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容器及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66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热容器及电热水器,该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加热组件,设置于容置腔内,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第一加热管的功率大于第二加热管的功率,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连接于容置腔的侧壁,且第一加热管位于第二加热管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热容器通过将相对小功率的第二加热管设置于相对大功率的第一加热管的下方,使得加热组件整体在容置腔内的加热重心降低,由于水在受热后温度较高的部分会朝上流动,热水在流动过程中能更快更充分地将热量传递至冷水,使得容置腔内水的整体加热温度更加均匀,提高了对水的整体加热效率。

Heating containers and electric water hea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容器及电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加热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容器及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热水器成为一种主流或普及的家用热水器,传统的电热水器通过在内胆内设置功率不同的两个加热器来对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且大功率的加热器位于小功率加热器的下方,但这种结构会导致两个加热器整体在内胆内的加热重心偏高,从而导致加热过程中内胆内水的温度不均匀,降低了对水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容器,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对水的加热效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功率,所述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下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管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中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管邻近所述第一加热管。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加热容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口的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具有上下设置的上安装位及下安装位,所述第一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上安装位,所述第二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下安装位。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加热段、自所述第一加热段的末端朝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加热段、以及自所述第二加热段的末端朝远离所述第一加热段的方向横向延伸的第三加热段。优选地,所述第二加热管包括第四加热段及第五加热段,所述第四加热段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加热段,所述第五加热段连接于所述第四加热段的末端且平行于所述第二加热段。优选地,所述加热容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容置腔侧壁的感温盲管,所述感温盲管位于所述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导热管、引出棒、发热丝及导热介质;所述引出棒及发热丝位于所述导热管的内腔,所述引出棒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所述发热丝连接于所述引出棒的自由端,所述导热介质填充于所述发热丝与所述导热管的内壁之间。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的等效直径φ为d毫米,所述第一加热管底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间距L1为a毫米,a和d的数值满足以下关系式:0<a≤0.1d;和/或,所述容器本体的等效直径φ为d毫米,所述第二加热管底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间距L2为b毫米,b和d的数值满足以下关系式:0<b≤0.1d。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热水器,包括一种加热容器,该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功率,所述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电热水器还包括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插接于所述加热容器的容器本体,所述进水管的内端邻近所述加热容器的容置腔的底部,所述出水管的内端邻近所述加热容器的容置腔的顶部。本技术加热容器通过将相对小功率的第二加热管设置于相对大功率的第一加热管的下方,使得加热组件整体在容置腔内的加热重心降低,由于水在受热后温度较高的部分会朝上流动,热水在流动过程中能更快更充分地将热量传递至冷水,使得容置腔内水的整体加热温度更加均匀,提高了对水的整体加热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加热容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加热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容器本体11容置腔21第一加热管22第二加热管12安装口30固定法兰211第一加热段212第二加热段213第三加热段221第四加热段222第五加热段40感温盲管214导热管215引出棒216发热丝50进水管60出水管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加热容器,该加热容器可为热水壶、热水杯或电热水器的内胆等,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现有技术水加热电器对水的加热效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0,所述容腔本体具有容置腔11;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管21及第二加热管22,所述第一加热管21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管22的功率,所述第一加热管21及第二加热管22连接于所述容置腔11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热管21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2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1用于容纳待加热的水,加热组件为电热件,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加热容置腔11内的水。加热组件可直接连接于容置腔11的侧壁,也可先连接于固定件,再将固定件整体安装于容置腔11的侧壁,只需满足加热组件位于容置腔11内且能与容置腔11外的电源有效导通即可。可以理解,加热组件可直接与水接触。第一加热管21的功率大于第二加热管22的功率,因此第一加热管21的体积也相应大于第二加热管22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管21位于第二加热管22的上方指的是第一加热管21的主要加热部分位于第二加热管22主要加热部分的上方,即第一加热管21的连接端与第二加热管22的连接端可呈平齐设置。此外,第一加热管21及第二加热管22的主要加热部分应避免与容置腔11的侧壁接触,以防止互相磕碰造成损坏。本技术加热容器通过将相对小功率的第二加热管22设置于相对大功率的第一加热管21的下方,使得加热组件整体在容置腔11内的加热重心降低,由于水在受热后温度较高的部分会朝上流动,热水在流动过程中能更快更充分地将热量传递至冷水,使得容置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功率,所述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容置腔;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功率,所述第一加热管及第二加热管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且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中下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中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加热管邻近所述第一加热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加热容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口的固定法兰,所述固定法兰具有上下设置的上安装位及下安装位,所述第一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上安装位,所述第二加热管安装于所述下安装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管包括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加热段、自所述第一加热段的末端朝下倾斜延伸的第二加热段、以及自所述第二加热段的末端朝远离所述第一加热段的方向横向延伸的第三加热段。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管包括第四加热段及第五加热段,所述第四加热段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加热段,所述第五加热段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亚光申勇兵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