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2340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步骤包括: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留种前2‑3批雏鹅作为性能测定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70日龄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生长、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标;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每个世代在测定群之后留2‑3批雏鹅作为种鹅后备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对种鹅早期采取定量饲喂方式,70日龄根据测定群同胞的性能选留后备群;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根据上世代种鹅全年产蛋成绩,对后备群的公鹅、母鹅进行产蛋性能的选择。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后,父系种鹅选择强度增加,参与品系配套后还可以改善后代种鹅繁殖性能,年平均产蛋量提升效果明显。

A Paternal Breed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Meat Goose Matching Lin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aternal breeding method for improving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roiler goose mating lines. The steps include: determination of population reserve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2 to 3 batches of goslings before each generation reserve as performance testing group, pedigree hatching, identification of male and female at hatching, individual marking wing number, free feeding at 1 to 70 days, main indicators of growth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at 70 days; Selection of growth performance: 2 to 3 batches of goslings are reserved for geese in each generation after testing population, genealogical hatching, male and female identification at hatching time, individual marking wing number, early quantitative feeding method for geese, 70 days old reserve group is reserved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siblings; Selection of egg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reserv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geese in laying eggs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reserve group of geese is selected. Selection of laying performance of female geese. After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selection intensity of the male Breeder Geese is increased,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offspring Breeder Geese can also be improved after participating in the matching of the strains, and the average annual egg production is obvious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鹅繁殖育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鹅品种资源丰富,生产中以本品种利用或配套系生产为主。由于鹅的繁殖性能远低于鸡、鸭等家禽,因此在鹅的育种中,无论选育目标为何种类型,繁殖性能都是重要的选育指标之一。限制饲喂是种鹅育成期饲养的必要技术,一般种鹅从4-5周龄开始直到产蛋前1-2个月结束,如不采取限制饲喂,开产前体重比种鹅正常体重高1.5-2.0kg,母鹅过肥可导致产蛋下降,种蛋合格率低,公鹅过肥造成配种能力降低,受精率低,这对种鹅生产性能的发挥及其不利。在肉鹅配套系选育中,父本品系一般以提高早期生长速度为主,太早限制饲喂不能准确测定肉鹅生长性能,对肉用性能测定时只能屠宰少量的后备鹅导致参考数据不够且损失了性能优异的后备鹅。为保证性能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际父系选育过程中一般在育成前期采取自由采食方式,后期限制饲喂,后期限饲期间最低喂料量约为70日龄自由采食量的一半(以四川白鹅为例,自由采食下28-70日龄平均日采食量180g以上,而限制饲喂期间一般每只每天喂料100g)。对种鹅前期催肥后期大量限饲的方式不仅对种鹅应激较大,且造成饲料浪费,最为重要的是影响种鹅后期繁殖性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另外,鹅的年平均产蛋量较少,以四川白鹅为例,它是我国中型鹅种中产蛋量较高的品种,未经选育的群体平均年产蛋60-70枚,肉鹅育种中作为父系使用的品种或品系产蛋更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留种前2-3批雏鹅作为性能测定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70日龄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生长、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标;步骤2,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每个世代在测定群之后留2-3批雏鹅作为种鹅后备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对种鹅早期采取定量饲喂方式,70日龄根据测定群同胞的性能选留后备群;步骤3,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根据上世代种鹅全年产蛋成绩,对后备群的公鹅、母鹅进行产蛋性能的选择。