荷载及堆载荷载合理布置,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减小楼板跨中变形,并通过荷载传感器实施监控预制叠合楼板受力状态保证结构安全,可通过调节液压装置调整叠合板标高及平整度。可根据预制楼板20的受力点来调节斜撑杆30和预制楼板20的连接位置,从而调节斜撑杆30对预制楼板20的支撑位置。本技术的施工方法灵活、便捷,在预制楼板上浇筑的后浇层,待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后,将斜撑杆卸载并拆除后重复利用。在本实施例中,斜撑杆30为液压杆。液压杆的长度可调节,采用液压杆调节预制楼板20的各个位置的高度,从而调节预制楼板20的平整度,保证预制楼板20的位于水平状态。电动液压推杆适用于需要复推、拉直线或往复旋转一定角度运动,也可用于需上升、下降或夹紧工作物的场所,并可进行远距离高空及危险地区的集中或程序控制。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采用斜撑杆支撑在预制楼板和预制墙体之间,从而能够支撑墙体,不需要再搭设竖向支撑,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斜撑杆在预制楼板的支撑点可根据楼板结构上施工作业荷载及堆载荷载合理布置,确保结构受力合理,减小楼板跨中变形,并通过荷载传感器实施监控预制叠合楼板受力状态保证结构安全,可通过调节液压装置调整叠合板标高及平整度。本技术的施工方法灵活、便捷,在楼板上的后浇层混凝土养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预制墙体;横向固定于所述一对预制墙体的顶端的预制楼板;以及长度可调节的多个斜撑杆,所述斜撑杆斜撑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之间,且所述斜撑杆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铰接连接,通过调节所述斜撑杆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预制楼板的平整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预制墙体;横向固定于所述一对预制墙体的顶端的预制楼板;以及长度可调节的多个斜撑杆,所述斜撑杆斜撑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之间,且所述斜撑杆与所述预制墙体和所述预制楼板铰接连接,通过调节所述斜撑杆的长度从而调节所述预制楼板的平整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体内设有墙体钢筋,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凸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顶端,且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弯折并部分位于所述预制楼板的端部上方;所述预制楼板内设有楼板钢筋,所述楼板钢筋的端部凸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端部并与对应的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绑扎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浇筑于所述预制楼板之上和所述预制墙体顶部的叠合层,所述叠合层内锚固凸伸出所述预制墙体的所述墙体钢筋的端部和凸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所述楼板钢筋的端部,通过所述叠合层连接所述预制楼板和对应的预制墙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前廖显东范新海刘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