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轮组件及智能自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18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轮组件及智能自移动设备,该驱动轮组件包括:轮子、壳体驱动轮支架和弹性件,所述轮子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与所述驱动轮支架枢转地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和所述壳体的顶面之间,所述壳体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靠近,从而减小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所述弹性件能向所述壳体施加作用力,以在所述外力减小或消失时使所述壳体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下转动,从而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远离而增大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轮组件简化了驱动组件的后期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自移动设备具有类似的优点。

Drive Wheel Components and Intelligent Self-mobile Devic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ing wheel assembly and an intelligent self-mobile device. The driving wheel assembly includes a wheel, a housing driving wheel bracket and an elastic member, the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housing, the housing is pivotally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wheel bracket, and the elastic me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driving wheel bracket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housing, and the housing can be subjected to external forces. Under the action of rotating upwards relative to the driving wheel bracket, the shell and the driving wheel bracket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thereby reducing the height of the driving wheel assembly; the elastic member can exert a force on the shell to rotate downward relative to the driving wheel bracket when the external force decreases or disappears, thereby removing the shell and the driving wheel bracket from each other. The height of the driving wheel assembly is increased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driving wheel assembly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later installation of the driving component is simplified. The smart self-mobile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utility model has similar advanta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轮组件及智能自移动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轮组件及智能自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自移动装置对于移动的平稳性和越障能力均有着较高要求,这就要求其驱动轮结构除了要满足装置移动的需求,还要求驱动轮有一定的自主调节高度的能力,以保证机器在运动过程中能在表面不平整的地面平稳运行,并且有一定高度的越障能力。然而,目前的自移动装置的驱动轮结构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够好,且目前大部分的驱动轮结构装配较为复杂、高度空间占用也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驱动轮组件及智能自移动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驱动轮组件,其包括:轮子;壳体,所述轮子通过传动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能在所述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驱动轮支架,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位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之上,且所述壳体与所述驱动轮支架枢转地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和所述壳体的顶面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时保持一端与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面接触;其中,所述壳体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靠近,从而减小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所述弹性件能向所述壳体施加作用力,以在所述外力减小或消失时使所述壳体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下转动,从而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远离而增大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弹性件安装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弹性件安装部上。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面还设置有围绕所述弹性件安装部的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弹性件进行限位。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呈圆形状。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簧。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传动轴依次传动连接。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驱动机构安装部和传动机构安装部。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安装部的上表面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之间。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用于罩住部分所述轮子的轮罩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轮罩部的上表面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之间。根据本技术的驱动轮组件,简化了驱动轮后期组装的工序,提高装配效率,降低装配成本;并且,驱动轮组件的自主调节高度功能是通过弹性件来实现,该弹性件具有高可靠性、高寿命的特点,确保了驱动轮组件的整体可靠性,同时弹性件的力度和尺寸精确可调也能保证驱动轮自主调节高度的力度和精确度;最后,本技术的驱动轮组件的转动轴靠近驱动轮租金的中心设置,因此可适当降低整个组件在高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智能自移动设备,其包括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驱动轮组件。根据本技术的智能自移动设备,因为具有上述驱动轮组件,因此具有类似的优点。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轮组件示意性立体结构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驱动轮组件的分解图;图3示出图1所示的驱动轮组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轮组件的分解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驱动轮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弹性件处于未压缩状态;图6示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驱动轮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所述弹性件处于最大压缩状态;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驱动轮组件的转动轴位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技术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技术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轮组件100,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轮组件100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轮组件100包括轮子1、壳体2、驱动轮支架3和支架盖4,轮子1安装在壳体2上,壳体2与驱动轮支架3枢转地连接,支架盖4与驱动轮支架3共同构成容纳部分壳体2的空间,并且与壳体2一起对轮子1起到一定限位作用。在壳体2的顶面和驱动轮支架3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见图2和图4),用于调节壳体2和驱动轮支架3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驱动轮组件100的高度。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轮组件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的驱动机构6(见图2-图4)和传动机构(未示出),驱动机构6和传动机构以及轮子1依次传动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机构6的驱动带动轮子1转动。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轮组件100的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详细描述。请参考图2至图4,轮子1呈圆形,其可以由轮胎和轮毂等构成。轮子1安装在壳体2上后实现与驱动机构6和传动机构的传动连接,从而在驱动机构6和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壳体2包括用于安装驱动驱动机构6的驱动机构安装部21、用于安装传动机构的传动机构安装部22、用于罩住部分轮子1的轮罩部23、用于防尘的防尘罩24和用于安装转动轴7的转动轴安装部25以及用于与轮子1传动连接的传动轴26。驱动机构安装部21和轮罩部23连接,且并排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壳体,所述轮子通过传动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能在所述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驱动轮支架,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位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之上,且所述壳体与所述驱动轮支架枢转地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和所述壳体的顶面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时保持一端与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面接触;其中,所述壳体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靠近,从而减小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所述弹性件能向所述壳体施加作用力,以在所述外力减小或消失时使所述壳体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下转动,从而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远离而增大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壳体,所述轮子通过传动轴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且能在所述传动轴的带动下转动;驱动轮支架,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位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之上,且所述壳体与所述驱动轮支架枢转地连接;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和所述壳体的顶面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时保持一端与所述驱动轮支架的顶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面接触;其中,所述壳体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靠近,从而减小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所述弹性件能向所述壳体施加作用力,以在所述外力减小或消失时使所述壳体相对所述驱动轮支架向下转动,从而使所述壳体和所述驱动轮支架相互远离而增大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弹性件安装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弹性件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江赵冰李明月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