作为优选,上述步骤1中,测定群70日龄时测定全部个体的生长性能指标(体重、体尺),每个家系公、母各选取3-5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作为优选,上述步骤2中,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是指根据测定群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测定结果,统计与后备群个体同胞、半同胞的性能,对后备群进行选择。作为优选,上述步骤3中,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是在上世代种鹅一个产蛋年结束时进行,统计所有上世代母鹅个体全年产蛋成绩,首先根据同胞选择法选择核心群中与高产蛋母鹅为同胞、半同胞关系的公鹅,再根据家系选择法在后备群中选择与高产公鹅同一家系的母鹅的后代,采用个体选择法淘汰产蛋成绩较差的母鹅后代。进一步地,后备群在完成产蛋性能选择后继续进行育成期限制饲喂,直至开产前一个月开始恢复饲喂。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的群体设计方式,在对配套系中父本品系选育时采取多批次留种方法,根据测定群同胞性能测定结果进行后备群生长和屠宰性能选择,无需对后备群进行屠宰测定,根据父母全程产蛋量进行产蛋性能选择,提高父系种鹅选择的准确性和配套系的繁殖性能,在鹅育种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后,父系种鹅选择强度增加,通过选择不仅自身生长性能得到提高,参与品系配套后还可以改善后代种鹅的繁殖性能,年平均产蛋量提升效果十分明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用鹅为重庆市家禽科研基地正在选育的Ⅱ系种鹅。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1,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以重庆市家禽科研基地选育3个世代的父系种鹅为对象,核心群共62个家系298只种鹅,公母比1:3-4,产蛋率20%时开始留种,每批集蛋10天进行孵化,连续留种3批作为测定群,每批出雏时进行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4周龄为育雏期,5-10日龄为育成期,全程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空腹体重、体尺(体斜长、半潜水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指标;每批每个家系分别选取1只公、1只母鹅屠宰测定性能,测定指标包括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三批测定完成后统计各留种家系后代70日龄生产性能;本步骤中,选择的测定群信息见表1;表1测定群信息测定群批次收集合格种蛋数(枚)健雏数(只)屠宰测定数(只)14983009825233401053565380112步骤2,后备群生长性能的选择:在测定群之后继续留种2批(留种群)作为种鹅后备群,每批出雏时进行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4周龄为育雏期,5周龄开始根据本品系生长发育特点定量饲喂,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记录种鹅个体翅号、初生重,10周龄时根据测定群同胞成绩进行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初选,淘汰生长发育较差的个体,此时后备群留种率为60%左右;本步骤中,留种群信息见表2;表2留种群信息留种群批次收集合格种蛋数(枚)健雏数(只)70日龄留种数(只)1849562公150,母1502877604公200,母190步骤3,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后备群70日龄选择结束后继续进行限制饲喂,待上世代种鹅产蛋结束时,后备群分别为127日龄和112日龄,统计所有上世代母鹅个体全年产蛋数,首先采用同胞选择法选择核心群中与高产蛋母鹅为同胞和半同胞关系的公鹅,再用家系选择法选择与高产公鹅同一家系的母鹅的后代,个体选择法淘汰产蛋成绩较差的母鹅后代,经本次选择后共留种公鹅82只、母鹅256只。在完成步骤3后,对后备群继续进行限制饲喂,到170日龄时对群体进行产蛋前选择,淘汰体型外貌不符合品系标准以及生长发育较差的个体,上笼饲养,开始恢复饲喂,开产后进行产蛋性能统计、选择。经本次选择后,后代种鹅70日龄平均体重增加76.4g;将本品系公鹅与母系母鹅杂交,后代年平均产蛋数达到80.5枚,比上世代提高了2.6枚,比本专利技术方法应用之前产蛋量年遗传进展提高了1倍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步骤1,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留种前2‑3批雏鹅作为性能测定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70日龄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生长、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标;步骤2,后备群生长性能选择:每个世代在测定群之后留2‑3批雏鹅作为种鹅后备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对种鹅早期采取定量饲喂方式,70日龄时根据测定群中同胞的性能选留后备群;步骤3,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根据上世代种鹅全年产蛋成绩,对后备群的公鹅、母鹅进行产蛋性能的选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肉鹅配套系繁殖性能的父系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步骤1,测定群的留种和生产性能测定:每个世代留种前2-3批雏鹅作为性能测定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1-70日龄自由采食,70日龄时测定生长、屠宰性能的主要指标;步骤2,后备群生长性能选择:每个世代在测定群之后留2-3批雏鹅作为种鹅后备群,系谱孵化,出雏时公母鉴别,个体标记翅号,对种鹅早期采取定量饲喂方式,70日龄时根据测定群中同胞的性能选留后备群;步骤3,后备群产蛋性能的选择:根据上世代种鹅全年产蛋成绩,对后备群的公鹅、母鹅进行产蛋性能的选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测定群70日龄时测定全部个体的生长性能指标,每个家系公、母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献芝李静王阳铭王丽辉谢友慧陈德娜王启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