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942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控制系统主体,且控制系统主体设置在外壳内的上端,所述控制系统主体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风扇,且风扇设置在控制系统主体的底部,所述风扇通过主轴活动安装在外壳内的底部,且主轴的两端垂直连接散热腔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散热腔内开设有通风腔,且通风腔穿过外壳,并连通外侧,所述通风腔内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覆盖在通风腔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变压器的外壳内设置散热腔,而且散热腔分别连通控制系统主体的外侧,能更加全面的对控制系统主体的外侧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北斗变电设备的
,尤其涉及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目前变压器工作时自身温度会上升,但所处环境温度也高,自然通风满足不了变压器的散热条件,为此,我们急需提出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控制系统主体,且控制系统主体设置在外壳内的上端,所述控制系统主体与外壳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风扇,且风扇设置在控制系统主体的底部,所述风扇通过主轴活动安装在外壳内的底部,且主轴的两端垂直连接散热腔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散热腔内开设有通风腔,且通风腔穿过外壳,并连通外侧,所述通风腔内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覆盖在通风腔的表面,所述过滤网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粘尘棒和刮板,且粘尘棒和刮板分别设置在过滤网的表面,所述主轴的一端活动穿过通风腔内的过滤网,所述控制系统主体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散热腔内安装有两组助力风扇,且助力风扇分别设置在风扇的两侧,所述外壳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两组支撑脚,且支撑脚设置在通风腔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粘尘棒设置在过滤网上靠近散热腔的一侧面上,且粘尘棒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主轴的表面,且转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粘尘棒,并活动卡接在通风腔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刮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轴的表面,且另一端活动卡接在通风腔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通风腔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且通风腔为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GPS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供电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散热腔的两侧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孔活动穿过外壳的内壁,并连通外侧,所述外壳上固定连接有通风块,且通风块设置在通风孔的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在变压器的外壳内设置散热腔,而且散热腔分别连通控制系统主体的外侧,能更加全面的对控制系统主体的外侧进行散热,散热效果更佳。2、本技术中,通过在外壳的底部设置圆形的通风腔,增加了外侧空气和内部空气的流通效果,而且通风腔内设置的过滤网,能将外侧的灰尘过滤,两侧设置的散热孔,能加速空气的流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的通风腔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控制系统主体、3散热腔、4通风块、5支撑脚、6通风腔、7过滤网、8风扇、9主轴、10刮板、11粘尘棒、12通风孔、13助力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外壳1,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系统主体2,且控制系统主体2设置在外壳1内的上端,控制系统主体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散热腔3,散热腔3的两侧开设有通风孔12,且通风孔12活动穿过外壳1的内壁,并连通外侧,外壳1上固定连接有通风块4,且通风块4设置在通风孔12的表面,散热腔3内设置有风扇8,且风扇8设置在控制系统主体2的底部,风扇8通过主轴9活动安装在外壳1内的底部,且主轴9的两端垂直连接散热腔3的两侧内壁上,散热腔3内开设有通风腔6,且通风腔6穿过外壳1,并连通外侧,通风腔6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且通风腔6为圆形结构,通风腔6内设置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覆盖在通风腔6的表面,过滤网7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粘尘棒11和刮板10,且粘尘棒11和刮板10分别设置在过滤网7的表面,刮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轴9的表面,且另一端活动卡接在通风腔6的内壁上,粘尘棒11设置在过滤网7上靠近散热腔3的一侧面上,且粘尘棒11通过转杆活动连接,转杆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主轴9的表面,且转杆的另一端活动穿过粘尘棒11,并活动卡接在通风腔6的内壁上,主轴9的一端活动穿过通风腔6内的过滤网7,控制系统主体2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包括GPS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供电处理模块、存储模块和控制面板,散热腔3内安装有两组助力风扇13,且助力风扇13分别设置在风扇8的两侧,外壳1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两组支撑脚5,且支撑脚5设置在通风腔6的外侧。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主轴9带动风扇8转动,在风扇8转动的时候,主轴9同时带动粘尘棒11和刮板10在过滤网7的表面刮动,粘尘棒11为矽胶滚轮,粘尘棒11在过滤网7的表面转动,然后刮板10在过滤网7的另一侧刮动,从而能在风扇8将外侧的风吸入外壳1内的同时,过滤网7将灰尘过滤,表面不停刮动的刮板10,刮板10将过滤网7过滤的灰尘进行挂除,防止长期不能清理,造成过滤网7堵塞,影响进风效果,而且内部同时设置在粘尘棒11,能进一步的增加灰尘的清理效果,风扇8在转动的时候,散热腔3内空气流动,还可以带动助力风扇13转动,外壳1的两侧通过通风孔12将风排出,两侧的通风块4连通通风孔12,而且通风块4的开口在底部,防止灰尘直接落入通风口内,从而进入外壳1内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系统主体(2),且控制系统主体(2)设置在外壳(1)内的上端,所述控制系统主体(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散热腔(3),所述散热腔(3)内设置有风扇(8),且风扇(8)设置在控制系统主体(2)的底部,所述风扇(8)通过主轴(9)活动安装在外壳(1)内的底部,且主轴(9)的两端垂直连接散热腔(3)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散热腔(3)内开设有通风腔(6),且通风腔(6)穿过外壳(1),并连通外侧,所述通风腔(6)内设置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覆盖在通风腔(6)的表面,所述过滤网(7)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粘尘棒(11)和刮板(10),且粘尘棒(11)和刮板(10)分别设置在过滤网(7)的表面,所述主轴(9)的一端活动穿过通风腔(6)内的过滤网(7),所述控制系统主体(2)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散热腔(3)内安装有两组助力风扇(13),且助力风扇(13)分别设置在风扇(8)的两侧,所述外壳(1)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两组支撑脚(5),且支撑脚(5)设置在通风腔(6)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传感器控制的变压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控制系统主体(2),且控制系统主体(2)设置在外壳(1)内的上端,所述控制系统主体(2)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散热腔(3),所述散热腔(3)内设置有风扇(8),且风扇(8)设置在控制系统主体(2)的底部,所述风扇(8)通过主轴(9)活动安装在外壳(1)内的底部,且主轴(9)的两端垂直连接散热腔(3)的两侧内壁上,所述散热腔(3)内开设有通风腔(6),且通风腔(6)穿过外壳(1),并连通外侧,所述通风腔(6)内设置有过滤网(7),且过滤网(7)覆盖在通风腔(6)的表面,所述过滤网(7)的两侧分别活动设置有粘尘棒(11)和刮板(10),且粘尘棒(11)和刮板(10)分别设置在过滤网(7)的表面,所述主轴(9)的一端活动穿过通风腔(6)内的过滤网(7),所述控制系统主体(2)内设置有中央处理器,所述散热腔(3)内安装有两组助力风扇(13),且助力风扇(13)分别设置在风扇(8)的两侧,所述外壳(1)的底部垂直连接有两组支撑脚(5),且支撑脚(5)设置在通风腔(6)的外侧。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北斗变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