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353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水装置,即使在浅的水槽中也可使用。使用包含取水部,从上述取水部接受水的混合室,位于上述混合室的搅拌部,以及位于上述取水部的气泡发生器的供水装置。另外,使用具有从上述混合室接受水的供水管的供水装置。使用上述取水部为管状、管状的途中装有气泡发生器的供水装置。

Water suppl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 supply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even in a shallow flume. A mixing chamber comprising a water intake part, a mixing part of the water intake part receiving water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water intake part, and a water supply device of a bubble generator located at the above-mentioned water intake part are used. In addition, a water supply device with a water supply pipe receiving water from the mixing chamber is used. A water supply device equipped with a bubble generator on the way using the above-mentioned water intake part as a tubular or tubular shape is prov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水装置
本技术与供水装置有关。特别是与供水时产生气泡的供水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有在养殖槽或培养槽等水槽中产生气泡的装置(专利文献1)。该装置置于水槽中,在进行水的循环时,产生微细气泡。通过这种气泡可改善水中氧的浓度等,进而改善水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2-59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上述文献所述例子中,如果水槽没有一定深度,该装置就不能使用。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浅水槽也可使用的供水装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包含取水部、从取水部接受水的混合室、位于上述混合室的搅拌部、以及位于上述取水部的气泡发生器的供水装置。优选地,还具有从所述混合室接受水的供水管。优选地,所述取水部为管状,管状的中途装有所述气泡发生器。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器为多孔体,向所述取水部供给空气。优选地,在所述多孔体周围,与所述取水部的水流相对,设有避水板。优选地,所述多孔体位于所述取水部内,具有能够变更位置的移动机构。优选地,所述多孔体在所述取水部具有开口。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器,其位置位于所述取水部的端部。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器具有调节空气量的调整部。技术效果:本技术之供水泵,即便在浅水槽中也可使用,在供水的同时,简单高效地产生微小气泡。通过细微气泡提供溶解氧量增大的水,促进动植物的育成。附图说明【图1A】实施形态1的供水装置截面图;【图1B】实施形态1的供水装置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C】实施形态1的供水装置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D】(a)实施形态1的供水装置变形例的截面图,(b)~(c)实施形态1的混合室的下面图;【图2】实施形态2的供水装置截面图;【图3】实施形态3的供水装置截面图;【图4A】实施形态4的供水装置截面图;【图4B】(a)是实施形态4的供水装置变形例的截面图,(b)是实施形态4的多孔体侧视图,(c)是实施形态4的混合室的下面图;【图4C】(a)~(c)是实施形态4的搅拌部的变形例斜视图,(d)~(h)是实施形态4多孔体22的变形例示意图;【图4D】(a)~(c)是实施形态4的搅拌部旋转叶片示意图;【图5】(a)是实施形态5的供水装置截面图,(b)~(c)是实施形态5的供水装置取水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6A】(a)是实施形态6与取水部平行方向的供水装置截面图,(b)~(d)是实施形态6的气泡发生器与取水部平行方向的截面图;【图6B】(a)~(d)是实施形态6取水部15的截面图,(e)~(h)是(a)~(d)的侧视图;【图6C】(a)~(c)是实施形态6的图6B(a)~图6B(h)多孔体22的嵌入说明图;【图7】(a)是实施例的水田照片,(b)是实施例水田的放大照片;【图8】实施例的气泡照片;符号说明:10驱动部11供水管12搅拌部13混合室15取水部16水17调整部20气泡发生器21空气供给部22多孔体23水源24水槽26避水板100、200、300、400、500、600供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图1加以说明;(实施形态1)<构成>以图1A对实施形态1的供水装置100加以说明。