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ipe well drainage method for foundation pi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mbined with light well point drainage, including four steps: geological data acquisi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sign and check of pipe well layout scheme, water output check of pipe well an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of pipe wel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raina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one hand,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simplifies the construction amount of drainag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operation cost of drainage construction and drainage op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rainage operation of foundation pit,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drainage 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operation.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属水利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针对码头、堤坝等水利建筑进行施工作业时,在开挖基坑施工中,由于基坑位置与地表水体间距离较进,因此导致基坑施工位置的地下水水位相对较高,一方面极易造成地表水渗透至基坑内,另一方面造成地下水水位高于基坑底部,从而造成基坑内积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基坑施工的效率和基坑施工质量,而针对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水泵抽排等方式进行基坑排水,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但这种施工排水方式的作业难度大,施工成本高且排水效率相对低下,因此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同时当前采用的排水方式也会基坑结构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导致基坑施工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均受到极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基坑排水施工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坑地质数据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坑地质数据采集,首先获取待施工建筑的基坑与深度、面积、与相邻地表水体间间距、与相邻地表水体间水头差等施工数据,然后获取建设基坑位置的地质结构数据,同时获取基坑对应位置地下水水位在施工前至少连续6个月内的水位变化数据、地表降水量数据及地表蒸发量数据,最后对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绘制数据统计列表和基坑施工位置地质剖面图;第二步,设计校核管井布局方案,首先根据第一步获取基坑的平面形状、大小、开挖深度、水位降落漏斗影响半径及土层渗透系数,并依据建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坑地质数据采集,首先获取待施工建筑的基坑与深度、面积、与相邻地表水体间间距、与相邻地表水体间水头差等施工数据,然后获取建设基坑位置的地质结构数据,同时获取基坑对应位置地下水水位在施工前至少连续6个月内的水位变化数据、地表降水量数据及地表蒸发量数据,最后对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绘制数据统计列表和基坑施工位置地质剖面图;第二步,设计校核管井布局方案,首先根据第一步获取基坑的平面形状、大小、开挖深度、水位降落漏斗影响半径及土层渗透系数,并依据建筑物基础及基坑开挖边线的要求,结合降水曲线坡比计算降落漏斗区影响半径,使降低后的地下水位低于基底高程0.5~1.0m,并沿基坑外缘1.0~2.0m位置布置;然后根据第一步获取建筑物基础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降水范围和降水深度确定管井间距为10~20m;最后据已确定的布井位置,按水位降落漏斗区的降水曲线顶面必须低于基底高程0.5~1.0m来反求井底水面线,从而可得出井底水面线高程;第三步,管井出水量校核,根据地下水类型、补给条件、降水井的完整性以及布井方式选择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为:式中:Q为基坑出水量(m3/d);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m);S为基坑设计水位降深值(m);R为抽水影响半径(m);r0为基坑范围的引用半径(m);其中,对于长宽比不大于5的矩形基坑,可将其简化为一个假想半径为r0的圆形井,则按下式计算:其中,式中A为基坑管井所包围的平面面积;抽水影响半径R做现场井点抽水试验确定,无条件时按照下式计算:第四步,管井施工作业,完成第三步作业后,首先完成待施工建筑的基坑建设,并在进行待施工建筑的基坑建设的同时,根据第二部和第三步获得的数据首先进行管井施工建设,然后在施工完成管井施工后进行轻型井点施工,并在完成轻型井点施工后接通总管和抽水系统,进行试抽,检查抽水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管井深度要大于设计井的降水深度或进入非含水层中3~5m。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水利工程基坑管井结合轻型井点降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步中,管井施工的具体方法为:S1,成孔:管井造孔可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喜武,陈学东,任玉彬,周治刚,吴保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