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火标专利>正文

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326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1:59
一种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包含梳柄、第一梳齿单元与第二梳齿单元。所述梳柄的内侧面具有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所述第一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一区段,并包括数支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各具有第一连接段及第一翘起段,所述第一翘起段由所述第一连接段朝所述梳柄的第一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内侧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二区段,并包括数支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各具有第二连接段及第二翘起段,所述第二翘起段由所述第二连接段朝所述梳柄的第二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利用所述第一翘起段、所述第二翘起段的设置,能达到方便操作且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

Needle comb with reverse warping needle

A comb with a reverse warping needle comprises a comb handle, a first comb unit and a second comb unit.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mb handle has a first section and a second section. The first comb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comb handle and includes several first combs. The first comb tooth has a first connection section and a first warping section. When the first connection section extends from the first outer side of the comb handle, the first warping section gradually extends away from the inner side. The second comb unit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comb handle and includes several second combs, each of which has a second connection section and a second warping section. The second warping section gradually extends away from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mb handle when the second connection section extends outside the second side of the comb handle. By using the settings of the first warp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warping section, the ergonomic design can be achieved, which is convenient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
本技术涉及一种宠物梳,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
技术介绍
一般的宠物梳,为了达到梳理不同部位、不同纠结程度的毛发,需要制设成不同密度的梳齿,例如,开始梳理毛发时,因为毛发的纠结程度较为严重,必须选用以梳齿间距较大的宠物梳来梳理,接着再选用以梳齿间距较小的宠物梳来梳理。操作者若在操作时需要选用不同梳齿间距的宠物梳,可能有操作不顺畅的情形,且必须选购较多数量的梳理工具。现有一种具有不同梳齿间距的宠物梳(中国台湾公告号第377123号专利案),包含柄体、数支连接于该柄体其中一侧的第一梳齿,以及数支连接于该柄体另一侧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一梳齿与所述第二梳齿分别设置成不同密度。虽然这种宠物梳已能解决操作方便、减少构置费用的问题,但是,由于所述第一梳齿、第二梳齿都呈直杆状,且在梳理毛发时必须使得所述第一梳齿、第二梳齿接触到毛根与皮肤衔接处,再进行梳理的操作,所以操作者的手部高度通常都是低于所述第一梳齿、第二梳齿末端,如此一来,操作者的手腕必须扭转外翻,长时间操作下来会产生不适感,这种宠物梳并不符合人体工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操作舒适感的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包含梳柄、第一梳齿单元与第二梳齿单元,所述梳柄沿长轴向延伸呈长杆状,并包括第一侧面、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内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且相反于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具有第一区段,以及沿所述长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一侧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一区段,并包括数支沿所述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各具有相交于所述内侧面的第一连接段,以及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翘起段,所述第一翘起段由所述第一连接段朝所述第一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二区段,并包括数支沿所述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各具有相交于所述内侧面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翘起段,所述第二翘起段由所述第二连接段朝所述第二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所述第一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翘起段与所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的夹角介于155~170度之间,所述第二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二梳齿的第二翘起段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的夹角介于155~170度之间。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所述第一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一梳齿的设置密度小于所述第二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二梳齿的设置密度,所述第一梳齿单元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梳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梳齿单元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梳齿之间的距离。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所述第一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连接段的长度大于与所连接的第一翘起段,所述第二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二梳齿的第二连接段的长度大于与所连接的第二翘起段的长度。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所述梳柄呈平直长杆状。