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豆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00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山药豆播种机,包括施肥装置、排种装置、滴灌带铺设装置及覆膜装置于一体,其中,所述排种装置包括排种器,所述排种器首先通过所述储种组件及所述储种孔将山药豆单粒分离,再通过所述排种组件将山药豆排出,保证精确输出单粒山药豆同时减少对山药豆损伤,确保了种苗的发芽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化设计实现了山药豆播种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了对土地的碾压次数,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同时释放出大量劳动力。

Yam bean seed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yam bean seeder, which comprises a fertilizer application device, a seed metering device, a drip irrigation belt laying device and a film covering device. The seed metering device comprises a seed metering device. The seed metering device first separates the yam bean single grain through the seed storage assembly and the seed storage hole, and then discharges the yam bean through the seed metering assembly to ensure the accurate output of the single yam bean. At the same time, the damage to yam beans is reduced, and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seedlings is ensu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mechanized operation of yam beans seeding, reduces the times of rolling the l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seeding efficiency, saves labor costs, and releases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药豆播种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播种
,尤其涉及一种山药豆播种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山药消费大国,但是山药主要靠人工种植,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我国的农机水平不断提高,但山药豆植机械化的关键技术并不完善。山药整体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在山药豆播种机研制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山药豆播种机械化水平不高,山药主要依靠人工开沟作业种植,人工放种,这种落后的种植方式极大阻碍了山药大规模生产与发展。山药需求日益增长,急需实现高效的种植模式。许多山药豆植户选择自己育种,山药豆就是山药种主要来源之一。但是山药豆质脆,大小形状不一,需要精量播种,传统的播种机采用机械化种植山药豆存在多播、漏播、损伤山药豆等情况,依据综合考虑,研制既能有效解决山药豆精量播种问题,又经济实惠适合广大农民朋友使用的播种机显得及其重要。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山药豆播种机,该山药豆播种机能够使精确的输出单粒山药豆减少对山药豆的损伤且高效率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精确的输出单粒山药豆、减少对山药豆损伤且高效率作业的山药豆播种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山药豆播种机,包括三点悬挂装置及机架,所述三点悬挂装置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山药豆播种机还包括传动装置及排种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地轮、地轮主动轴及排种从动轴;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地轮固定连接,所述排种从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排种从动轴通过链轮及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排种装置包括种箱及排种器,所述种箱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种箱设置有出种口;所述排种器包括壳体及种盘,所述壳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种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种盘、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种口,所述进种口与所述出种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排种口,所述种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种盘转动的转轴,所述排种从动轴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种盘还包括有储种孔;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储种组件,所述储种组件与所述储种孔对应设置;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排种组件,所述排种组件与所述储种孔对应设置,所述排种组件与所述种盘活动连接,以做开合所述储种孔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排种组件间歇相抵,以间歇打开储种孔。作为优选,所述种盘与所述转轴垂直设置,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所述储种组件为第一储种件,所述第一储种件凸出设置于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储种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储种孔的外边缘处,以止挡种子进而储存在所述储种孔中。作为优选,所述储种组件与所述种盘活动连接,以做开合所述储种孔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储种组件间歇相抵,以间歇打开所述储种孔,所述储种组件还包括第二储种件及储种复位件,所述第二储种件与所述种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储种件背离所述储种孔的一侧与所述凸起间歇相抵,所述储种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储种件及所述种盘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排种组件包括排种件及排种复位件,所述排种件与所述种盘转动连接,所述排种件背离于所述储种孔的一侧与所述拨动件间歇相抵,所述排种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排种件及所述种盘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储种孔、所述储种组件及所述排种组件设置有多个,所述储种孔、所述储种组件及所述排种组件沿所述种盘的周向均匀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排种装置下方沿所述山药豆播种机后退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排种开沟器及用于填埋山药豆和平整土地的刮土板,所述排种开沟器及所述刮土板分别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山药豆播种机还包括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施肥装置设置于所述三点悬挂装置及所述排种装置之间,所述施肥装置包括肥箱及施肥器,所述肥箱包括出肥口,所述施肥器包括进肥口及排肥口,所述出肥口与所述进肥口连接,所述施肥装置下方还设置有施肥开沟器,所述施肥开沟器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施肥从动轴,所述施肥从动轴与所述地轮主动轴通过链轮及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施肥从动轴与所述施肥器连接以带动所述施肥器排肥。