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馈线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871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馈线终端,涉及配电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铰接有内盖板,所述壳体上铰接有位于内盖板外侧的外盖板,所述壳体内滑设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移动杆以及驱使第一移动杆与外盖板抵接的第一弹簧;当第一移动杆与外盖板抵接时,第一移动杆限制外盖板和壳体闭合;所述内盖板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移动杆与外盖板分离的第二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盖板没有固定时,对外盖板固定会受阻,提醒操作人员内盖板没有固定,降低忘记固定内盖板的概率,避免内盖板在壳体内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馈线终端
本技术涉及配电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化馈线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系统直接承担着对用户的供电,其存在配电网网架结构薄弱、配电设备点多面广、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这也造成了配网故障率高。为了对故障迅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目前配网系统普遍配备有配网馈线监测终端,配网馈线监测终端使用取电装置和传感器检测配网馈线的负荷电流、开关状态、线路温度等参数,并根据取电装置和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可以对配网馈线的接地故障进行判断。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馈线终端,包括有壳体,壳体上铰接有内盖板,内盖板与壳体通过设置有限位锁实现连接,壳体与内盖板形成的空腔用于放置一些集成元件和电器,所述壳体上铰接有外盖板,外盖板和壳体通过设置有开关锁实现连接,内盖板朝向外盖板的一面上设有操作按钮,外盖板的设置起到保护操作按钮和防止误操作的作用。但是工作人员常常会因为漏操作或者操作不到位,导致内盖板与壳体没有固定,然后将外盖板和壳体固定,导致内盖板在壳体内晃动,导致电器、电线易晃动,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馈线终端,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铰接有内盖板(2),所述壳体(1)上铰接有位于内盖板(2)外侧的外盖板(3),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滑设有第一驱动组件(5),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有第一移动杆(6)以及驱使第一移动杆(6)与外盖板(3)抵接的第一弹簧(7);当第一移动杆(6)与外盖板(3)抵接时,第一移动杆(6)限制外盖板(3)和壳体(1)闭合;所述内盖板(2)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移动杆(6)与外盖板(3)分离的第二驱动组件(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馈线终端,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铰接有内盖板(2),所述壳体(1)上铰接有位于内盖板(2)外侧的外盖板(3),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滑设有第一驱动组件(5),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有第一移动杆(6)以及驱使第一移动杆(6)与外盖板(3)抵接的第一弹簧(7);当第一移动杆(6)与外盖板(3)抵接时,第一移动杆(6)限制外盖板(3)和壳体(1)闭合;所述内盖板(2)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移动杆(6)与外盖板(3)分离的第二驱动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馈线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内开有供第一移动杆(6)移动的第一凹槽(4),第一移动杆(6)上开有斜角(9),所述壳体(1)上开有连通第一凹槽(4)的穿孔(10);所述壳体(1)上开有第二凹槽(11),第二驱动组件(8)包括有滑设于第二凹槽(11)的第二移动杆(12)以及第二弹簧(13),所述第二移动杆(12)的一端穿过穿孔(10)并与斜角(9)抵接;当第二移动杆(12)与斜角(9)抵接时,第一移动杆(6)向第一凹槽(4)内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馈线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上开有便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乾瑞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