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7735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包括下压模头和一对翻转模头,工件夹持在下压模头的弧形滚道和一对翻转模头的半圆槽之间,通过翻转模头绕下压模头旋转从而折弯工件,同时,工件设有定位座,定位座在工件折弯时顶靠在工件上,防止其滑动。它解决了薄壁钢管在弯管时管子不会发生转动,提高了折弯效率和折弯质量,保证折弯管的外观平顺光滑、不断裂。

A thin-walled elbow elbow bending device under 0.5m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ipeline processing, and discloses a thin-walled elbow elbow elbow device under 0.5mm, which comprises a downward pressing die head and a pair of turning die heads. The workpiece is clamped between the arc raceway of the downward pressing die head and the semicircular groove of a pair of turning die heads. The workpiece is rotated around the downward pressing die head to bend the workpiece. Meanwhile, the work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seat and a positioning seat when the workpiece Relying on the workpiece to prevent it from sliding.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hin-walled steel tube will not rotate when bending, improves the bend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ensures smooth appearance and continuous cracking of the bend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壁厚较大的以上的钢管需要折弯时,可以之间物理折弯或对折弯处进行加热在进行折弯,而壁厚在0.5mm以下的薄壁钢管在折弯时,容易出现开裂、横截面发生畸变、起皱等现象;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适合薄壁钢管折弯且外观平顺光滑、不断裂弯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它解决了薄壁钢管在弯管时管子不会发生转动,提高了折弯效率和折弯质量,保证折弯管的外观平顺光滑、不断裂。本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包括通过一对平行设置的立柱固定连接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固定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下压模头,下压模头的正下方设有一对前后对称的翻转模头,所述下压模头的下端成型有半圆外壁,翻转模头上成型有与半圆外壁相配合的圆弧形内壁,两个翻转模头的圆弧形内壁同轴心设置,所述翻转模头成型有前后贯穿的半圆槽,需折弯的工件插套在两个翻转模头的半圆槽内,所述下压模头上成型有横截面呈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包括通过一对平行设置的立柱(11)固定连接的上模板(12)和下模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2)上固定有第一油缸(14),第一油缸(14)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下压模头(15),下压模头(15)的正下方设有一对前后对称的翻转模头(16),所述下压模头(15)的下端成型有半圆外壁(151),翻转模头(16)上成型有与半圆外壁(151)相配合的圆弧形内壁(161),两个翻转模头(16)的圆弧形内壁(161)同轴心设置,所述翻转模头(16)成型有前后贯穿的半圆槽(162),需折弯的工件(9)插套在两个翻转模头(16)的半圆槽(162)内,所述下压模头(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0.5mm以下薄壁弯头弯管装置,包括通过一对平行设置的立柱(11)固定连接的上模板(12)和下模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2)上固定有第一油缸(14),第一油缸(14)的活塞杆上固定有下压模头(15),下压模头(15)的正下方设有一对前后对称的翻转模头(16),所述下压模头(15)的下端成型有半圆外壁(151),翻转模头(16)上成型有与半圆外壁(151)相配合的圆弧形内壁(161),两个翻转模头(16)的圆弧形内壁(161)同轴心设置,所述翻转模头(16)成型有前后贯穿的半圆槽(162),需折弯的工件(9)插套在两个翻转模头(16)的半圆槽(162)内,所述下压模头(15)上成型有横截面呈半圆状的弧形滚道(152),弧形滚道(152)的内壁与工件(9)的外壁相配合,弧形滚道(152)的两端各成型一个有与之相切的直道(153),工件(9)内套接有第一圆柱(17)、第二圆柱(18)和定位圆板(19),定位圆板(19)夹持在第一圆柱(17)和第二圆柱(18)之间;每个翻转模头(16)固定在对应的一个翻转架(20)上,两个翻转架(20)的上端与插套在上模板(12)上的第一铰接轴(21)铰接,第一铰接轴(21)与翻转模头(16)的圆弧形内壁(161)同轴心设置;每个翻转架(20)的下端与对应的一个支撑臂(22)的上端铰接,支撑臂(22)的下端铰接在第二铰接轴(23)上,第二铰接轴(23)位于第一铰接轴(21)的正下方,第二铰接轴(23)与固定在升降台板(24)上的铰接座(25)铰接,所述升降台板(24)的两端插套在立柱(11)上,所述升降台板(24)的下方设有顶板(38),顶板(38)与固定在下模板(13)上的第二油缸(26)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圆板(19)的正下方设有定位座(27),定位座(27)位于两个翻转模头(16)之间,定位座(27)固定在横板(28)的中部,横板(28)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插套在对应的一个套筒(29)的外壁的矩形槽(291)内,所述套筒(29)的上端与上模板(12)之间留有间隙L1,每个套筒(29)插套在对应的一个立柱(11)上,套筒(29)成型有台阶孔(292),立柱(11)上套接有弹簧(30),弹簧(30)的上端压靠在套筒(29)的台阶孔(292)的台阶面上,弹簧(30)的下端压靠在矩形板(31)上,矩形板(31)位于升降台板(24)的上方,矩形板(31)上固定有两根向下凸出的第一导向杆(32),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琴冯志来裘壮义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水联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