作为优选,所述山药豆播种机还包括覆膜装置,所述覆膜装置包括覆膜开沟器、用于定位塑料薄膜卷筒的定膜轴、压膜轮、覆土滚筒及聚土盘,所述覆膜开沟器、所述定膜轴、所述压膜轮、所述覆土滚筒及所述聚土盘沿所述山药豆播种机后退的方向依次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山药豆播种机还包括滴灌带铺设装置,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设置于所述覆膜装置的上方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滴灌带铺设轮、滴灌带铺设轴及滴灌带铺设支架,所述滴灌带铺设轮设置于所述滴灌带铺设轴的两端,所述滴灌带铺设轮与所述滴灌带铺设轴连接,所述滴灌带铺设轴与所述滴灌带铺设支架活动连接,所述滴灌带铺设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还包括用于展开滴灌带的展滴灌架,所述展滴灌架设置于所述定膜轴靠近所述三点悬挂装置一侧,所述展滴灌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体的下部相对于所述种盘的一侧设置有挡种片,所述凸起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开口向上,所述挡种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等于所述弧形结构所对应的圆心角。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山药豆播种机,首先通过所述储种组件及所述储种孔将山药豆单粒分离,再通过所述排种组件将山药豆排出,保证精确输出单粒山药豆同时减少对山药豆损伤,确保了种苗的发芽率;2、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山药豆播种机,一台所述播种机可一次性安装多个排种器,实现效率化种植,大大节约时间和劳动成本;3、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山药豆播种机,所述挡种片的一侧还设置有清种毛刷以保证所述山药豆由所述挡种片下方旋转到所述挡种片上方时所述储种孔内仅限于一粒山药豆。4、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山药豆播种机,集成所述施肥装置、所述排种装置、所述滴灌带铺设装置及覆膜装置于一体,实现山药豆播种的机械化作业,减少了对土地的碾压次数,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同时释放出大量劳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山药豆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施肥装置及排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施肥装置及所述排种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排种器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排种器的又一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排种器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盘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排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排种器的爆炸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排种器的又一爆炸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排种器的截面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种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种盘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种装置;10、排种器;11、第一壳体;111、进种口;112、挡种片;12、第二壳体;121、排种口;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药豆播种机,包括三点悬挂装置及机架,所述三点悬挂装置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药豆播种机还包括传动装置及排种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地轮、地轮主动轴及排种从动轴;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地轮固定连接,所述排种从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排种从动轴通过链轮及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排种装置包括种箱及排种器,所述种箱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种箱设置有出种口;所述排种器包括壳体及种盘,所述壳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种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种盘、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种口,所述进种口与所述出种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排种口,所述种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种盘转动的转轴,所述排种从动轴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种盘还包括有储种孔;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储种组件,所述储种组件与所述储种孔对应设置;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排种组件,所述排种组件与所述储种孔对应设置,所述排种组件与所述种盘活动连接,以做开合所述储种孔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排种组件间歇相抵,以间歇打开储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豆播种机,包括三点悬挂装置及机架,所述三点悬挂装置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药豆播种机还包括传动装置及排种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地轮、地轮主动轴及排种从动轴;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地轮固定连接,所述排种从动轴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地轮主动轴与所述排种从动轴通过链轮及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排种装置包括种箱及排种器,所述种箱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种箱设置有出种口;所述排种器包括壳体及种盘,所述壳体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种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种盘、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进种口,所述进种口与所述出种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排种口,所述种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种盘转动的转轴,所述排种从动轴与所述转轴连接,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种盘还包括有储种孔;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储种组件,所述储种组件与所述储种孔对应设置;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排种组件,所述排种组件与所述储种孔对应设置,所述排种组件与所述种盘活动连接,以做开合所述储种孔的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拨动件,所述拨动件与所述排种组件间歇相抵,以间歇打开储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盘与所述转轴垂直设置,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所述储种组件为第一储种件,所述第一储种件凸出设置于所述种盘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储种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储种孔的外边缘处,以止挡种子进而储存在所述储种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种组件与所述种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储种组件间歇相抵,以间歇打开所述储种孔,所述储种组件还包括第二储种件及储种复位件,所述第二储种件与所述种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储种件背离所述储种孔的一侧与所述凸起间歇相抵,所述储种复位件分别与所述储种件及所述种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药豆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组件包括排种件及排种复位件,所述排种件与所述种盘转动连接,所述排种件背离于所述储种孔的一侧与所述拨动件间歇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国张还李心志赵金爽国立伟李晨郭春生王文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山东菏泽鲁源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