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和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44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及移动终端,包括系统地单元、具有开路末端和短路末端的辐射臂、形成于所述开路末端的第一天线和形成于所述短路末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连接所述辐射臂至所述系统地单元的接地臂及位于所述接地臂和所述开路末端之间的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短路末端和所述接地臂之间的第二馈电臂。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天线结构紧凑,且隔离度高;具有双频段,且在双频段上都具有优秀的性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大规模生产。

Compact dual-band MIMO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
,尤其涉及一种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和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作为提高数据传输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利用MIMO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同时MIMO技术被认为是新一代通信(5G)技术的备选关键技术之一,而MIMO天线作为MIMO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MIMO系统的性能。目前MIMO天线技术面临着许多重要的难题,比如天线耦合、极化隔离等问题。对于减小天线之间的耦合,提高隔离度是研究天线系统的主要内容。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大量提高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结构开始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及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包括系统地单元、具有开路末端和短路末端的辐射臂、形成于所述开路末端的第一天线和形成于所述短路末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连接所述辐射臂至所述系统地单元的接地臂及位于所述接地臂和所述开路末端之间的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短路末端和所述接地臂之间的第二馈电臂。优选的,所述第一天线为倒F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与所述倒F天线形成正交模的回路天线。优选的,所述系统地单元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馈电点、第一接地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一馈电臂与所述第一馈电点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点与所述接地臂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与所述第二馈电臂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点与所述短路末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馈电点和所述第二馈电点对称设置在所述接地臂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还包括基材层,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采用FPC、LDS或PCB工艺成型于所述基材层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前文记载的所述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本专利技术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及移动终端,其包括系统地单元、具有开路末端和短路末端的辐射臂、形成于所述开路末端的第一天线和形成于所述短路末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连接所述辐射臂至所述系统地单元的接地臂及位于所述接地臂和所述开路末端之间的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短路末端和所述接地臂之间的第二馈电臂。本专利技术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共用同一个辐射臂,可以使得天线结构紧凑,且隔离度高;具有双频段,且在双频段上都具有优秀的性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S参数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效率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包络相关系数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100,包括系统地单元1、具有开路末端和短路末端的辐射臂2、形成于所述开路末端的第一天线3和形成于所述短路末端的第二天线4。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3可以为倒F天线,所述第二天线4可以为与所述倒F天线形成正交模的回路天线,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依次为限,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天线3为倒F天线,而第二天线4为与所述倒F天线形成正交模的回路天线,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天线3还包括连接所述辐射臂2至所述系统地单元1的接地臂31及位于所述接地臂31和所述开路末端之间的第一馈电臂32。所述第二天线4还包括位于所述短路末端和所述接地臂31之间的第二馈电臂41。本实施例结构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100,其第一天线3和第二天线4共用一个辐射臂2,可以使得天线结构紧凑,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大规模生产。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天线3可以为倒F天线,第二天线4为与所述倒F天线形成正交模的回路天线,这样,可以提高该天线结构的隔离度。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系统地单元1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馈电点11、第一接地点12、第二馈电点13和第二接地点14。所述第一馈电臂32与所述第一馈电点11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点12与所述接地臂31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13与所述第二馈电臂41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点14与所述短路末端连接。在更优选地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馈电点11和第二馈电点13可以对称设置在接地臂31的两侧。本实施例结构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100,其第一馈电臂32与所述第一馈电点11连接,所述第一接地点12与所述接地臂31连接,所述第二馈电点13与所述第二馈电臂41连接,所述第二接地点14与所述短路末端连接,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馈电点11和第二馈电点13的位置,使得第一馈电点11和第二馈电点13位置相邻,便于RF前端和T/R布线和设计。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100还包括基材层5,所述第一天线3和所述第二天线4设置于所述基材层5上,所述基材层5由塑料制成,所述基材层5可以为天线支架、终端背壳或PBC等。所述第一天线3和所述第二天线4采用FPC、LDS或PCB工艺成型于所述基材层5上,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具体的工艺,任何其它可行的工艺理应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所述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100的性能参见图3-5。其中,图3中S1,1为所述第一天线3的反射系数,S2,2为所述第二天线4的反射系数,S1,2和S2,1可表征所述第一天线3和所述第二天线4之间的隔离度。图4中,曲线A表示第一天线3的效率,曲线B表示第二天线4的效率。从图中可看出,所述第一天线3和第二天线4均可工作于Sub-6GHz频段(3.3-3.6GHz及4.8-5.0GHz),且在该频段内隔离度优秀。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天线结构紧凑,且隔离度高;具有双频段,且在双频段上都具有优秀的性能;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是手机、电脑或平板等电子设备。该移动终端包括前文记载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100,具体可以参见前文相关记载,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结构的移动终端,具有前文记载的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地单元、具有开路末端和短路末端的辐射臂、形成于所述开路末端的第一天线和形成于所述短路末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连接所述辐射臂至所述系统地单元的接地臂及位于所述接地臂和所述开路末端之间的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短路末端和所述接地臂之间的第二馈电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地单元、具有开路末端和短路末端的辐射臂、形成于所述开路末端的第一天线和形成于所述短路末端的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还包括连接所述辐射臂至所述系统地单元的接地臂及位于所述接地臂和所述开路末端之间的第一馈电臂,所述第二天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短路末端和所述接地臂之间的第二馈电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为倒F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为与所述倒F天线形成正交模的回路天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型双频段MIMO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地单元包括依次排列设置的第一馈电点、第一接地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一馈电臂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景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