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26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板,所述的护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的侧边相连接,护板上设置有手提环,护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移动,使用便捷,可隔离开加工车间成摞堆放的板体,防止板角剐蹭伤害人员和车辆;设置有反光条和反光板,可警示车辆行人,提升安全性。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Plate Corn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the corner of a plate body, which comprises a guard plate. The number of guard plates is two, the side edges of the two guard plates are connected, the guar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and-held r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guar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the cost is low, the movement is easy,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and the stacked plate body of the processing workshop can be separated to prevent the corner from rubbing. Injury to people and vehicles; Reflector bars and reflectors are installed to warn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and improv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体角部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产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板体角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金属、木头等各种板体的生产加工车间经常会看到成摞堆放的板体,由于车间内空间大小的缘故,这些板体一般都不做任何隔离措施地堆放在过道的两侧,这使得板体尖锐的角部也朝向过道,往来的工作人员和车辆稍不留意就会剐蹭到,造成人员伤害或车辆的损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设计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使用便捷,防护性能良好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使用便捷,防护性能良好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板,所述的护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的侧边相连接,护板上设置有手提环,护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两个护板的侧边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两个护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护板为长方形板体结构,两个护板的侧边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手提环为环形结构,手提环设置在护板的上方,手提环的底部与护板的顶部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手提环为开设在护板上部的条形通孔,手提环在护板的上部居中设置。所述的支撑板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支撑板与护板相垂直,支撑板的侧边与护板的底边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护板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反光板,反光板的背部通过螺栓与护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板的外侧面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反光条,反光条的背部通过粘合剂与护板的外侧相粘接。所述的支撑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片,防滑片为圆形橡胶片,防滑片与支撑板的底部相粘接。所述的护板的高度为40cm-100cm,护板的宽度为20cm-40cm。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以下积极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移动,使用便捷,可隔离开加工车间成摞堆放的板体,防止板角剐蹭伤害人员和车辆;设置有反光条和反光板,可警示车辆行人,提升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来更加清楚的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5所示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板1,所述的护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1的侧边相连接,护板1上设置有手提环2,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的两个护板1的侧边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两个护板1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手提环2为开设在护板1上部的条形通孔,手提环2在护板1的上部居中设置。所述的支撑板3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支撑板3与护板1相垂直,支撑板3的侧边与护板1的底边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护板1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反光板4,反光板4的背部通过螺栓与护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板1外侧面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反光条5,反光条5的背部通过粘合剂与护板1的外侧相粘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片6,防滑片6为圆形橡胶片,防滑片6与支撑板3的底部相粘接。所述的护板1的高度为40cm-100cm,护板的宽度为20cm-40cm。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成一体的护板1可以通过一块金属板折弯90°得到,或是通过焊接等工艺将两个护板1呈90°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时放置在板角处即可隔离板体,防止板角剐蹭伤害人员和车辆,使用便捷,提升车间安全性;设置有反光条5和反光板4,可警示车辆行人,进一步的提升安全性;手提环2开设在护板1上便于生产,节省制作成本,通过手提环2可便于移动本装置;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可提升本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滑片6在放置时避免本装置发生滑动。实施例2:如图1、3和5所示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板1,所述的护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1的侧边相连接,护板1上设置有手提环2,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的护板1为长方形板体结构,两个护板1的侧边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手提环2为开设在护板1上部的条形通孔,手提环2在护板1的上部居中设置。所述的支撑板3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支撑板3与护板1相垂直,支撑板3的侧边与护板1的底边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护板1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反光板4,反光板4的背部通过螺栓与护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板1外侧面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反光条5,反光条5的背部通过粘合剂与护板1的外侧相粘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片6,防滑片6为圆形橡胶片,防滑片6与支撑板3的底部相粘接。所述的护板1的高度为40cm-100cm,护板的宽度为20cm-40cm。本实施例为本技术的最优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两个护板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合页,两个护板1通过合页相连接,两个护板1之间的夹角可以随意调整以适用于板角角度不同的钢板,并且两个护板1在收纳或移动时,可以将两个护板1的内侧面相对折,便于移动与存储。两个护板1之间通过合页相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手提环2可便于移动;使用时放置在板角处即可隔离板体,防止板角剐蹭伤害人员和车辆,使用便捷,提升车间安全性;设置有反光条5和反光板4,可警示车辆行人,进一步的提升安全性;手提环2开设在护板1上便于生产,节省制作成本,通过手提环2可便于移动本装置;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可提升本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滑片6在放置时避免本装置发生滑动。实施例3:如图2和5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板1,所述的护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1的侧边相连接,护板1上设置有手提环2,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的两个护板1的侧边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两个护板1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的手提环2为环形结构,手提环2设置在护板1的上方,手提环2的底部与护板1的顶部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支撑板3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支撑板3与护板1相垂直,支撑板3的侧边与护板1的底边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护板1的外侧面的中部设置有反光板4,反光板4的背部通过螺栓与护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板1外侧面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反光条5,反光条5的背部通过粘合剂与护板1的外侧相粘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防滑片6,防滑片6为圆形橡胶片,防滑片6与支撑板3的底部相粘接。所述的护板1的高度为40cm-100cm,护板的宽度为20cm-40cm。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成一体的护板1可以通过一块金属板折弯90°得到,或是通过焊接等工艺将两个护板1呈90°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时放置在板角处即可隔离板体,防止板角剐蹭伤害人员和车辆,使用便捷,提升车间安全性;设置有反光条5和反光板4,可警示车辆行人,进一步的提升安全性;手提环2设置在护板1的上部,便于提起,通过手提环2可便于移动本装置;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可提升本装置放置时的稳定性,防滑片6在放置时避免本装置发生滑动。实施例4:如图2、4和5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包括护板1,所述的护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1的侧边相连接,护板1上设置有手提环2,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的护板1为长方形板体结构,两个护板1的侧边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手提环2为环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1),所述的护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1)的侧边相连接,护板(1)上设置有手提环(2),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1),所述的护板(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护板(1)的侧边相连接,护板(1)上设置有手提环(2),护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护板(1)的侧边固定连接成一体结构,两个护板(1)之间的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板(1)为长方形板体结构,两个护板(1)的侧边通过铰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提环(2)为环形结构,手提环(2)设置在护板(1)的上方,手提环(2)的底部与护板(1)的顶部连接成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角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提环(2)为开设在护板(1)上部的条形通孔,手提环(2)在护板(1)的上部居中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柏贤钱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博源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