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68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包括立柱,立柱上设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并排布置有数列条形框,每一列条形框内安装有遮光部件,条形框经由旋转导杆连接于固定框架,由旋转动力机构提供令条形框旋转的动力,固定框架表面靠近条形框一侧还设有限位部,用于由限位部限制条形框的旋转角度。通过可旋转的多个遮光部件的设置,令阳光棚的遮光部件能够切换至不同开闭状态,可方便的调节阳光棚笼罩范围内的阳光入射量;同时,遮光部件的具体设置可实现雨水的导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操作便利,结构简单,易于更换、维护,且利于不同类型湿地植物的生长,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

Dual-purpose outdoor sunshine shed structure for wetland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阳光棚结构,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
技术介绍
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全球碳循环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可以说,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中部分珍惜植物所必须的生存环境对阳光、雨水的供应量要求较为苛刻,针对目前的状况,即使搭建常规的阳光棚也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而有必要根据湿地保护的需求针对现有的阳光棚具进行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阳光棚无法适应较高的阳光和雨水的调节度需求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并排布置有数列条形框,每一列所述条形框内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安装有遮光部件;所述条形框经由旋转导杆连接于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设置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导杆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连接,用于由旋转动力机构提供令条形框旋转的动力;所述固定框架表面靠近条形框一侧还设有限位部,用于由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条形框的旋转角度;所述立柱、所述固定框架及所述条形框表面涂覆防锈漆和沥青。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遮光部件为适应于条形框的平面形,且所述遮光部件表面具有凹陷的导水槽。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遮光部件为适应于条形框的平面形,且所述遮光部件的厚度在沿所述旋转导杆的方向上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递减。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遮光部件为不透明遮光板。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遮光部件的材质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遮光部件的材质为可调光玻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立柱上设有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并排布置有数列条形框,每一列所述条形框内安装有遮光部件,条形框经由旋转导杆连接于固定框架,旋转导杆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连接,旋转动力机构能够提供令条形框旋转的动力,上述可旋转的遮光部件的设置,可令阳光棚的遮光部件切换至不同状态,方便的调节阳光棚笼罩范围内的阳光入射量;还可为遮光部件设置相应排水结构,使阳光棚能够在下雨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可满足植物对阳光、雨水的不同需求;此外,立柱、固定框架及条形框表面涂覆防锈漆和沥青,避免设备在湿地环境中受到腐蚀。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操作便利,且结构简单,易于更换、维护,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条形框、遮光部件与固定框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结构的A-A向剖视图;图中,1为立柱、2为固定框架、3为条形框、4为遮光部件、5为旋转导杆、6为限位部、7为导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并排布置有数列条形框,每一列所述条形框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安装有遮光部件,所述条形框经由旋转导杆连接于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设置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导杆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连接,用于由旋转动力机构提供令条形框旋转的动力;所述固定框架表面靠近条形框一侧还设有限位部,用于由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条形框的旋转角度,可旋转的遮光部件的设置,可令阳光棚的遮光部件切换至开启、半开启或关闭等多种不同状态,方便的调节阳光棚笼罩范围内的阳光入射量;而为了避免设备在湿地环境中受到腐蚀,可在立柱、所述固定框架及所述条形框表面涂覆防锈漆和沥青。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结构实现了阳光入射量的简便易调,能够很容易满足植物较高的阳光调节度需求,并能够一定程度上应对突发性的不利气候条件。正如上述所提到的,为提高阳光棚应对不同气候条件时的调节能力,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遮光部件为适应于所述条形框的平面形,且所述遮光部件表面具有凹陷的导水槽,所述多个遮光部件的导水槽相互拼接并连接通向地面的汇集管道,遭遇大雨或经历延绵不绝的雨季时,落在遮光部件上的雨水可沿导水槽导至远处地面,使阳光棚在降雨气候时还能对阳光棚范围内的进雨量进行调节。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为实现雨水的导流,还可设置所述遮光部件为适应于所述条形框的平面形,且所述遮光部件的厚度在沿所述旋转导杆的方向上由一侧向另一侧逐渐递减,雨水则能够沿遮光部件非水平的平面导出阳光棚范围。根据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根据不同植物对阳光的需要程度,可对遮光部件的遮光性进行选择,如:用于畏惧阳光直射的植物时,可设置所述遮光部件为不透明遮光板;用于喜爱阳光的植物时,可设置所述遮光部件的材质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进一步的,为适应时明时暗的需求,也可选用可调光玻璃作为遮光部件材料。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在通常情况下,可利用旋转部件将数列条形框及其上的遮光部件旋转至接近竖直状态,以利于阳光照射;在阳光强烈时,可利用旋转部件将数列条形框及其上的遮光部件旋转成水平状态,对阳光进行遮挡;下雨时,由于遮光部件上导水槽或遮光部件本身形状的设置,雨水被遮挡并引流至阳光棚外;对阳光需求时常变化时,选择可调光玻璃作为遮光部件的材料,能够大大提升遮光能力的变化程度,从而很大程度上满足较为苛刻的光亮度需求。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上设有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内并排布置有数列条形框(3),每一列所述条形框(3)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安装有遮光部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框(3)经由旋转导杆(5)连接于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内设置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导杆(5)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连接,用于由旋转动力机构提供令条形框旋转的动力;所述固定框架表面靠近条形框一侧还设有限位部(6),用于由所述限位部(6)限制所述条形框(3)的旋转角度;所述立柱(1)、所述固定框架(2)及所述条形框(3)表面涂覆防锈漆和沥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上设有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内并排布置有数列条形框(3),每一列所述条形框(3)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内安装有遮光部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框(3)经由旋转导杆(5)连接于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内设置旋转动力机构,所述旋转导杆(5)与所述旋转动力机构连接,用于由旋转动力机构提供令条形框旋转的动力;所述固定框架表面靠近条形框一侧还设有限位部(6),用于由所述限位部(6)限制所述条形框(3)的旋转角度;所述立柱(1)、所述固定框架(2)及所述条形框(3)表面涂覆防锈漆和沥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湿地保护的两用室外阳光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件(4)为适应于所述条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妙夫
申请(专利权)人:苗夫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