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36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31
本公开提供一种智能窗,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智能窗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层、电致变色层、电致发光层、第二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其中:衬底,该衬底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电致发光区域,第二区域为电致变色区域;第一区域为第二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第一电极层,设于衬底的表面上,且覆盖于衬底;电致变色层,形成于第一电极层上,且位于第二区域;电致发光层,形成于电致变色层上,且包括发光功能层,发光功能层在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第二电极层,形成于电致发光层上;第三电极层,形成于电致发光层上未被第二电极层覆盖的区域。本公开的智能窗可简化结构,降低智能窗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窗
本公开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窗。
技术介绍
在显示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因其具有自发光、高效率、色彩鲜艳、轻薄省电、可卷曲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可在窗户上贴附薄膜状的显示装置,以便显示图像或实现变色。在现有智能窗中,通过两个电极使发光材料发光,以显示图像,同时,通过另外两电极使发光材料变色,以实现窗户的变色。现有智能窗的结构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且厚度较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窗,可简化结构,降低厚度。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窗,包括:衬底,该衬底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电致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电致变色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的表面上,且覆盖于所述衬底;电致变色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电致发光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且包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该衬底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电致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电致变色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的表面上,且覆盖于所述衬底;电致变色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电致发光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且包括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二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发光层上;第三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发光层上未被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该衬底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电致发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电致变色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一部分区域;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衬底的表面上,且覆盖于所述衬底;电致变色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电致发光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且包括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二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发光层上;第三电极层,形成于所述电致发光层上未被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层同时覆盖于所述电致发光层上未被所述第二电极层覆盖的区域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材料至少包括电致变色材料,且该电致变色材料具有空穴注入功能,所述电致发光层还包括:空穴传输层,覆盖于所述电致变色层远离所述衬底的表面,所述发光功能层覆盖于所述空穴传输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空穴阻挡层,覆盖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表面及所述空穴传输层未被所述发光功能层覆盖的表面;电子传输层,覆盖于所述空穴阻挡层远离所述空穴传输层的表面;电子注入层,形成于所述电子传输层远离所述空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鑫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