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300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包括车底板,车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两个车底板提手均位于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车底板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车底板的尾部设有与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由于两个车底板提手位于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手提折叠后的代步车的两个车底板提手可以使车体保持平衡,方便折叠后搬运。在车底板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车底板的尾部设有与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当两个人抬本车时,可以一人在车头一人在车尾的位置,手握车头提手和车尾凹槽部既可以轻松搬运本车。本产品折叠后,可以使本车体的占用空间大大缩小,便于容纳在运输工具上。

A light folding replacement bicycle with front and rear handleba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folding substitution bicycle with front and rear handlebars, which comprises a bicycle bottom plate, two sides of the bicycle bottom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bicycle bottom plate handle, both of which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icycle bottom plate,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substitution bicycle after folding, a bicycle front handlebars are arranged at the bicycle bottom plate, and the rear of the bicycl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icycle front handlebars for handling. Tail groove. Because the two car floor lifter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 floor and at the center of gravity after folding, the folded two car floor lifters can keep the car body balanced and facilitate folding and handling. A front handle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of the car bottom plate, and a rear groove part of the car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car bottom plate to be used for handling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front handle. When two people lift the car, one person can be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and one person in the rear position. Hand holding the front handle and the rear groove can easily carry the car. After folding, the occupied space of the car body can be greatly reduced, and it is easy to accommodate on the transport to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大一部分人群需要借助交通工具才能移动(例如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化的社会现状,每个家庭中大多都有老人,为了方便老年人外出,需要借助交通工具。现在用的最多的老年人交通工具大部分是使用轮椅,少部分使用电动代步车。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电动代步车携带不方便、搬运困难、老年人不容易操作、车型太大、体重大,都是导致电动代步车使用率不高的原因。现设计一款方便携带和搬运的代步车,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包括车底板,所述车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两个所述车底板提手均位于所述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所述车底板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所述车底板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车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前轮组件、后轮组件和用于驱动后轮组件的驱动装置。在车头T把的上端部设有操控装置,在所述操控装置上设置有前进拨杆、后退拨杆、调速旋钮、喇叭按钮、前后灯开关和电池电量显示器。作为本技术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的一种改进,所述车底板提手与所述车底板一体成型,所述车底板提手是通过在所述车底板的两侧开设通孔而形成镂空状的车底板提手。作为本技术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的一种改进,所述车底板提手的边缘与所述车底板的侧部平齐。作为本技术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的一种改进,所述车底板的车头处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车底板的尾部折叠的车头转向T把,所述车底板的上平面靠近所述车底板左、右提手的位置设有能够折叠的座椅支撑架。作为本技术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的一种改进,所述座椅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或多个供所述车头转向T把折叠卡紧的T把头锁扣。作为本技术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的一种改进,所述把头锁扣为橡胶、硅胶或塑料构件,所述把头锁扣的端部设有U形、C形或半圆形的凸起。作为本技术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的一种改进,所述车头转向T把沿着所述车底板的尾部折叠后与两个所述T把头锁扣卡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在车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两个车底板提手均位于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当需要搬运本车时,先把座椅支撑架折叠平躺在车底板上,再把车头T把折叠,使车头T把卡在座椅支撑架的两个把头锁扣上固定,使车头T把不会摆动。由于两个车底板提手位于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当代步车折叠后手提车底板的左或右提手可以使车体保持平衡,方便搬运。也可很方便轻松的两手平端折叠后的代步车。在车底板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车底板的尾部设有与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当两个人抬本车时,可以一人在车头一人在车尾的位置,手握车头提手和车尾凹槽部既可以轻松搬运本车。本产品折叠后,可以使本车体的占用空间大大缩小,便于容纳在运输工具上。附图说明下面就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及其有益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叠后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折叠后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将座椅安装在座椅支撑架上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名称:1、车底板2、车底板提手3、车头提手4、车尾凹槽部5、前轮组件6、后轮组件7、操控装置8、通孔9、车头转向T把10、座椅支撑架11、T把头锁扣12、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就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此。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包括车底板1,车底板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2,两个车底板提手2均位于车底板1的两侧重心位置,车底板1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3,车底板1的尾部设有与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4。车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前轮组件5、后轮组件6和用于驱动后轮组件6的驱动装置。在车头提手3的端部设有操控装置7,在操控装置7上设置有前进拨杆、后退拨杆、调速旋钮、喇叭按钮、前后灯开关和电池电量显示器。向后拨动前进拨杆时,驱动装置控制后轮组件6向前运动,向后拨动后退拨杆时,驱动装置控制后轮组件6向后运动。优选的,车底板提手2与车底板1一体成型,车底板提手2是通过在车底板1的两侧开设通孔8而形成镂空状的车底板提手2。车底板提手2与车底板1一体成型,能够提高车底板提手2的牢固性。优选的,车底板提手2的边缘与车底板1的侧部平齐。没有超出多余的部分,减少车体的空间。优选的,车底板1的车头处设置有能够沿着车底板1的尾部折叠的车头转向T把9,车底板1的上平面靠近车底板左右提手2的位置设有能够折叠的座椅支撑架10。优选的,座椅支撑架10的一侧安装有两个或多个供车头转向T把9折叠卡紧的T把头锁扣11。优选的,T把头锁扣11为橡胶、硅胶或塑料构件,T把头锁扣11的端部设有U形、C形或半圆形的凸起12。T把头锁扣11通过胶体与车头提手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限制车头转向T把的运动。优选的,车头转向T把9沿着车底板1的尾部折叠后与两个T把头锁扣11卡接固定。本技术在车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2,两个车底板提手2均位于车底板1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当需要搬运本车时,先把座椅支撑架折叠平躺在车底板上,再把车头T把折叠,使车头T把头部的操控装置7卡在座椅支撑架的两个T把头锁扣上固定,使车头T把9不会摆动。由于两个车底板提手2位于车底板1的两侧重心位置,手提两个车底板提手2可以使折叠后的车体保持平衡,方便搬运。在车底板1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3,车底板1的尾部设有与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当两个人抬本车时,可以一人在车头一人在车尾的位置,手握车头提手和车尾凹槽部既可以轻松搬运本车。本产品折叠后,可以使本车体的占用空间大大缩小,便于容纳在运输工具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包括车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两个所述车底板提手均位于所述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所述车底板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所述车底板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包括车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车底板提手,两个所述车底板提手均位于所述车底板的两侧,且在代步车折叠后的重心位置,所述车底板的车头处设有车头提手,所述车底板的尾部设有与所述车头提手配合搬运使用的车尾凹槽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提手与所述车底板一体成型,所述车底板提手是通过在所述车底板的两侧开设通孔而形成镂空状的车底板提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型折叠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提手的边缘与所述车底板的侧部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前后左右提手位的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宏国乔茂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天昶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