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799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包括底板和外箱,所述外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外箱并延伸至外箱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加工技术领域。该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通过螺纹杆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外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可以连续对新材料进行打孔,伸缩杆使打孔深度更精确,通过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外箱的左侧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传动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的表面均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及实用性。

A New Material Drilling Device for Continuous Drill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material punching device which can continuously punch holes,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and an outer box. The top of one side of the outer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motor, and one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moto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crew rod. The screw rod runs through the outer box far from one end of the first motor and extends to the inside of the outer box.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ew material processing. \u3002 The new material punching device can continuously punch holes through the two sides of the surface of the screw rod and the internal thread located in the outer box connected with sliding blocks. The bottom of the movable rod is fixed with expansion rods, which can continuously punch holes in the new material. The expansion rods make the drilling depth more accurate.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re fixed successively through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outer box from the front to the back.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transmission motor, the surfaces of the two second belt pulleys and the first belt pulley are all connected by the conveyor belt drive, thus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材料加工
,具体为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金属玻璃)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磁、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近几年,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种类日益增多,而新材料的性能也会有所变化,新材料加工的过程中,会用到打孔装置,现有的打孔装置需要先将待打孔材料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再进行打孔,无法连续打孔,且工人近距离拿取材料,极易被钻头误伤,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解决了无法连续打孔,危险系数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包括底板和外箱,所述外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外箱并延伸至外箱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外箱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外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顶部通过横滑轨与外箱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并且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贯穿活动块并延伸至活动块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并且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头,所述活动块的背面通过竖滑轨与外箱内壁的背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外箱的左侧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传动电机,所述底板顶部的正面与背面且位于外箱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优选的,所述传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传动电机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并且第二转动杆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的表面均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外箱内壁的底部且位于工作头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所述外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通过螺纹杆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外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两个连接杆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并且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头,螺纹杆转动,使两个滑动块相对或相向运动,从而控制活动块的高度,带动工作头上下移动,使其可以连续对新材料进行打孔,伸缩杆对工作头的高度进行微调,使打孔深度更精确。(2)、该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通过底板的顶部且位于外箱的左侧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传动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的表面均通过输送带传动连接,待打孔材料通过输送带进入外箱内部进行打孔,再通过输送带输送出外箱,提高自动化程度,外箱将工作台隔离,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输送带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板、2外箱、3第一电机、4螺纹杆、5滑动块、6连接杆、7活动块、8凹槽、9第二电机、10活动杆、11伸缩杆、12工作头、13第一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5传动电机、16固定板、17第一转动杆、18第一皮带轮、19第二转动杆、20第二皮带轮、21输送带、22支撑块、23工作台、24观察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包括底板1和外箱2,外箱2内壁的底部且位于工作头12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2,支撑块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3,由于输送带21支撑不了新材料打孔时产生的压力,所以工作台23对打孔时的材料起到支撑作用,外箱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24,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外箱2的左侧从前往后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3、第二支撑板14和传动电机15,传动电机15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7,第一转动杆17远离传动电机15的一端贯穿第二支撑板14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14的底部,第一转动杆17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13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17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8,底板1顶部的正面与背面且位于外箱2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两个固定板16相对的一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9,并且第二转动杆19表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0,两个第二皮带轮20与第一皮带轮18的表面均通过输送带21传动连接,外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并且第一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贯穿外箱2并延伸至外箱2的内部,螺纹杆4的一端与外箱2内壁的左侧转动连接,螺纹杆4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外箱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5,两个滑动块5的顶部通过横滑轨与外箱2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横滑轨防止滑动块5发生转动,两个滑动块5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并且两个连接杆6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7,活动块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并且凹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有电机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第二电机9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1,对工作头12的高度进行微调,提高打孔精度,并且伸缩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头12,活动块7的背面通过竖滑轨与外箱2内壁的背面滑动连接,竖滑轨对活动块7起到限位作用,活动杆10的底端贯穿活动块7并延伸至活动块7的底部。使用时,将待打孔材料放置在输送带21上,打开传送电机,使第一转动杆17带动第一皮带轮18转动,输送带21将材料输送至外箱内部,当材料运送至工作台23上时,第一电机3工作带动螺纹杆4转动,使两个滑动块5发生相对运动,活动块7沿着竖滑轨向下运动,当活动块7运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二电机9开始工作,使工作头12旋转,对材料进行打孔,同时伸缩杆11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包括底板(1)和外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并且第一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贯穿外箱(2)并延伸至外箱(2)的内部,所述螺纹杆(4)的一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外箱(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5),两个所述滑动块(5)的顶部通过横滑轨与外箱(2)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5)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并且两个连接杆(6)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并且凹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的底端贯穿活动块(7)并延伸至活动块(7)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包括底板(1)和外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并且第一电机(3)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远离第一电机(3)的一端贯穿外箱(2)并延伸至外箱(2)的内部,所述螺纹杆(4)的一壁的左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表面的两侧且位于外箱(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5),两个所述滑动块(5)的顶部通过横滑轨与外箱(2)内壁的顶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块(5)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6),并且两个连接杆(6)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块(7),所述活动块(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8),并且凹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9),所述第二电机(9)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的底端贯穿活动块(7)并延伸至活动块(7)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1),并且伸缩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头(12),所述活动块(7)的背面通过竖滑轨与外箱(2)内壁的背面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连续打孔的新材料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辉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恒浩广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