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98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包括料斗、下料口、打行齿、刮土盖板、旋耕机、旋耕机挂件和毛刷,所述料斗的底部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下料口,所述料斗的两侧内壁安装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外部通过粘接固定有上下前后四行垂直的毛刷,所述料斗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耕机上,所述旋耕机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耕机挂件,所述旋耕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轮,且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连接有履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旋耕、打行、播种、施肥、盖种全套作业,具有实用性强、易于操作和播种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荞麦、高粱、薏苡、大豆等旱地作物的宽行或窄行播种。

A Seeding Device for Dryland Grain Cultiv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yland grain cultivation and s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opper, a lower outlet, a row gear, a scraper cover plate, a rotary tiller, a rotary tiller hanger and a brush. The bottom side of the hopper is fixed with a lower outlet through welding, and the inner walls of both sides of the hopper are equipped with a second axis. The outer part of the second axis is fixed with four vertical brushes through bonding. The bottom of the hopper is fixed on the rotary tiller by bolts, and the top of the rotary tiller is fixed with the hanging parts of the rotary tiller by bolts. One side of the rotary tiller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axis, one end of the first axis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runner, and a crawler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runner and the second runner.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 complete set of operations of rotary tillage, drilling, sowing, fertilizing and covering seeds,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practicability, easy operation and high sowing efficiency, and is suitable for wide or narrow row sowing of buckwheat, sorghum, coix, soybean and other dry land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属于农机设备

技术介绍
荞麦等谷物生产栽培中都有一道必须的环节就是播种,播种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目前生产上的荞麦等旱地谷物播种机大体上有2类:第1类,播种和施肥同步完成并分开控制,分别通过各自的通道下放到地里。用犁开沟、种子从犁的后方下放种子到所开的沟里,其后用滚轮压盖土。种子下放的动力和速度都来自该滚轮的滚动。该类播种机的问题是:(1)由于不同种类荞麦及其不同品种在种子大小、形态上差异很大,种子下放的数量控制困难,每换一个种子大小差异明显的品种就必须重新调节和设置;(2)由于肥料形态差异,肥料下放的速度调节困难和调节不方便,同样的原因导致肥料与种子下放的比例控制困难;(3)播种机多数是按照平坦土地设计,到了山地不平的地区,由于滚轮为平底型,抓地着力不足,导致播种不均匀;(4)多使用滚筒盖种,盖种效果和质量不佳;(5)行距设计过宽,常常会滋生杂草,影响荞麦生长,不便于在南方栽培模式下达到高产,实用性不强。第2类播种机是不考虑施肥的,只考虑播种,通过不同的转盘对不同大小的种子实施数量控制。肥料施用是人工撒施在土地上,这样施肥不均匀而且遍布地里,有些肥料在土表面而易挥发损失,有的肥料离种子较远,不能最有效地供应给种子发芽生长需求,该类播种机不适合生产栽培上施肥和播种需要同时完成以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工工作量的原则,播种效率不高。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强和播种效率高的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包括料斗、下料口、打行齿、固定板、固定杆、刮土盖板、齿轮滚轮、第一轴、第一转轮、履带、第二轴、第二转轮、旋耕机、旋耕机挂件和毛刷,所述料斗的底部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下料口,所述料斗的两侧内壁安装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的外部通过粘接固定有上下前后四行垂直的毛刷,所述料斗的底部四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耕机上,所述旋耕机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耕机挂件,所述旋耕机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轮,且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连接有履带,所述第一转轮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滚轮,所述旋耕机的后方两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匀分布有打行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安装有刮土盖板,固定杆(5)与刮土盖板(6)之间为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和第一轴分别与料斗的两侧内壁和旋耕机的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打行齿的数量为六个,且打行齿的一侧与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履带为一种聚丙烯酸酯材料的构件,且履带的内壁均匀涂敷有成膜树脂防滑涂料。进一步的,所述旋耕机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三个旋耕刀片组,且个刀片组均设置有四个旋耕刀片。