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114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通过管道依次与HCR池、沉淀池、氧化池以及第二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HCR池通过管道与第一混凝沉淀池和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通过管道与HCR池和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通过管道分别与氧化池和第一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氧化池上,所述第三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混凝沉淀池上,所述阀门固定设置在管道上用于控制管道的通断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排放污染物,充分利用催化剂,解决了现有技术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不彻底,达到高效低成本处理印染废水的目的。

A Purification Treatment Device for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treatment device for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in which the first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HCR tank,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oxidation tank and the second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in turn through a pipeline; the HCR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rough a pipeline; and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HCR tank and the oxidation tank through a pipeline. The second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oxidation tank and the first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through a pipelin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stirr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first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the second stirr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oxidation tank, the third stirr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second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valve is fixed on the pipeline to control the opening of the pipeline. Status. The utility model reduces the discharge of pollutants, makes full use of catalysts, solves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process and incomplete treatmen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treatment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染废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1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成为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和生物法。每种水处理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陷,比如成本,可行性,实用性,可靠性,稳定性,环境影响,污泥产出,可操作性差,脱色率不高,有机物去除率低和潜在产物的毒性高,使得现有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复杂,且处理过程中污泥杂质多,处理不够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不彻底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混凝沉淀池、HCR池、沉淀池、氧化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曝气机、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三搅拌装置以及阀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废水源连通,所述HCR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HCR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氧化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与HCR池的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清水源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混凝沉淀池和氧化池的回流口连通;所述曝气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HCR池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氧化池上;所述第三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混凝沉淀池上,所述阀门固定设置在管道上用于控制管道的通断状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第一搅拌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和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穿过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底池内壁并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池底内;若干个所述第一搅拌叶均匀环设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第二搅拌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氧化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穿过氧化池的底池内壁并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氧化池的池底内;若干个所述第二搅拌叶均匀环设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第三搅拌装置包括有第三电机和第三搅拌叶;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穿过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底池内壁并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池底内;若干个所述第三搅拌叶均匀环设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阀门为电磁控制阀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有第一pH检测仪、第二pH检测仪和第三pH检测仪;所述第一pH检测仪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内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池内部的pH数值;所述第二pH检测仪固定设置在所述氧化池内用于监测所述氧化池内部的pH数值;所述第三pH检测仪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内用于监测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池内部的pH数值。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还包括有控制器;所述阀门、第一pH检测仪、第二pH检测仪以及第二pH检测仪的信号控制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电源控制端分别与所述阀门、第一pH检测仪、第二pH检测仪以及第二pH检测仪的电源控制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内部池水pH值为8-11;所述氧化池的内部池水pH值为7.5-12;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内部池水pH值为8-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第一混凝沉淀池内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锰或氢氧化镁。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第二混凝沉淀池内含有非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或硫酸亚铁。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利用第一混凝沉淀池中的混凝药剂对印染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去除印染废水中的颗粒物以及絮状物,再将残留印染废水依次经过HCR池的微生物处理和氧化池氧化工艺后流入到第二混凝沉淀池静置分层,并将上层清液达标排放,将下层絮凝沉淀物分别回流至第一混凝沉淀池和氧化池内进行循环处理,因此,本装置处理工艺简单,定期将第二混凝沉淀池的下层絮凝沉淀物回流进入至第一混凝沉淀池和氧化池内进行循环处理,减少了污泥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并使催化剂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复杂、处理不彻底的缺陷,达到高效低成本处理印染废水的目的。此外,本技术利用固定在氧化池底部的第二搅拌装置将底部的印染废水搅拌,加速催化氧化池内药物充分混合至印染废水中,提高印染废水的氧化效率;利用固定在第一混凝沉淀池底部的第一搅拌装置和固定在第二混凝沉淀池底部的第三搅拌装置将底部的印染废水搅拌,加速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内的混凝药剂混合至印染废水中,提高印染废水的絮凝效率;利用阀门及时控制管道的通断状态,避免各个池内流速过快而造成印染废水处理不及时的缺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净化处理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混凝沉淀池;2-HCR池;3-沉淀池;4-氧化池;5-第二混凝沉淀池;6-曝气机;7-第一pH检测仪;8-第二pH检测仪;9-第三pH检测仪;10-第一搅拌装置;101-第一电机;102-第一搅拌叶;11-第二搅拌装置;111-第二电机;112-第二搅拌叶;12-第三搅拌装置;121-第三电机;122-第三搅拌叶;13-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混凝沉淀池1、HCR池2、沉淀池3、氧化池4、第二混凝沉淀池5、曝气机6、第一搅拌装置9、第二搅拌装置11、第三搅拌装置12以及阀门13;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1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废水源连通,混凝药剂通过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1的进药口滴加至第一混凝沉淀池1内进行混合,第一混凝沉淀池1产生的沉淀物通过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1的出污口排至池外,所述第一搅拌装置9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池1内用于加快混凝药剂与印染废水的相互混合产生沉淀物和絮凝物;所述HCR池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混凝沉淀池1连通使得经絮凝沉淀后的印染废水从第一混凝沉淀池1流至HCR池2内;所述曝气机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混凝沉淀池、HCR池、沉淀池、氧化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曝气机、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三搅拌装置以及阀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废水源连通,所述HCR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HCR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氧化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与HCR池的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清水源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混凝沉淀池和氧化池的回流口连通;所述曝气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HCR池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氧化池上;所述第三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混凝沉淀池上,所述阀门固定设置在管道上用于控制管道的通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混凝沉淀池、HCR池、沉淀池、氧化池、第二混凝沉淀池、曝气机、第一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三搅拌装置以及阀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废水源连通,所述HCR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混凝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HCR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氧化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与HCR池的回流口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清水源连通,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混凝沉淀池和氧化池的回流口连通;所述曝气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HCR池连通;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混凝沉淀池上;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氧化池上;所述第三搅拌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混凝沉淀池上,所述阀门固定设置在管道上用于控制管道的通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有第一电机和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穿过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底池内壁并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池底内;若干个所述第一搅拌叶均匀环设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有第二电机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氧化池的底部,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穿过氧化池的底池内壁并密封固定设置在所述氧化池的池底内;若干个所述第二搅拌叶均匀环设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搅拌装置包括有第三电机和第三搅拌叶;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语珂文树龙周承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创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