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031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流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水池和水泵,所述水池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水泵的承载板以及位于池底供承载板滑移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条形块,所述长条形块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池侧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池池底中心,两个所述长条形块的相对侧均沿长条形块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承载板滑移连接于两个所述滑移槽之间,所述水池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滑移槽滑移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具有方便取放水泵的优点。

A Water Flow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flow control and, more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water flow control device. The technical scheme essential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 water tank and a water pump are included, and th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bearing plate for carrying the water pump and a guide rail for sliding the bearing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pool. The guide rail comprises two relatively arranged strips, one end of which is fixed and connect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pool,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 the center of the bottom of the pool. The opposite sides of the two strip blocks are provided with sliding groove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trip blocks. The bearing plate slides between the two sliding grooves, and the pool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bearing plate sliding along the sliding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flow control devic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fetching and discharging water pum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流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流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水流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扩大,人们对公共环境的活动和休闲的需求逐步提高,目前许多小区、写字楼、公园、广场等都配套设置了水景墙、水幕墙等观赏性设施,增添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多样性。这类水景墙、水幕墙的底部设置有水池,通过水流控制装置实现水循环控制,水流控制装置包括有水泵以及阀门,将水泵放置于水池中,将水池中的水抽至水景墙顶部的水箱,再通过控制阀门控制水流,使水从水景墙顶部重新落至水池中,呈现处水景效果。为使得抽水过程更加顺畅,一般将水泵放置于水池中间位置,但是当水泵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到水池当中,将水泵取至水池之外再对水泵进行维修,维修完毕后再进入到水池,将水泵放回原位,存在不方便取放水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具有方便取放水泵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包括水池和水泵,所述水池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水泵的承载板以及位于池底供承载板滑移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条形块,所述长条形块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池侧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池池底中心,两个所述长条形块的相对侧均沿长条形块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承载板滑移连接于两个所述滑移槽之间,所述水池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滑移槽滑移的驱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自水池的侧壁延伸至池底的中心处,承载板滑移连接于两个条形块之间,将水泵放置在承载板上,利用驱动机构可驱动承载板沿滑移槽滑移,正常使用时承载板滑移至池底中心处,水泵将水池的水抽至水景墙顶部的水箱,当需要对水泵进行更换或维修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板朝向水池侧壁方向滑移,滑移至侧壁后将水泵取离承载板即可,维修完成后,将水泵放置于承载板后再利用驱动机构驱动承载板滑移至池底中心处,方便取放水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长条形块顶部的第一链轮、设置于所述水池侧壁的第二链轮、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均相啮合的第一链条,所述长条形块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第一链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块,所述水池侧壁设置有与安装块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二链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第一链条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所述水池侧边顶壁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块处于同一竖直位置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转动连接有第四链轮,所述第三链轮与所述第四链轮之间套接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均相啮合,所述第四链轮设置有转动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第四链轮转动时,在第二链条的带动下第三链轮发生转动,同时带动第二链轮转动,此时在第一链条的带动下第一链轮也发生转动,使得第一链条在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运转,由于承载板与第一链条固定连接,因此第一链条在运转时可带动承载板移动,使得承载板沿滑移槽滑移,通过驱动第四链轮正反转即可驱动承载板靠近或远离水池的侧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及第一链条均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长条形块上方,两个所述第二链轮之间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二链轮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