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43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设备。泵体组件包括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第三结构体和主轴,主轴依次穿过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和第三结构体,其中,泵体组件包括多条润滑油路,多条润滑油路至少包括:第一润滑油路,第一润滑油路经过第二结构件、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三结构件、第二结构件、滚动体组件的滚动体;第二润滑油路,第二润滑油路经过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泄压槽;第三润滑油路,第三润滑油路经过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件、滚动轴承组件的滚动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润滑油路无法满足泵体润滑需求的问题。

Pump body components, compressors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ump body component, a compressor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The pump body consists of the first structure body, the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the second structure body, the third structure body and the main shaft. The main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structure body, the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the second structure body and the third structure body in turn. The pump body consists of multiple lubricating oil paths, and the plurality of lubricating oil paths includes at least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path, and the first lubricating oil path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structure part and the main shaft. The slider back pressure chamber of the rotor structure, the third structural part, the second structural part and the rolling element of the rolling element; the second lubricating oil path, the second lubricating oil path passes through the slider back pressure chamber of the spindle rotor structure, the first relief groove of the first structural body; the third lubricating oil path, the third lubricating oil path passes through the slider back pressure chamber, the first structural part and the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of the spindle rotor structure. Rolling body.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lubricating oil circuit of the pump body component in the prior art can not meet the lubricating demand of the pump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旋叶式压缩机的油路一方面要保证摩擦副的润滑,另一方面由于旋叶式压缩机的特殊结构需要通过油路给运动叶片提供背压以防止叶片脱离气缸。因此旋叶式压缩机的油路设计及油量分配对压缩机的综合性能影响尤为重要。目前,这种形式的压缩机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由于法兰的限制,轴承滚动体在滚道上运动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出,而散热不良则会造成压缩机吸气被加热,从而影响压缩机性能;轴承的润滑是单纯靠泵体腔内气体所携带的油泄漏到轴承滚道内的方式实现的,因此轴承滚道内润滑油的量过小,致使轴承润滑不良、发热兖州,从而造成轴承失效。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泵体组件的润滑油路无法满足泵体润滑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润滑油路无法满足泵体润滑需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第三结构体和主轴,主轴依次穿过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和第三结构体,其中,泵体组件包括多条润滑油路,多条润滑油路至少包括:第一润滑油路,第一润滑油路经过第二结构件、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三结构件、第二结构件、滚动体组件的滚动体;第二润滑油路,第二润滑油路经过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泄压槽;第三润滑油路,第三润滑油路经过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件、滚动轴承组件的滚动体。进一步地,第一润滑油路由主轴的主轴中心孔、与主轴的主轴油孔、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背压槽、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泄压槽、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第一油槽、第三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体第一油孔、第三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体第二油孔、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油孔、滚动轴承组件的滚动体、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第二油槽、滚动轴承组件的外圈油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一油孔回到油池。进一步地,第二润滑油路由主轴的主轴中心孔、与主轴的主轴油孔、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背压槽、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背压槽、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泄压槽、第一结构体的螺旋槽回到油池。进一步地,第三润滑油路由主轴的主轴中心孔、与主轴的主轴油孔、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背压槽、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背压槽、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二油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三油孔、滚动轴承组件的滚动体、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第二油槽、滚动轴承组件的外圈油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一油孔回到油池。进一步地,第一结构体位于滚动轴承组件的上方;或者第三结构体位于滚动轴承组件的上方。进一步地,第一结构体是上法兰、第二结构体是下法兰,第三结构体是盖板。进一步地,主轴的直径d0与主轴的主轴中心孔的直径d1之间的关系满足:0.2d0≤d1≤0.5d0。进一步地,主轴的主轴油孔的直径d2与主轴的主轴中心孔的直径d1之间的关系满足:0.15d1≤d2≤0.6d1。