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87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包括:床头架和床体,床头架内并行设置有两液压顶和用于控制两液压顶的控制器,床头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两液压顶位置相对应的避位口,避位口位于液压顶上方;每一液压顶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由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分别垂直连接在竖直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水平板穿过避位口与液压顶的输出端连接;床头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伸缩卡,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伸缩卡对应适配的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提出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旨在充分地利用其所占用的空间,并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A Deformable Combination Intelligent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formable combined intelligent bed, which comprises a headrest and a bed body, two hydraulic roofs and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the two hydraulic roof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in the headrest, and an escape port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two hydraulic roofs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headres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escape port is located above the hydraulic roof; each hydraulic roof is connected with a lifting plate, and the lifting plate is connected by the first water. The flat plate, the second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vertical plate are composed of the first horizontal plate and the second horizontal plate, which are verticall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vertical plat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first horizonta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hydraulic top through the escape port; the telescopic card i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drest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the snap corresponding to the telescopic card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ox.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providing a deformable combined intelligent bed, aiming at fully utilizing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bed and realiz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
本技术涉及家居
,特别涉及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部分人口均涌向少数大城市工作生活,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住房紧张,人均居住面积急速下降,同时居住成本直线上升。因此在居住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家居所占用的空间成为时下人们的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旨在充分地利用其所占用的空间,并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包括:床头架和床体,所述床头架内并行设置有两液压顶和用于控制两所述液压顶的控制器,所述床头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两所述液压顶位置相对应的避位口,所述避位口位于所述液压顶上方;每一所述液压顶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所述第一水平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水平板穿过所述避位口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床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箱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板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竖直板抵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箱体抵接;所述床头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伸缩卡,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两所述伸缩卡对应适配的卡扣。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上并行设置有两滑槽,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二侧面对应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适配的导轨凸条。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推拉门,所述第二箱体远离所述第一箱体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推拉门。优选地,所述第二水平板背离所述第一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垫脚,所述第二箱体设置有脚轮。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床体分为两部分,并采用液压顶和升降板将第一箱体上升,将第二箱体放置与第一箱体之下,从而减少了床体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均可作为储物箱,将被子和床单收纳在里面,将第二箱体部分推入第一箱体下面时,也可作为阶梯状的桌面放置物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液压顶和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又一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床头架10和床体20,床头架10内并行设置有两液压顶110和用于控制两液压顶110的控制器120,床头架10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两液压顶110位置相对应的避位口130,避位口130位于液压顶110上方;每一液压顶110连接有升降板140,升降板140由第一水平板141,第二水平板142和竖直板143组成,第一水平板141和第二水平板142分别垂直连接在竖直板143沿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水平板141穿过避位口130与液压顶110的输出端连接;床体20包括第一箱体210和第二箱体220,第一箱体210包括第一侧面211、第二侧面212和底面,第一箱体210设置在第二水平板142上,第二水平板142与底面连接,第一侧面211与竖直板143抵接,第二侧面212与第二箱体220抵接;床头架1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伸缩卡150,第二箱体220上设置有与伸缩卡150对应适配的卡扣221。控制器120用于控制液压顶110的升降功能,伸缩卡150和卡扣221配合形成一中简易锁止结构,当需要固定住第二箱体220位置时,通过伸缩卡150卡住卡扣221形成锁定状态。如图4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床体20分为两部分,并采用液压顶110和升降板140将第一箱体210上升,将第二箱体220放置与第一箱体210之下,从而减少了床体20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箱体210和第二箱体220均可作为储物箱,将被子和床单收纳在里面,将第二箱体220部分推入第一箱体210下面时,也可作为阶梯状的桌面放置物品,由此可见本技术通过将床体20变形重新组合,来节约空间和开发更多功能。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侧面212上并行设置有两滑槽2121,第二箱体220设置有与滑槽2121相对应的导轨凸条222。在第二箱体220退回原位后,第一箱体210在下降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滑槽2121卡住导轨凸条222并顺着其往下运动,同时在完全下降后,导轨凸条222也完全插入在滑槽2121呢,第一箱体210和第二箱体220之间位置更加稳固,不会发生移位。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侧面212上设置有第一推拉门,第二箱体220远离第一箱体210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推拉门。推拉门可节省开门都空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或4所示,第二水平板142背离第一箱体210的一侧设置有垫脚1421,第二箱体220设置有脚轮223。当人躺在床体20上时,通过垫脚1421支撑第二水平板142和第一箱体210以及人的重力,避免影响液压顶110;同时在推动第二箱体220时通过脚轮223滚动更省力更方便。在起床后,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控制器120使液压顶110驱动升降板140带动第一箱体210上升,将第二箱体220推入第一箱体210的下方,将伸缩卡150和卡扣221锁好,此时将被子床单等衣物放入第一箱体210和第二箱体220内,即节省了空间又可以充当一个立柜。同时,如图2所示,将第二箱体220的一部分推入第一箱体210下方形成一个台阶面,可用于放置物品,也可放上软垫充当一个沙发,在看电视或则吃饭的时候坐在上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架和床体,所述床头架内并行设置有两液压顶和用于控制两所述液压顶的控制器,所述床头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两所述液压顶位置相对应的避位口,所述避位口位于所述液压顶上方;每一所述液压顶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所述第一水平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水平板穿过所述避位口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床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箱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板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竖直板抵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箱体抵接;所述床头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置有伸缩卡,所述第二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卡对应适配的卡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组合式智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架和床体,所述床头架内并行设置有两液压顶和用于控制两所述液压顶的控制器,所述床头架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开设有与两所述液压顶位置相对应的避位口,所述避位口位于所述液压顶上方;每一所述液压顶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和竖直板组成,所述第一水平板和所述第二水平板分别垂直连接在所述竖直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水平板穿过所述避位口与所述液压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床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底面,所述第一箱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板上,所述第二水平板与所述底面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梦翔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