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231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建立毛竹林地立地条件的划分;2)适地适树;3)采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进行森林健康评价;4)近自然毛竹林的保育措施。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林地生产力,并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参照立地环境、指示植物、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目标林相,并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尽可能分析各种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并保证设计的体系最优;定期对森林的生长和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

A Near-natural Cultivation Method of Patchy Mosaic Mixed Degraded Moso Bamboo Fores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ar-natural cultivation method of patchy mosaic mixing of degraded bamboo forest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pecific steps: 1) establishing the division of site conditions of bamboo forests; 2) suitable trees; 3) using the combination weighting method combin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evaluate forest health; 4) conservation measures of near-natural bamboo forests. The invention takes native tree species as the main management object to maintain the productivity of forest land and to ensure that there are no irreversible disasters such as early growth decline, explosiv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determines the target forest facies by referring to site environment, indicator plants, forest succession stages and potential primary vegetation, and designs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adjusting forest structure; and analyses th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various management measures as far as possible. Economic consequences and optimum design system are ensured, and forest growth and health status are monitored and evaluated regular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业
,尤其涉及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人工林多在山地,生境条件千变万化,原生森林植被类型多种多样,生境评价和原生植被调查工作薄弱。我国许多地方进行过森林立地研究和立地类型划分,目前缺乏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指导评价植被的近自然程度、预测植被演替趋势、确立优势树种和目标树类型比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建立毛竹林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在各代表性区域,开展人工林立地条件、林下土壤、周围环境等生境评价工作,研究立地各等级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以及植被与立地适宜性的耦合情况,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2)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根据生境异质性,模拟不同的天然植被类型,以小班为单位.配置多树种,营造混交林;3)采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进行森林健康评价:毛竹林和珍贵树种斑块化混交的主要树种为朴树、浙江楠、肉桂、浙江樟和枫香,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按混交近自然培育的年限分为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4)近自然毛竹林的保育措施:近自然度是真实植被构成与同一地区原始植被或潜在植被构成的比较评价,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毛竹林的近自然度,开展毛竹天然林深度经理调查的同时,注重在生产实践上改进经营措施保育潜在植被更新,促进林分向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演替。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层为森林健康等级评价,准则层为衡量目标层的4个判断标准,即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和土壤状况;生产力层包括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和林分密度等5项指标;群落结构层包括龄级、郁闭度、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盖度和枯落物厚度等5项指标:抵抗力层包括坡度、坡向、人为干扰强度和林分易燃等级等4项指标;土壤状况层包括土壤容重、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5项指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特点和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林地生产力,并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2)在较小面积上调查、认识并利用自然力,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3)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时间单元;(4)参照立地环境、指示植物、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目标林相,并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5)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目的是在保持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目标树的最大平均生长量;(6)采用单株木择伐作业,基于对林分结构和竞争关系分析,确定择伐对象,通过采伐实现林分质量的不断改进;(7)尽可能分析各种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并保证设计的体系最优;(8)定期对森林的生长和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建立毛竹林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在各代表性区域,开展人工林立地条件、林下土壤、周围环境等生境评价工作,研究立地各等级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以及植被与立地适宜性的耦合情况,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2)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根据生境异质性,模拟不同的天然植被类型,以小班为单位.配置多树种,营造混交林;表1示意了近自然理念方法应用于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可行性评价。表1近自然理念方法应用于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可行性评价3)采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进行森林健康评价:毛竹林和珍贵树种斑块化混交的主要树种为朴树、浙江楠、肉桂、浙江樟和枫香,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按混交近自然培育的年限分为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所述目标层为森林健康等级评价,准则层为衡量目标层的4个判断标准,即生产力、群落结构、抵抗力和土壤状况;生产力层包括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和林分密度等5项指标;群落结构层包括龄级、郁闭度、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盖度和枯落物厚度等5项指标:抵抗力层包括坡度、坡向、人为干扰强度和林分易燃等级等4项指标;土壤状况层包括土壤容重、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5项指标,如表2所示。表2森林健康评价体系4)近自然毛竹林的保育措施:近自然度是真实植被构成与同一地区原始植被或潜在植被构成的比较评价,由于人类的长期干扰和森林发展的巨大时空变迁,原始植被越来越有限,而潜在植被常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调查分析在不同地域的生境条件的植被构成情况,综合得出一个地段、区域的潜在植被构成。对比结果产生的近自然度,对于评价植被的近自然程度、预测植被演替趋势、确立优势树种和目标树类型比例有指导意义。我国毛竹林经营历史悠久,诸多毛竹纯林区域的地理植被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毛竹林的近自然度,开展毛竹天然林深度经理调查的同时,注重在生产实践上改进经营措施保育潜在植被更新,见表3,促进林分向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演替。表3保育潜在植被更新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建立毛竹林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在各代表性区域,开展人工林立地条件、林下土壤、周围环境等生境评价工作,研究立地各等级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以及植被与立地适宜性的耦合情况,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2)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根据生境异质性,模拟不同的天然植被类型,以小班为单位.配置多树种,营造混交林;3)采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进行森林健康评价:毛竹林和珍贵树种斑块化混交的主要树种为朴树、浙江楠、肉桂、浙江樟和枫香,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按混交近自然培育的年限分为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4)近自然毛竹林的保育措施:近自然度是真实植被构成与同一地区原始植被或潜在植被构成的比较评价,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毛竹林的近自然度,开展毛竹天然林深度经理调查的同时,注重在生产实践上改进经营措施保育潜在植被更新,促进林分向竞争生长和质量选择阶段演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化毛竹林斑块化镶嵌混交的近自然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建立毛竹林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在各代表性区域,开展人工林立地条件、林下土壤、周围环境等生境评价工作,研究立地各等级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以及植被与立地适宜性的耦合情况,探索稳定森林植被的类型、结构和恢复途径,掌握立地原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演替规律,为各类型区组建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2)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下的原生植被分布规律发现的潜在天然植被类型,选择或培育在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尽可能提高其比重,根据生境异质性,模拟不同的天然植被类型,以小班为单位.配置多树种,营造混交林;3)采用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来进行森林健康评价:毛竹林和珍贵树种斑块化混交的主要树种为朴树、浙江楠、肉桂、浙江樟和枫香,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按混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成田新立束怡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