进一步地,主轴的主轴中心孔的直径d1、第三结构体第一油孔的直径d3、第三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体第二油孔的直径d4与第二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体油孔的直径d5之间的关系满足:0.1d1≤d3≤d4≤d5≤0.3d1。进一步地,主轴的主轴油孔的直径d2、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二油孔的直径d6、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三油孔的直径d7之间的关系满足:0.3d2≤d6≤d7≤d2。进一步地,第三结构体第一油孔的直径d3、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三油孔的直径d7与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第一油孔的直径d8之间的关系满足:0.125(d3^2+d7^2)^0.5≤d8≤(d3^2+d7^2)^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权上述的压缩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泵体组件包括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第三结构体和主轴,主轴依次穿过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和第三结构体,其中,泵体组件包括多条润滑油路,多条润滑油路至少包括:第一润滑油路、第二润滑油路及第三润滑油路;第一润滑油路经过第二结构件、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三结构件、第二结构件、滚动体组件的滚动体;第二润滑油路经过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体泄压槽;第三润滑油路经过主轴的转子结构的滑片背压腔、第一结构件、滚动轴承组件的滚动体。在使用上述结构的泵体组件时,通过将滚动轴承组件设置在第一结构体和第二结构体之间,并分别设置能够将第一结构体、滚动轴承组件、第二结构体和第三结构体连通的润滑油路,能够有效地满足泵体的润滑和散热需求。同时,这样设置还能够提供稳定的背压,以满足各摩擦副的润滑的需求。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处于油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A处的放大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中的上法兰的透视图;图9示出了图8中的泵体组件中的上法兰的俯视图;图10示出了图8中的泵体组件中的上法兰的剖视图;图11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中的下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泵体组件中的下法兰的俯视图;图13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在两种不同工况下A6/A3与COP的关系曲线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结构体;11、第一结构体泄压槽;12、第一结构体第一油孔;13、第一结构体背压槽;15、螺旋槽;16、第一结构体第二油孔;17、第一结构体第三油孔;20、滚动轴承组件;21、滚动体;22、外圈油孔;23、轴承外圈;24、轴承内圈;30、第二结构体;31、第二结构体背压槽;32、第二结构体泄压槽;33、第二结构体第一油槽;34、第二结构体油孔;35、第二结构体第二油槽;40、第三结构体;41、第三结构体第一油孔;42、第三结构体第二油孔;50、主轴;51、转子结构;52、滑片背压腔;53、主轴中心孔;54、滑片槽;55、主轴油孔;60、滑片;70、第一腔室;71、第二腔室;72、第三腔室;73、第四腔室;74、空腔;80、油泵;90、油池。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体(10)、滚动轴承组件(20)、第二结构体(30)、第三结构体(40)和主轴(50),所述主轴(5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结构体(10)、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所述第二结构体(30)和所述第三结构体(40),其中,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多条润滑油路,所述多条润滑油路至少包括:第一润滑油路,所述第一润滑油路经过所述第二结构体(30)、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三结构体(40)、所述第二结构体(30)、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的滚动体(21);第二润滑油路,所述第二润滑油路经过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一结构体(10)的第一结构体泄压槽(11);第三润滑油路,所述第三润滑油路经过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一结构体(10)、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的滚动体(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体(10)、滚动轴承组件(20)、第二结构体(30)、第三结构体(40)和主轴(50),所述主轴(5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结构体(10)、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所述第二结构体(30)和所述第三结构体(40),其中,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多条润滑油路,所述多条润滑油路至少包括:第一润滑油路,所述第一润滑油路经过所述第二结构体(30)、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三结构体(40)、所述第二结构体(30)、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的滚动体(21);第二润滑油路,所述第二润滑油路经过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一结构体(10)的第一结构体泄压槽(11);第三润滑油路,所述第三润滑油路经过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一结构体(10)、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的滚动体(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润滑油路由所述主轴(50)的主轴中心孔(53)、与所述主轴(50)的主轴油孔(55)、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背压槽(31)、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泄压槽(32)、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第一油槽(33)、所述第三结构体(40)的第三结构体第一油孔(41)、所述第三结构体(40)的第三结构体第二油孔(42)、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油孔(34)、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的滚动体(21)、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第二油槽(35)、所述滚动轴承组件(20)的外圈油孔(22)、所述第一结构体(10)的第一结构体第一油孔(12)回到油池(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润滑油路由所述主轴(50)的主轴中心孔(53)、与所述主轴(50)的主轴油孔(55)、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背压槽(31)、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52)、所述第一结构体(10)的第一结构体背压槽(13)、所述第一结构体(10)的第一结构体泄压槽(11)、所述第一结构体(10)的螺旋槽(15)回到油池(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润滑油路由所述主轴(50)的主轴中心孔(53)、与所述主轴(50)的主轴油孔(55)、所述第二结构体(30)的第二结构体背压槽(31)、所述主轴(50)的转子结构(51)的滑片背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魏会军徐嘉邓丽颖杨国蟒梁社兵万鹏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