使得转动部可同时驱动两侧的第一链条转动,而承载板均与两个第一链条固定连接,使得承载板滑移时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部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链轮的转动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转动把手来控制第四链轮转动,方便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长条形块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承载板且与承载板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固定连接于螺纹杆端部的蜗轮以及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所述蜗轮转动承载于所述水池侧壁,所述蜗杆转动承载于所述水池池底且一端延伸出水池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转动时可带动蜗轮转动,使得与蜗轮固定连接的螺纹杆转动,由于承载板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且承载板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与两个滑移槽,因此螺纹杆转动时承载板无法转动而只能沿着滑移槽移动,通过驱动蜗杆正反转即可驱动承载板靠近或远离水池的侧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蜗杆端部设置有旋转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旋转把手来控制蜗杆转动,方便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远离所述水池侧壁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承载板滑移抵触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板,当承载板滑移至抵触限位板时,承载板将无法继续往池底中心方向滑移,可防止驱动承载板滑移过度而使得承载板脱离出滑移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沿垂直所述条形块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通水孔沿承载板滑移方向贯通所述承载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承载板滑移时遇水的阻力,提高承载板滑移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垂直于所述长条形块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自所述承载板中心侧朝外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设置有斜面,当承载板滑移时,在斜面的作用下,可将附着在滑移槽的泥土刮除,使得承载板的滑移过程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槽槽壁沿所述条形块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被承载板刮除的泥土可通过通孔离开滑移槽,不再附着在滑移槽内,进一步提高承载板滑移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水池设置有用于承载水泵的承载板以及供承载板滑移的导轨,利用驱动机构可驱动承载板沿滑移槽滑移,带动水泵滑移至池底中心或滑移至水池侧壁,方便取放水泵;其二,承载板开设有若干通水孔,通水孔沿承载板滑移方向贯通承载板,可减少承载板滑移时遇水的阻力,提高承载板滑移时的稳定性;其三,承载板的两侧侧壁均开设有斜面,斜面自承载板中心侧朝外倾斜向下设置,当承载板滑移时,在斜面的作用下,可将附着在滑移槽的泥土刮除,使得承载板的滑移过程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长条形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池;2、水泵;3、承载板;4、长条形块;5、滑移槽;6、螺纹杆;7、蜗轮;8、蜗杆;9、旋转把手;10、限位块;11、第一链轮;12、第二链轮;13、第一链条;14、安装块;15、第一固定块;16、转轴;17、第三链轮;18、第二固定块;19、第四链轮;20、第二链条;21、连接轴;22、转动把手;23、通水孔;24、斜面;25、通孔;26、墙体;27、流水孔;28、导水管;29、储水箱;30、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水池1和水泵2,水池1内设置有设置有用于承载水泵2的承载板3,水池位于池底处设置有供承载板3滑移的导轨。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条形块4,长条形块4一端固定连接于水池1侧壁,另一端延伸至水池1池底中心。两个长条形块4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包括水池(1)和水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水泵(2)的承载板(3)以及位于池底供承载板(3)滑移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条形块(4),所述长条形块(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池(1)侧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池(1)池底中心,两个所述长条形块(4)的相对侧均沿长条形块(4)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5),所述承载板(3)滑移连接于两个所述滑移槽(5)之间,所述水池(1)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3)沿所述滑移槽(5)滑移的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包括水池(1)和水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水泵(2)的承载板(3)以及位于池底供承载板(3)滑移的导轨,所述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条形块(4),所述长条形块(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水池(1)侧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池(1)池底中心,两个所述长条形块(4)的相对侧均沿长条形块(4)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5),所述承载板(3)滑移连接于两个所述滑移槽(5)之间,所述水池(1)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3)沿所述滑移槽(5)滑移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长条形块(4)顶部的第一链轮(11)、设置于所述水池(1)侧壁的第二链轮(12)、与第一链轮(11)和第二链轮(12)均相啮合的第一链条(13),所述长条形块(4)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4),所述第一链轮(11)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块(14),所述水池(1)侧壁设置有与安装块(14)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第一固定块(15),所述第一固定块(15)转动连接有转轴(16),所述第二链轮(12)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16),所述承载板(3)与所述第一链条(1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6)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17),所述水池(1)侧边顶壁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块(15)处于同一竖直位置的第二固定块(18),所述第二固定块(18)转动连接有第四链轮(19),所述第三链轮(17)与所述第四链轮(19)之间套接有第二链条(20),所述第二链条(20)与所述第三链轮(17)和第四链轮(19)均相啮合,所述第四链轮(19)设置有转动部。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城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