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67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包括有跑台、扬升架、以及升降机构,所述扬升架设置在跑台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跑台底部,靠近跑台前端,由电机、轴杆和支撑架组成,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两上支杆和两下支杆,上支杆的一端与跑台可转动连接上,其另一端与下支杆的一端枢接,该下支杆的另一端与扬升架可转动连接,该上支杆与下支架枢接处与轴杆连接组成联动,借此该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时联动支撑架的上支杆和下支杆枢转打开或收折以顶起或降下跑台。

A lifting structure of treadmi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ifting structure of a treadmill, which comprises a treadmill, a lifting frame and a lift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frame is set below the treadmill. The lifting mechanism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treadmill, near the front end of the treadmill, and consists of a motor, a shaft pole and a support frame. The shaft pole moves horizontally forward and backward under the drive of the motor. One end of the support rod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runway,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pivoted with one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lower support rod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frame. The upper support rod and the lower support pivo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haft rod to form a linkage, so that the upper support rod and the lower support rod pivotally open or fold to lift or lower the runway when the shaft rod moves horizontally forward and backward under the drive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跑步机主要是由马达驱动前滚筒转动,并由此带动环绕于前滚筒与后滚筒上的跑步带作循环转动,通过调整前滚筒转速令使用者在跑台上进行踏步、慢跑或疾奔,以期达到锻炼身体的功效。目前一些跑步机为提升使用功能,在跑步机上增设了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安装在跑台下方,通过升降机构使跑台前端可以抬高呈倾斜状,由此可以进行上坡训练,常见的一种升降机构是由扬升马达A带动伸缩杆B上下伸缩运动来顶起跑台(如图1、2所示),此结构虽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跑台离地高度有一定的设计要求,同时伸缩杆B安装在跑台下方也占用了相当的高度,如此使得伸缩杆B上下移动的行程比较短,跑台扬升的角度较小,具体实施效果不佳,此外伸缩杆B的负重受力能力也较低,稳定性未趋理想,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经不断研究,终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升降行程大,有效保证跑台的扬升角度,达成理想的坡度调整。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包括有跑台、扬升架、以及升降机构,所述扬升架设置在跑台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跑台底部,靠近跑台前端,由电机、轴杆和支撑架组成,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两上支杆和两下支杆,上支杆的一端与跑台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下支杆的一端枢接,该下支杆的另一端与扬升架可转动连接,该上支杆与下支架枢接处与轴杆连接组成联动,该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时联动支撑架的上支杆和下支杆枢转打开或收折以顶起或降下跑台。所述上支杆的一端是借助顶台与跑台连接,该顶台固定在跑台的底面,该上支杆的一端枢接在顶台上。所述下支杆的另一端是借助底座与扬升架连接,该底座固定安装在扬升架上,该下支杆的另一端枢接在底座上。所述轴杆采用螺杆或伸缩杆。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技术升降机构的支撑架是采用两上支杆和两下支杆枢接组成一可打开或收折的伸张结构,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支撑架行程大,跑台扬升角度大,坡度调整效果好,此外支撑架负重受力能力强,稳定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2为习用跑步机升降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结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结构图,显示上支杆和下支杆枢转打开的状态;图7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结构图,显示上支杆和下支杆枢转收折的状态;图8、9为本技术升降机构工作前跑台未扬升的状态图;图10、11为本技术升降机构工作后跑台被顶起扬升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11所示,本技术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包括有跑台1、扬升架2、以及升降机构3。所述扬升架2设置在跑台1的下方,该扬升架2的一端支撑在地面上,另一端与跑台1枢接;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在跑台底部,靠近跑台1的前端,由电机31、轴杆32和支撑架33组成,电机31安装在跑台前端,轴杆32在电机31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该轴杆32可采用螺杆或伸缩杆;所述支撑架33包括有顶台331、底座332、两上支杆333和两下支杆334,上支杆333的一端借助顶台331与跑台1可转动连接,该顶台331固定在跑台1的底面,上支杆333的一端枢接在顶台331上,上支杆333的另一端与下支杆334的一端枢接,该下支杆334的另一端借助底座332与扬升架2可转动连接,该底座332固定安装在扬升架2上,下支杆334的另一端与底座332枢接,该上支杆333与下支架334枢接处与轴杆32连接组成联动,借此该轴杆32在电机31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时联动支撑架33的上支杆333和下支杆334枢转打开或收折以顶起或降下跑台1。实施时,轴杆32在电机31的驱动下水平向后(即跑台前端)方向移动时带动上支杆333和下支杆334枢转打开(上支杆333和下支杆334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向上顶起跑台1,轴杆32在电机31的驱动下水平向前(即跑台末端)方向移动时带动上支杆333和下支杆334枢转收折(上支杆333和下支杆334间的夹角逐渐减小)降下跑台1。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技术升降机构的支撑架采用两上支杆和两下支杆枢接组成一可打开或收折的伸张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功效:1、本技术支撑架行程大,跑台扬升的角度大,坡度调整效果好。2、本技术支撑架负重受力能力强,稳定性能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包括有跑台、扬升架、以及升降机构,所述扬升架设置在跑台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跑台底部,靠近跑台前端,由电机、轴杆和支撑架组成,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两上支杆和两下支杆,上支杆的一端与跑台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下支杆的一端枢接,该下支杆的另一端与扬升架可转动连接,该上支杆与下支架枢接处与轴杆连接组成联动,该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时联动支撑架的上支杆和下支杆枢转打开或收折以顶起或降下跑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步机的升降结构,包括有跑台、扬升架、以及升降机构,所述扬升架设置在跑台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跑台底部,靠近跑台前端,由电机、轴杆和支撑架组成,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两上支杆和两下支杆,上支杆的一端与跑台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下支杆的一端枢接,该下支杆的另一端与扬升架可转动连接,该上支杆与下支架枢接处与轴杆连接组成联动,该轴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水平前后移动时联动支撑架的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有财刘启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迈动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