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1416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各个海拔高度分别模拟试验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获得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并根据各海拔高度H之间的中间高度H1测量实际起晕电压U1;步骤二、针对不同气候地区分别建立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模型,

An Altitude Correction Method for Corona Initiation Voltage of High Altitude Transmission Lin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起晕电压海拔校正
,具体为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技术介绍
电晕指带电体表面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发生局部放电的现象,常发生在高压导线的周围和带电体的尖端附近,能产生臭氧、氧化氮等物质。在110kV以上的变电所和线路上,时常出现与日晕相似的光层,发出"嗤嗤""陛哩"的声音。电晕能消耗电能,并干扰无线电波。电晕是极不均匀电场中所特有的电子崩--流注形式的稳定放电,影响高压输电线路金具电晕起始电压因素有很多,如电极形状及其表面光滑程度、污秽程度等,以上为内部因素,在开展金具电晕试验前,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将这些影响减到最小。另外,电晕放电会受到周围大气条件,如空气密度、温度、湿度、风力等外部因素影响,其中空气密度影响相对较大,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空气中电子平均自由行程越长,电晕起始电压或起始电位梯度越小,且电晕放电水平或电晕强度会越大,从而电晕产生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越大。进行高海拔输电线路设计时,需考虑海拔因数影响,利用合适海拔校正方法选择能够满足高海拔运行要求的设备尺寸。为此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上公布了授权公告号为CN102508122B,名称为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海拔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技术问题,然而其存在着一定缺陷,如没有考虑气候因素,校正模型与实际存在差距,另外指数形式拟合的校正方法,没有得到检验,在多个检测状态下,其模型参数计算容易出现偏差,导致模型参数难以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不方便和精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各个海拔高度分别模拟试验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获得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并根据各海拔高度H之间的中间高度H1测量实际起晕电压U1。步骤二、针对不同气候地区分别建立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模型,其中H为海拔高度其单位为km,a和b为参数,k为不同气候下的系数。步骤三、根据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海拔高度的特性曲线,以标准海拔零点试验电压值U0作为参考值,将不同海拔点下金具电晕放电电压值除以参考值,得到不同模拟海拔点下校正因数K;步骤四、将校正因数K代入校正模型中确定校正模型的参数;步骤五、根据各海拔高度之间的中间高度代入校正模型,确定预测起晕电压;并计算预测起晕电压与实际电压误差;步骤六、根据预测起晕电压与实际电压误差确定模型有效性并进行修正。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当误差在10%以内视为校正模型的参数有效;优选的,所述步骤六中,当误差大于10%时,以预测起晕电压和实际起晕电压的中值除以标准海拔零点试验电压值,得到修正校正因数Ka,并将修正校正因数Ka代入校正模型,确定修正的校正模型参数,并最终得到修正的校正模型。优选的,所述校正模型中e取2.718。优选的,所述模拟试验依据电晕损失法测量,得到电晕损失曲线并通过切线法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模型建立考虑气候因素,使得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更加切合实际。2、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组合,提高校正模型精确度。3、本专利技术中模拟试验依据电晕损失法测量,得到电晕损失曲线并通过切线法获得试验起晕电压,提高试验结果精确度,进一步提高校正准确度。4、本专利技术中,提供高海拔地区交流输电线路金具海拔校正因数计算,提出满足实际运行需求的设备尺寸和设计依据,同时为金具优化和改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金具屏蔽环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金具防震锤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金具间隔棒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金具悬垂线夹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标准模拟的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屏蔽笼;2、电晕笼;3、试验输电导线;4、金具安装座;5、接地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5,本专利技术设置标准模拟的试验台,所述标准模拟试验台包括电晕笼2,所述电晕笼2内设有金具安装座4,电晕笼2两侧分别设有与金具安装座4电连接的试验输电导线3,试验输电导线3连接起晕试验电源,所述电晕笼2外侧设有屏蔽笼1,屏蔽笼1和电晕笼2分别通过接地线5接地;对金具屏蔽环进行模拟试验,步骤一、将金具屏蔽环安装在标准模拟的试验台上,在各个海拔高度H(0,1km,2km,3km,4km)分别采用标准模拟试验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获得金具屏蔽环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并根据各海拔高度H之间的中间高度H1(0.5km,1.5km,3.5km)处测量实际起晕电压U1。步骤二、针对不同气候地区分别建立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模型,其中H为海拔高度其单位为km,a和b为参数,k为不同气候下的系数。步骤三、根据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海拔高度的特性曲线,以标准海拔零点试验电压值U0作为参考值,将不同海拔点下金具电晕放电电压值除以参考值,得到不同模拟海拔点下校正因数K;步骤四、将校正因数K代入校正模型中确定校正模型的参数;优选的,所述校正模型中e取2.718。优选的,所述模拟试验依据电晕损失法测量,得到电晕损失曲线并通过切线法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根据各海拔高度之间的中间高度代入校正模型,确定预测起晕电压;并计算预测起晕电压与实际电压误差;随后根据预测起晕电压与实际电压误差确定模型有效性并进行修正;进一步,当误差在10%以内视为校正模型的参数有效;进一步,当误差大于10%时,以预测起晕电压和实际起晕电压的中值除以标准海拔零点试验电压值,得到修正校正因数Ka,并将修正校正因数Ka代入校正模型,确定修正的校正模型参数,并最终得到修正的校正模型。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和图5,本专利技术设置标准模拟的试验台,所述标准模拟试验台包括电晕笼2,所述电晕笼2内设有金具安装座4,电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各个海拔高度分别模拟试验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获得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并根据各海拔高度H之间的中间高度H1测量实际起晕电压U1;步骤二、针对不同气候地区分别建立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模型;步骤三、根据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海拔高度的特性曲线,以标准海拔零点试验电压值U0作为参考值,将不同海拔点下金具电晕放电电压值除以参考值,得到不同模拟海拔点下校正因数K;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各个海拔高度分别模拟试验获得试验起晕电压U,获得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U-海拔高度H的特性曲线;并根据各海拔高度H之间的中间高度H1测量实际起晕电压U1;步骤二、针对不同气候地区分别建立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模型;步骤三、根据金具的电晕起始电压-海拔高度的特性曲线,以标准海拔零点试验电压值U0作为参考值,将不同海拔点下金具电晕放电电压值除以参考值,得到不同模拟海拔点下校正因数K;步骤四、将校正因数K代入校正模型中确定校正模型的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五,步骤五:根据各海拔高度之间的中间高度代入校正模型,确定预测起晕电压;并计算预测起晕电压与实际电压误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海拔输电线路金具起晕电压海拔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步骤六:根据预测起晕电压与实际电压误差确定模型有效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能林志波孟凡强和明宇和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迪庆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