供水装置100配置于水槽24中。水槽24中有水16。实施形态1的供水装置100由驱动部10、搅拌部12、混合室13、供水管11、取水部15、气泡发生器20构成。驱动部10与搅拌部12相连,使搅拌部12旋转,如马达等。搅拌部12在与驱动部10相邻的混合室13内,通过旋转叶片等进行搅拌使水和气泡混合。可以是转子、叶轮(impeller)、螺旋桨(screwpropeller)等。当然,也可以是不加旋转进行搅拌的构件。具有搅拌部12的混合室13从取水部15接受水和气泡。水和气泡经搅拌混合后通过供水管11向水槽24供给。取水部15从水槽取水。供水管11向水槽24提供供水装置100的水。取水部15位于搅拌部12的下方,因此,只要取水部15位于水中,浅水时也能使用。由气泡发生器20产生气泡。由空气供给部21获取外部空气,并通过梢端的多孔体22产生气泡。由空气供给部21向多孔体22提供空气。在此,水槽24可以是水田、旱田、水池、水槽等动植物饲养培育槽。并且,空气供给部21形状可以是圆形管状、四角形管状、软管以及其他。只要能提供空气即可。多孔体22较佳为具有均质球状孔穴。可以使用气石(airstone)等。并且,空气供给部21,较佳为设置送气装置(空气泵),但不设置也可以。空气可通过多孔体22由取水部15内的水流自然地送往取水部15。较佳为在空气供给部21设置调整部17调节空气量。根据空气量气泡大小发生变化。可以是阀或旋塞(pinchcock)等。特别是,由于高低差空气供给有困难时,以下所述实施形态5、6的陆上型的场合,或混合室位于水位较深处空气供给困难的场合,较佳为将空气供给部与送气泵等连接。<使用方法>在水槽中设置供水装置100。水槽24的水从取水部15取得。取水部15内由气泡发生器20产生气泡。气泡与水进入混合室13。在混合室13内通过搅拌部12将水与气泡混合,水与气泡通过供水管11送往水槽24。在混合室13中,气泡通过搅拌部12被剪断后进一步变得细小。取水部15向搅拌部12供给水和气泡。结果是气泡通过搅拌部12的旋转被剪断并进一步变得细小。取水部15的出口可以设置在任何位置,但设置在搅拌部12的中央部比设置在其端部为佳。设置在中央部时吸水容易,能够高效地提供水和气泡。并且,混合室13的位置以在水中为佳。至少取水部15位于水中为佳。驱动部10也位于水中为佳。可以被水冷却。场所配置自由度高,可以用于很多场合。以下的实施形态也是同样;<效果>当取水部15位于水中时供水装置100就可工作,供水装置100在浅水位槽场合也可为水槽24供给含有微小气泡的水。因此,水槽24中的植物动物等生物成长加速。根据取水部15的配置场所,浅的水槽24也可使用。并且,如图1A所示,取水部15以相对于搅拌部12的旋转面从垂直下方供水为佳。并且,图1B~图1D(c)是实施形态1的变形例。与图1A不同,图1B在取水部15的下面具有开口。取水部15并非管状也可。可由下方开口部取水。与图1A不同,图1C中供水管11朝向下方。供水管11朝向上方、下方、或水平任何方向均可。图1D(a)是供水管11朝向为水平方向的例子。另外,图1D(b)是图1D(a)时的混合室13的下面。供水管11为一个。图1D(c)是其变形例,具有4个供水管11,朝向不同方向。供水管11可以不仅只是一个,多个也可以。(实施形态2)<构成>对实施形态2的供水装置200加以说明。对与实施形态1的不同点加以说明。不加说明之处即与实施形态1相同。图2是供水装置200的截面图。供水装置200的取水部15的结构与实施形态1不同。供水装置200的取水部15是筒状,其筒中配置多孔体22。具有实施形态1效果之外的以下效果。水流(虚线)可控,便于控制气泡发生。在取水部15的管内配有过滤器等,防止水中的浮游物进入混合室13,从而可以防止故障。(实施形态3)<构成>对实施形态3的供水装置300加以说明。对与实施形态1、2的不同点加以说明。不加说明之处即与实施形态1、2相同。图3是实施形态3供水装置300的截面图。与实施形态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取水部,从所述取水部接受水的混合室,位于所述混合室的搅拌部,以及位于所述取水部的气泡发生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8.17 JP 2017-37751.一种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取水部,从所述取水部接受水的混合室,位于所述混合室的搅拌部,以及位于所述取水部的气泡发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从所述混合室接受水的供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部为管状,管状的中途装有所述气泡发生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部为管状,管状的中途装有所述气泡发生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发生器为多孔体,向所述取水部供给空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垰田正二
申请(专利权)人:四T科研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