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电路径的分组恢复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送电路径的分组恢复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在大停电后的恢复控制中,送电路径的恢复是系统恢复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合理的送电路径及其充电方式将加快系统恢复进程,有助于系统安全、快速恢复,而现有技术在恢复路径时一般是单一送电路径的恢复方法,恢复送电路径的快速性和安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电路径的分组恢复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送电路径恢复的快速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电路径的分组恢复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送电起始位置和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各电压等级线路的极限充电距离;根据网络流理论,建立前K送电路径优化模型;根据各极限充电距离,建立送电路径的线路分组投运模型;根据线路分组投运模型,确定送电起始位置和待恢复位置之间用于送电的分组线路;根据前K送电路径优化模型和分组线路,确定送电起始位置和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分组恢复路径。结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电路径的分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送电起始位置和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各电压等级线路的极限充电距离;根据网络流理论,建立前K送电路径优化模型;根据各所述极限充电距离,建立所述送电路径的线路分组投运模型;根据所述线路分组投运模型,确定所述送电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恢复位置之间用于送电的分组线路;根据所述前K送电路径优化模型和所述分组线路,确定所述送电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分组恢复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电路径的分组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送电起始位置和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各电压等级线路的极限充电距离;根据网络流理论,建立前K送电路径优化模型;根据各所述极限充电距离,建立所述送电路径的线路分组投运模型;根据所述线路分组投运模型,确定所述送电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恢复位置之间用于送电的分组线路;根据所述前K送电路径优化模型和所述分组线路,确定所述送电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分组恢复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送电起始位置和待恢复位置之间的各电压等级线路的极限充电距离的步骤,包括:获取各电压等级线路末端的极限过电压;其中,所述极限过电压包括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根据所述线路末端的极限过电压,确定所述线路的极限充电距离;其中,所述极限充电距离和所述极限过电压的关联关系为:其中,U2为线路末端电压,L0为单位长度线路电感,C0为单位长度线路电容、l为线路长度、Es为等值电源电势,Xs为电源电抗,当U2的大小为过电压极限值时,l的大小即为线路的极限充电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线路分组投运模型,确定所述送电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恢复位置之间用于送电的分组线路的步骤,包括:根据各所述极限充电距离,确定线路分组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获取所述线路的长度对所述线路的隶属度函数;其中,所述隶属度函数呈偏大型正态分布,所述隶属度函数表示所述线路长度对所述线路恢复送电失败率的函数;根据所述隶属度函数,计算得到所述线路的恢复可靠性指标;根据所述目标函数、所述约束条件和所述恢复可靠性指标,确定所述送电起始位置和所述待恢复位置之间用于送电的分组线路;其中,所述用于送电的分组线路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表示为:其中,n为送电路径的支路数量,定义二元变量xi,j表示支路li与支路lj是否在同一分组,所述二元变量xi,j中j≥i,所述二元变量xi,j的取值为0或1,当所述二元变量xi,j的取值为1时,表示所述支路li与所述支路lj在同一分组内,当所述二元变量xi,j的取值为0时,表示所述支路li与所述支路lj在不同分组内,xi-1,i表示支路li-1与所述支路li在同一分组或不在同一分组,xi-1,i的取值为0或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表示为:其中,wli是采用标幺值的形式表示的支路li的长度,定义二元变量xi,j表示支路li与支路lj是否在同一分组,所述二元变量xi,j中j≥i,所述二元变量xi,j的取值为0或1,当所述二元变量xi,j的取值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岩,顾雪平,王丽媛,周光奇,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