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式机械蓄能激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态测试实验
,具体来说,是可移动式激振系统。
技术介绍
模态测试实验是分析零部件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实验手段。而激振系统的主要功用为按一定形式与大小对被测工件冲击加载冲击振动。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激振系统包含固定式激振器或移动式激振系统。其中,移动式激振系统由于其具有便携性好,测试过程灵活方便等特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现阶段,工程测试上运用较多的移动式激振系统以力锤为主。测试过程中,实验者手持力锤对工件进行单次敲击,从而完成对被测工件的激振。而力锤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敲击过程中,其敲击瞬间的方向与力度均会对测试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且在力锤敲击被测工件后,操作人员应快速收回力锤,防止对工件造成“双击”影响测试结果。从而,传统力锤操作对操作人员具有很高的要求。存在操作难度大,敲击力量控制困难,难以把握敲击方向与敲击位置,操作效率低下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机械蓄能激振器,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可控性好,对操作人员要求较低,且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双击”现象,从而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式机械蓄能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分:具有伸缩活动腔(7a)的本体主座(7);活动贯穿本体主座(7)并穿过伸缩活动腔(7a)的、且两端部均外露的主滑杆(3);与主滑杆(3)同轴结合的、且在伸缩活动腔(7a)内活动的齿面滑块(5);安装在主滑杆(3)冲击端的加速度传感组件;与本体主座(7)下侧相结合的、内置有激发机构的机匣(20);与机匣(20)外壁相连的手持柄(21);蓄能系统;缓冲系统;平面定位系统;其中,上述加速度传感组件包括锤击头(1)、与分析仪器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2),所述锤击头(1)、加速度传感器(2)、主滑杆(3)冲击端沿主滑杆(3)长度方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机械蓄能激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部分:具有伸缩活动腔(7a)的本体主座(7);活动贯穿本体主座(7)并穿过伸缩活动腔(7a)的、且两端部均外露的主滑杆(3);与主滑杆(3)同轴结合的、且在伸缩活动腔(7a)内活动的齿面滑块(5);安装在主滑杆(3)冲击端的加速度传感组件;与本体主座(7)下侧相结合的、内置有激发机构的机匣(20);与机匣(20)外壁相连的手持柄(21);蓄能系统;缓冲系统;平面定位系统;其中,上述加速度传感组件包括锤击头(1)、与分析仪器连接的加速度传感器(2),所述锤击头(1)、加速度传感器(2)、主滑杆(3)冲击端沿主滑杆(3)长度方向由前向后依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齿面滑块(5)的外表面布置有若干沿齿面滑块(5)轴线方向均布的齿牙(5a),任意相邻两个齿牙(5a)之间形成齿槽(5b),所述激发机构与齿面滑块(5)的若干齿槽(5b)选择性锁定配合;所述蓄能系统包括操作手柄(4)、蓄能弹簧(6)、调整尾座(8),所述操作手柄(4)安装在主滑杆(3)的操纵端,所述调整尾座(8)螺纹套装在本体主座(7)的临操作手柄(4)一端且封住伸缩活动腔(7a),所述主滑杆(3)活动穿装调整尾座(8),所述本体主座(7)上安装有封住伸缩活动腔(7a)的前端盖(9),所述蓄能弹簧(6)套装在主滑杆(3)上,所述蓄能弹簧(6)一端与调整尾座(8)连接,所述蓄能弹簧(6)另一端在蓄能时抵触齿面滑块(5);所述缓冲系统包括内置于伸缩活动腔(7a)中的分隔活塞(10),所述分隔活塞(10)套装在主滑杆(3)上且可沿主滑杆(3)轴向移动,所述分隔活塞(10)将伸缩活动腔(7a)中齿面滑块(5)之前的部分分隔为高压缓冲腔(7c)、低压缓冲腔(7b),所述高压缓冲腔(7c)、低压缓冲腔(7b)由前往后依次排布;所述平面定位系统包括定位环(12)、定位环气缸(13)、内置弹簧(14)、通气通道(15),所述定位环气缸(13)的缸筒与本体主座(7)的前部结合为一体,所述定位环气缸(13)的活塞杆朝向本体主座(7)的前部,所述定位环(12)安装在定位环气缸(13)的活塞杆上,所述定位环(12)的轴线与主滑杆(3)的轴线重合,所述定位环(12)正对加速度传感组件并且可容加速度传感组件活动穿过,所述内置弹簧(14)置于定位环气缸(13)的缸筒无杆腔,所述内置弹簧(14)两端分别连接定位环气缸(13)的活塞和定位环气缸(13)的缸筒内壁,所述通气通道(15)的一端接通低压缓冲腔(7b),所述通气通道(15)的另一端接通定位环气缸(13)的缸筒有杆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机械蓄能激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机构包括阻铁(17)、阻铁枢轴(18)、复位弹簧(19)、扳机(16),所述阻铁(17)通过阻铁枢轴(18)转动连接在机匣(20)之内,所述阻铁(17)的锁定端上侧设置有锁定时正对且插入齿面滑块(5)的其中一个齿槽(5b)的锁定勾部(17a),所述本体主座(7)上设有与伸缩活动腔(7a)、机匣(20)内腔连通的锁定让位孔(7d),所述锁定让位孔(7d)正对锁定勾部(17a),所述阻铁(17)的锁定端下侧通过复位弹簧(19)与机匣(20)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扳机(16)转动设置在机匣(20)上且用于驱使阻铁(17)转动,所述扳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东,孙裴,郭辉,刘宁宁,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