进一步的,所述打行齿的宽度为十八厘米,高度为二十五厘米,齿间空隙为十八厘米,且打行齿在固定板下端的伸出长度为十五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旋耕机挂件与拖拉机的挂载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滚轮与第一转轮固定并可同步绕轴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种子和肥料比例混合,按总亩下料量控制亩播种量和亩施肥量,由于种子在总下料量中的比例很低,这样在少部分改变播种量(比如播种量从2kg/亩变为4kg/亩)的情况下,所导致的亩总下料量变化很小,极大地降低了种子大小所导致的亩下料量变化,使得种子和肥料在一个播种沟中,肥料效益高且适用于各种作物,大大提高了该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的实用性;由于播种与施肥同步完成,因此让该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具有操作简单和播种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旋耕机与第一轴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打行齿与固定板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毛刷与第二轴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料斗;2-下料口;3-打行齿;4-固定板;5-固定杆;6-刮土盖板;7-齿轮滚轮;8-第一轴;9-第一转轮;10-履带;11-第二轴;12-第二转轮;13-旋耕机;14-旋耕机挂件;15-毛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包括料斗1、下料口2、打行齿3、固定板4、固定杆5、刮土盖板6、齿轮滚轮7、第一轴8、第一转轮9、履带10、第二轴11、第二转轮12、旋耕机13、旋耕机挂件14和毛刷15,料斗1的底部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下料口2,料斗1的两侧内壁安装有第二轴11,第二轴11的外部通过粘接固定有上下前后四行垂直的毛刷15,料斗1的底部四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耕机13上,旋耕机1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耕机挂件14,旋耕机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轴8,第一轴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轮9,且第一转轮9与第二转轮12之间连接有履带10,第一转轮9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滚轮7,旋耕机13的后方两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一侧均匀分布有打行齿3,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底部安装有刮土盖板6,固定杆5与刮土盖板6之间为活动连接,利用盖板下垂重力和旋耕机前行的力量刮土盖土。第二轴11和第一轴8分别与料斗1的两侧内壁和旋耕机13的内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便于第二轴11和第一轴8顺利转动;打行齿3的数量为六个,且打行齿3的一侧与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便于利用锯齿在旋耕机13后打行;履带10为一种聚丙烯酸酯材料的构件,且履带10的内壁均匀涂敷有成膜树脂防滑涂料,便于使履带10具有韧性且防止滑动;旋耕机13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三个旋耕刀片组,且个刀片组均设置有四个旋耕刀片,便于利用齿轮滚轮7在拖拉机前行旋耕机13带动下旋转带动;打行齿3的宽度为十八厘米,高度为二十五厘米,齿间空隙为十八厘米,且打行齿3在固定板4下端的伸出长度为十五厘米,便于实现宽幅播种;旋耕机挂件14与拖拉机的挂载连接,便于带动该播种装置运动;齿轮滚轮7与第一转轮9固定并可同步绕轴旋转,便于将动力通过齿轮滚轮7传递给第一转轮9。当该栽培播种装置使用时,先通过种子千粒重确定亩播种量(比如甜荞3kg/亩,苦荞2.5kg/亩,米苦荞2kg/亩),根据作物肥料需求确定亩施肥量,【比如荞麦栽培常用复合肥或复合肥+磷肥(1:1或2:1)20kg/亩】,二者相加便是亩下料量(比如大约22kg/亩),由于种子在总下料量中的比例是很低的(10%左右),比如亩播种量在2kg/亩的基础上增加1kg,亩下料量(23kg/亩)与原下料量22kg/亩基本没有差异,所以改变种子大小,增加播种量,无需对播种设备(出厂设置亩下料量22kg/亩)进行改变。在旋耕机13通过旋耕机挂件14挂载到拖拉机后方后,拖拉机到大田准备作业时,按上述方法将肥料和种子按亩施肥量和亩播种量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料斗1中。拖拉机使旋耕机13下降到地面开始旋耕前行时,打行齿3在旋耕机13后打行,通过打行齿3可打出播种沟:18-22cm宽,间距14-18cm,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包括料斗(1)、下料口(2)、打行齿(3)、固定板(4)、固定杆(5)、刮土盖板(6)、齿轮滚轮(7)、第一轴(8)、第一转轮(9)、履带(10)、第二轴(11)、第二转轮(12)、旋耕机(13)、旋耕机挂件(14)和毛刷(15),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底部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下料口(2),所述料斗(1)的两侧内壁安装有第二轴(11),所述第二轴(11)的外部通过粘接固定有上下前后四行垂直的毛刷(15),所述料斗(1)的底部四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耕机(13)上,所述旋耕机(1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耕机挂件(14),所述旋耕机(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轴(8),所述第一轴(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轮(9),且第一转轮(9)与第二转轮(12)之间连接有履带(10),所述第一转轮(9)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滚轮(7),所述旋耕机(13)的后方两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均匀分布有打行齿(3),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底部安装有刮土盖板(6),固定杆(5)与刮土盖板(6)之间为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旱地谷物栽培播种装置,包括料斗(1)、下料口(2)、打行齿(3)、固定板(4)、固定杆(5)、刮土盖板(6)、齿轮滚轮(7)、第一轴(8)、第一转轮(9)、履带(10)、第二轴(11)、第二转轮(12)、旋耕机(13)、旋耕机挂件(14)和毛刷(15),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底部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下料口(2),所述料斗(1)的两侧内壁安装有第二轴(11),所述第二轴(11)的外部通过粘接固定有上下前后四行垂直的毛刷(15),所述料斗(1)的底部四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耕机(13)上,所述旋耕机(1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耕机挂件(14),所述旋耕机(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轴(8),所述第一轴(8)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轮(9),且第一转轮(9)与第二转轮(12)之间连接有履带(10),所述第一转轮(9)的一侧设置有齿轮滚轮(7),所述旋耕机(13)的后方两端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均匀分布有打行齿(3),所述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的底部安装有刮土盖板(6),固定杆(5)与刮土盖板(6)之间为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荞四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