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堵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367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半圆形的上箍筋和下箍筋,上箍筋和下箍筋的两端交界处均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紧固件,上箍筋上端形成凸台,凸台内设有压接装置,下箍筋的下端内沿设有弧形的凹槽,凹槽内设有高出凹槽的弧形的第一橡胶垫。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道堵漏装置通过先固定后封堵的方式对管道进行维修,机动性强、节省空间,更便于带水作业时的管道抢修。

Pipeline leak stoppag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peline leak stoppag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emi-circular upper stirrup and a lower stirrup, with flanges at the junction of both ends of the upper stirrup and the lower stirrup, a fastener on the flange, a convex platform form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stirrup, a pressing device in the convex platform, an arc groov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ower stirrup, and an arc-shaped first rubber in the groove. Rubber pad. The pipeline leak plugg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maintains the pipeline by fixing first and then plugging, has strong mobility, saves space, and is more convenient for pipeline emergency repair when carry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堵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堵漏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堵漏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选择使用挖掘机参与施工,施工过程中常遇见挖掘机损坏管道的事故发生,挖掘机损坏的管道往往以圆形或近圆形孔最为常见,而传统的抢修装置在抢修这种漏洞时不仅带水操作困难,更需要将管道整圈包裹,导致堵漏密封区域大大超过了漏洞本身,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道堵漏装置,通过先固定后封堵的方式对管道进行维修,机动性强、节省空间,更便于带水作业时的管道抢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半圆形的上箍筋和下箍筋,所述上箍筋和下箍筋的两端交界处均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紧固件,所述上箍筋上端形成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压接装置,所述下箍筋的下端内沿设有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高出凹槽的弧形的第一橡胶垫。所述压接装置包括弧形的压板,所述压板内壁贴合设有第二橡胶垫,压板外壁中心设有螺杆,压板外壁还设有定向轴,所述凸台内壁设有与定向轴对应的定向轴套,所述螺杆螺接在螺杆轴套内,所述螺杆轴套前端外壁设有定位槽,螺杆轴套外壁还设有第一通孔,螺杆轴套外壁依次套设弹垫、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所述弹垫位于凸台内侧,所述第二垫片和第二螺母位于凸台外侧,所述凸台中心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外侧端的外缘形成内凹环面,所述第二垫片位于内凹环面上,所述第二螺母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相对应并通过螺丝连接。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所述螺栓穿过两个凸缘后通过第一垫片和第一螺母配合紧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先将上箍筋和下箍筋套在泄露的管道上,但并不需要直接套在泄漏点处,在上箍筋和下箍筋紧固后将其连同压板移动到泄漏点上方并封堵泄漏点,通过先固定后封堵的方式对管道进行维修,不惧带水操作,快捷又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爆炸图。图中:上箍筋1、下箍筋2、凸缘3、螺栓4、第一垫片5、第一螺母6、第一橡胶垫7、管道8、泄漏点9、凸台10、凹槽11、定向轴套12、压板13、第二橡胶垫14、定向轴15、螺杆16、螺杆轴套17、弹垫18、第二垫片19、第二螺母20、螺丝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第三通孔24、内凹环面25、定位槽2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半圆形的上箍筋1和下箍筋2,所述上箍筋1和下箍筋2的两端交界处均设有凸缘3,所述凸缘3上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4、第一垫片5和第一螺母6,所述螺栓4穿过两个凸缘3后通过第一垫片5和第一螺母6配合紧固。所述上箍筋1上端形成凸台10,所述凸台10内设有压接装置,所述下箍筋2的下端内沿设有弧形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高出凹槽11的弧形的第一橡胶垫7。所述压接装置包括弧形的压板13,所述压板13内壁贴合设有第二橡胶垫14(压板13和第二橡胶垫14也可采用定位配合安装,如压板13内壁两侧设凸条,第二橡胶垫14外壁两侧对应形成凹陷部),压板13外壁中心设有螺杆16,压板13外壁还设有定向轴15,所述凸台10内壁设有与定向轴15对应的定向轴套12,即压板13移动时定向轴15不会脱离定向轴套12。所述螺杆16螺接在螺杆轴套17内,所述螺杆轴套17前端外壁设有定位槽26,螺杆轴套17外壁还设有第一通孔22,螺杆轴套17外壁依次套设弹垫18、第二垫片19和第二螺母20,所述弹垫18位于凸台10内侧,所述第二垫片19和第二螺母20位于凸台10外侧,所述凸台10中心设有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4的外侧端的外缘形成内凹环面25,所述第二垫片19位于内凹环面25上,所述第二螺母20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23,第二螺母20为内壁无螺纹的螺母,第二螺母20内壁设有与定位槽26对应的凸起(图中未画出),安装时该凸起与定位槽26配合插接后第二通孔23和第一通孔22相对,并在第二通孔23和第一通孔22内穿入螺丝21。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先将上箍筋1上的压板13通过第二螺母20升至最顶部,并确保定向轴15伸入定向轴套12内,再将上箍筋1和下箍筋2套在发生事故的管道8上,并用螺栓4、第一垫片5和第一螺母6紧固,紧固后将本专利技术慢慢移至管道8上的泄漏点9处,并确保压板13位于泄漏点9的正上方,此时逆向转动第二螺母20,由于定向轴15和定向轴套12的定向作用,压板13将会缓缓从螺杆轴套17内退出,压板13和第二橡胶垫14也将慢慢贴近泄漏点9并最终压紧泄漏点9实现堵漏。下箍筋2的第一橡胶垫7、压板13、第二橡胶垫14和弹垫18共同作用,本专利技术被紧紧固定在管道8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半圆形的上箍筋(1)和下箍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筋(1)和下箍筋(2)的两端交界处均设有凸缘(3),所述凸缘(3)上设有紧固件,所述上箍筋(1)上端形成凸台(10),所述凸台(10)内设有压接装置,所述下箍筋(2)的下端内沿设有弧形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高出凹槽(11)的弧形的第一橡胶垫(7)。

【技术特征摘要】
1.管道堵漏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半圆形的上箍筋(1)和下箍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筋(1)和下箍筋(2)的两端交界处均设有凸缘(3),所述凸缘(3)上设有紧固件,所述上箍筋(1)上端形成凸台(10),所述凸台(10)内设有压接装置,所述下箍筋(2)的下端内沿设有弧形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有高出凹槽(11)的弧形的第一橡胶垫(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管道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装置包括弧形的压板(13),所述压板(13)内壁贴合设有第二橡胶垫(14),压板(13)外壁中心设有螺杆(16),压板(13)外壁还设有定向轴(15),所述凸台(10)内壁设有与定向轴(15)对应的定向轴套(12),所述螺杆(16)螺接在螺杆轴套(17)内,所述螺杆轴套(17)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越煷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