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桂林医学院专利>正文

去乙酰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脂质体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973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乙酰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脂质体及其应用。主要从西地兰葡萄糖基进行改造,以葡萄糖和2‑氨基葡萄糖为原料进行分子的部分修饰再与地高辛的末端3‑位羟基相连接生成去乙酰西地兰的葡萄糖基改性产物,在活性导向下选择合乎要求的分子。通过合成去乙酰化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2‑O‑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去乙酰西地兰等),以加强此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提高效价强度,延长半衰期,同时将改性化合物制备成脂质体,提高其肝靶向作用,减少心脏毒性。

Liposomes of Deacetylcedilanide Glucosyl Modified Compou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acetylated cedilanid glucose modified compound liposome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glucosyl group of Cedilanium was carried out mainly. The molecule was partially modified with glucose and 2 glucosamine and then connected with the terminal 3 hydroxyl group of digoxin to form the modified product of the glucosyl group of Cedilanium deacetylate. The desired molecule was selec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activity. Deacetylated cedilanid glucosyl modified compounds (2 O benzyl beta D pyranoside deacetylated cedilanid, etc.) were synthesized to enhance the anticancer effect, enhance potency and prolong half-life of these compo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modified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into liposomes to enhance their liver targeting effect and reduce cardiotox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去乙酰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脂质体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化合物,具体是一种治疗心衰传统药物去乙酰西地兰化学改性得到新化合物,并经脂质体剂型改造后在抗癌中的应用,即将去乙酰西地兰化学改性成去乙酰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2-O-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去乙酰西地兰)并制备成肝靶向脂质体在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在全世界常见癌症中,肝癌发病率排名第七,中国的发病例超过全球总数的50%,尽管采取了包括肿瘤切除、肝脏移植,索拉非尼和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肝癌的死亡率仍未见下降,因此,研发高效低毒抗肝癌药物意义重大。强心苷是一类具有选择性强心作用的药物,其分子由一个醇基或醇样基团(配基、苷元或甙元)结合于数量不等的糖分子而构成。若配基中含固醇核(甾核),其17位碳原子连以一个不饱和内酯环,其3位碳原子与糖分子相连,这种苷即为强心苷。其种类繁多,包括植物来源和脊椎动物来源。强心苷能与真核细胞膜钠钾ATP酶特异性结合,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疾病已有200多年历史。近年来,强心苷类化合物在预防与治疗肿瘤方面越来越被重视。更为乐观的是,目前许多研究证实了它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去乙酰化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去乙酰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为2‑O‑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去乙酰西地兰,其结构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去乙酰化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去乙酰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为2-O-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去乙酰西地兰,其结构式为:其合成路线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乙酰化西地兰葡萄糖基改性化合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步骤如下:①化合物1的合成:冰浴下,在一装有干燥管的干燥反应瓶中加入甲醇140毫升,乙酰氯2.4毫升,搅拌5分钟后自然搅拌升温至室温搅拌20分钟,加入葡萄糖10克,加热至回流反应2小时。冷却反应液至室温,加入无水碳酸钾中和至中性,过滤,浓缩得到1-O-甲基糖苷化合物1的粗产品;②化合物2的合成:将所得的化合物1粗产品溶解于34毫升DMF中,滴加苯甲缩醛16毫升,迅速加入对甲苯磺酸1.72克,50℃反应过夜,TLC显示反应完全,将反应物倒入100毫升冰水与140毫升石油醚的混合液中,剧烈震荡,乳白色固体析出,抽滤,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化合物2;③化合物3的合成:将得到的化合物2、Bu2SnO14克和甲苯180毫升加入装有分水器的圆底烧瓶中,回流反应3-4小时至无水分出为止,浓缩反应液至60毫升,加入30毫升无水DMF,滴加7毫升溴化苄,100-110℃反应5-6小时,TLC检测反应完毕,反应物用乙酸乙酯100毫升稀释,依次用适量水,饱和盐水,各洗涤2-3次,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化合物3;④化合物5的合成:将所得化合物3,浓硫酸0.3克,醋酸90毫升,醋酸酐30毫升室温搅拌混合反应30分钟-1小时,TLC监控反应完毕,得到化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宁徐庆潘光玉秦永俊陈果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