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配电房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房,具体是一种移动配电房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需要搭建一些临时配电房来满足工地用电需求,当传统的配电房装配工艺复杂,施工工期较长,而且成型的产品结构固定,不能周转使用,施工地点改变时,需要重新搭建新的配电房,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当配电设备高度过高时,存在以下问题:配电设备从配电房的密封门开口处不方便装入配电房,或者由于配电房高度不能增加,配电设备高度大于配电房内部高度,从而使配电房转载不了配电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配电房及其使用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中部外壳数量,当需要在配电箱内放置大件配电设备时,首先将大件配电设备通过底部外壳上端放置于底部外壳上端,然后将中部外壳逐个套在大件配电设备外侧,最后放置顶部外壳,由于底端设有万向轮,可以方便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短距离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移动配电房,包括底部外壳、中部外壳和顶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与顶部外壳之间叠加有中部外壳,底部外壳的顶端与中部外壳下端紧固连接,相邻中部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配电房,包括底部外壳(1)、中部外壳(2)和顶部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1)与顶部外壳(3)之间叠加有中部外壳(2),底部外壳(1)的顶端与中部外壳(2)下端紧固连接,相邻中部外壳(2)之间紧固连接,中部外壳(2)顶端与顶部外壳(3)底端紧固连接;所述底部外壳(1)下端紧固安装有支撑底座(4),支撑底座(4)内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矩形槽(41)和第二矩形槽(42),第二矩形槽(42)与第一矩形槽(41)贯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槽(41)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柱(5),第一支撑柱(5)内设有第二支撑柱(51),第二支撑柱(51)与第一支撑柱(5)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配电房,包括底部外壳(1)、中部外壳(2)和顶部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1)与顶部外壳(3)之间叠加有中部外壳(2),底部外壳(1)的顶端与中部外壳(2)下端紧固连接,相邻中部外壳(2)之间紧固连接,中部外壳(2)顶端与顶部外壳(3)底端紧固连接;所述底部外壳(1)下端紧固安装有支撑底座(4),支撑底座(4)内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矩形槽(41)和第二矩形槽(42),第二矩形槽(42)与第一矩形槽(41)贯通连接;所述第一矩形槽(41)顶部设有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撑柱(5),第一支撑柱(5)内设有第二支撑柱(51),第二支撑柱(51)与第一支撑柱(5)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第二支撑柱(51)下端设有支撑盘(6),支撑盘(6)与第二支撑柱(51)转动连接,支撑盘(6)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万向轮(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1)、中部外壳(2)和顶部外壳(3)上均开有多个第一开口(01),第一开口(01)内设有密封门(02),密封门(02)与第一开口(01)内壁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移动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1)顶端周侧、中部外壳(2)上下端周侧和顶部外壳(3)下端周侧均设有环形延伸板(03),环形延伸板(03)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相贴的环形延伸板(03)之间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和螺母紧固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1)上端、中部外壳(2)上下端和顶部外壳(3)下端均开有第二开口(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配电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部外壳(2)下端和顶部外壳(3)下端的第二开口(04)内均设有放置板(05),放置板(05)与第二开口(04)均为转动连接,同时位于中部外壳(2)下端和顶部外壳(3)下端的第一开口(01)一侧的第二开口(04)内壁设有矩形延伸板(06),矩形延伸板(06)内设有矩形槽(07),矩形槽(07)内设有延伸块(08),延伸块(08)与矩形延伸板(06)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壳(1)、中部外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丙宽,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科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