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所述梳柄对应所述长轴向呈S形杆状,所述第一梳齿单元与所述第二梳齿单元对应所述梳柄的形状也呈弯弧状,所述梳柄还包括第一端、沿所述长轴向相反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端、介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间部、介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中间部之间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区段的第一半段、介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中间部之间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区段的第二半段,定义分界面通过所述中间部且连接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相反侧之间,所述第一半段与所述第二半段以所述中间部为分界,分别呈圆弧状且反向偏离于所述分界面的两侧,所述第一梳齿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一半段,所述第二梳齿单元对应于所述第二半段,所述第一梳齿单元与所述第二梳齿单元也以所述中间部为分界,分别呈圆弧状且反向偏离于所述分界面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翘起段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呈翘起,以及利用所述第二梳齿的第二翘起段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呈翘起的作用,能达到操作舒适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前视平面图;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V-V所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梳柄10、一个第一梳齿单元20与一个第二梳齿单元30。该梳柄10沿一个长轴向X延伸呈平直长杆状,并包括一个第一侧面11、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11的第二侧面12、一个连接于该第一侧面11与该第二侧面12之间的内侧面13,以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侧面11与该第二侧面12之间且相反于该内侧面13的外侧面14,该内侧面13具有一个第一区段131,以及一个沿该长轴向X设置于该第一区段131一侧的第二区段132,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区段131与该第二区段132对应于该长轴向X的长度比为1:1。该第一梳齿单元20连接于该梳柄10的第一区段131,并包括数支沿该长轴向X间隔设置的第一梳齿21,所述第一梳齿21各具有一个相交于该内侧面13的第一连接段211,以及一个倾斜连接于该第一连接段211的第一翘起段212,所述第一翘起段212由所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1朝该第一侧面11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该内侧面1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翘起段212与所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1的一个夹角θ介于155~170度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翘起段212与所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1的夹角θ为165度,所述第一连接段211的长度大于与所连接的第一翘起段212的长度。该第二梳齿单元30连接于该梳柄10的第二区段132,并包括数支沿该长轴向X间隔设置的第二梳齿31,所述第二梳齿31各具有一个相交于该内侧面13的第二连接段311,以及一个倾斜连接于该第二连接段311的第二翘起段312,所述第二翘起段312由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段311朝该第二侧面12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该内侧面1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翘起段312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段311的夹角介于155~170度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翘起段312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段311的夹角θ为165度,所述第二连接段311的长度大于与所连接的第二翘起段312的长度。且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梳齿单元20的所述第一梳齿21的设置密度小于该第二梳齿单元30的所述第二梳齿31的设置密度,该第一梳齿单元20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一梳齿21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二梳齿单元30的每两个相邻的第二梳齿31之间的距离。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各组件配合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将再说明如下叙述,相信当能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再如图1至图3所示,利用所述第一梳齿21、第二梳齿31都呈弯曲杆状,则在梳理毛发时,且以该针梳呈水平握持的状态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梳齿21的第一翘起段212或所述第二梳齿31的第二翘起段312接触到毛根与皮肤衔接的位置会高于操作者的手部高度,如此一来,操作者的手腕不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包含梳柄、第一梳齿单元与第二梳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柄,沿长轴向延伸呈长杆状,并包括第一侧面、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内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且相反于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具有第一区段,以及沿所述长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一侧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一区段,并包括数支沿所述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各具有相交于所述内侧面的第一连接段,以及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翘起段,所述第一翘起段由所述第一连接段朝所述第一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二区段,并包括数支沿所述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各具有相交于所述内侧面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翘起段,所述第二翘起段由所述第二连接段朝所述第二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包含梳柄、第一梳齿单元与第二梳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柄,沿长轴向延伸呈长杆状,并包括第一侧面、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内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且相反于所述内侧面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具有第一区段,以及沿所述长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区段一侧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一区段,并包括数支沿所述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梳齿,所述第一梳齿各具有相交于所述内侧面的第一连接段,以及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翘起段,所述第一翘起段由所述第一连接段朝所述第一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梳齿单元,连接于所述梳柄的第二区段,并包括数支沿所述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梳齿,所述第二梳齿各具有相交于所述内侧面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第二翘起段,所述第二翘起段由所述第二连接段朝所述第二侧面外部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所述内侧面的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一梳齿的第一翘起段与所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的夹角介于155~170度之间,所述第二梳齿单元的所述第二梳齿的第二翘起段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的夹角介于155~170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向翘针的针梳,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火标
申请(专利权)人:王火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