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59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热流体管、冷流体管,壳体包括多个波纹板和其外部的封装板,波纹板角孔的侧旁设有垂直贯穿多层波纹板和封装板的通孔,通孔内密封固定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包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热流体管和冷流体管均设置在壳体内,热流体管和冷流体管呈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测量内部温度的测温组件,能够精确测量板式换热器内部工况温度,提高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降低了换热器损坏概率。

A Plat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空调、供热、食品、化工、动力和机械等行业中,实际使用中,不仅仅需要测量介质交换前后的温度,同时还需要测量换热器的温度,及时了解换热器的实际工况,现有对换热器温度的测量多采用表面温度测量技术,现有的设备通过测量换热器表面的温度来了解换热器的使用工况,但是对于大型的换热器或者换热器长时间使用后,单纯表面的温度测量与实际工况的内部温度相差较大,造成检测的温度数据差异较大,造成控制系统控制不精确,严重时甚至会损坏换热器。同时现有板式换热器还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水容易结垢造成堵塞,如果换热器堵塞可能直接影响换热效果,严重的必须拆开清洗,像板式换热器这种设备清洗是非常的费劲,也非常的耽误时间,如果在供暖季,换热器结垢堵塞而清洗的话,必须停止供暖,这样大部分用户不能接受。为了解决板式换热器容易结垢的问题,有的采用了在板式换热器进水端安装独立的除垢装置,虽然可以减少结垢堵塞问题,但是除垢装置占地大,影响了板式换热器体积小的优势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使其能够测量内部温度的测温组件,能够精确测量板式换热器内部工况温度,提高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降低了换热器损坏概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热流体管、冷流体管,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波纹板和其外部的封装板,所述波纹板角孔的侧旁设有垂直贯穿多层波纹板和封装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密封固定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呈平行设置,所述热流体管上设置有热流体管进口和热流体管出口,所述冷流体管上设置有冷流体管进口和冷流体管出口,所述热流体管进口上安装有与所述热流体管垂直的热媒除垢电磁极,所述冷流体管进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冷流体管垂直的冷媒除垢电磁极,所述热媒除垢电极和所述冷媒除垢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变频电流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变频电流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预加热进水口,所述预加热进水口和所述冷流体管进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预加热进水口和所述热流体管进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均采用多流程结构,所述热流体管的管路和所述冷流体管的管路均呈双“U”型结构。优选的,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保温层为可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测温组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或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设有能够测量内部温度的测温组件,能够精确测量板式换热器内部工况温度,提高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降低了换热器损坏概率。2、本技术将除垢电磁极直接安装在板式换热器的热媒和冷媒的进水口,实现了将变频电磁除垢设备与换热器组合为一体,可以对进入板式换热器水进行除垢处理可以减少水垢的形成,还可以使原有的水垢结晶变得松软、脱落、溶解,经排污过滤器排出,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增加板式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较单独在板式换热器外安装除垢设备具有造价低、体积小、节省安装面积等优点。3、本技术设计有多流程板式换热管路,多次改变介质流向,增加流程,使两侧介质充分换热,当介质一次通过时吸收最大热量,其流程数达到理想值使性能达到最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波纹板2-封装板3-测温组件4-温度传感器5-壳体6-热流体管进口7-冷流体管进口8-热流体管9-冷流体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壳体5、热流体管8、冷流体管9,壳体5包括多个波纹板1和其外部的封装板2,波纹板1角孔的侧旁设有垂直贯穿多层波纹板1和封装板2的通孔,通孔内密封固定有测温组件3,测温组件3包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热流体管8和冷流体管9均设置在壳体5内,热流体管8和冷流体管9呈平行设置。热流体管8上设置有热流体管进口6和热流体管出口,冷流体管9上设置有冷流体管进口7和冷流体管出口,热流体管进口6上安装有与热流体管8垂直的热媒除垢电磁极,冷流体管进口7上安装有与冷流体管9垂直的冷媒除垢电磁极,热媒除垢电极和冷媒除垢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变频电流发生器相连接,变频电流发生器安装在壳体5的中部。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置在壳体5的顶部和底部,保温层为可拆卸结构。测温组件3与温度传感器4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为导热油或水。壳体5上还设有预加热进水口,预加热进水口和冷流体管9进口均位于壳体5的同一侧,预加热进水口和热流体管8进口分别位于壳体5的两侧。热流体管8和冷流体管9均采用多流程结构,热流体管8的管路和冷流体管9的管路均呈双“U”型结构。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热流体管、冷流体管,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波纹板和其外部的封装板,所述波纹板角孔的侧旁设有垂直贯穿多层波纹板和封装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密封固定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呈平行设置,所述热流体管上设置有热流体管进口和热流体管出口,所述冷流体管上设置有冷流体管进口和冷流体管出口,所述热流体管进口上安装有与所述热流体管垂直的热媒除垢电磁极,所述冷流体管进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冷流体管垂直的冷媒除垢电磁极,所述热媒除垢电极和所述冷媒除垢电极均通过导线与变频电流发生器相连接,所述变频电流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预加热进水口,所述预加热进水口和所述冷流体管进口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预加热进水口和所述热流体管进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均采用多流程结构,所述热流体管的管路和所述冷流体管的管路均呈双“U”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热流体管、冷流体管,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波纹板和其外部的封装板,所述波纹板角孔的侧旁设有垂直贯穿多层波纹板和封装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密封固定有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包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热流体管和所述冷流体管呈平行设置,所述热流体管上设置有热流体管进口和热流体管出口,所述冷流体管上设置有冷流体管进口和冷流体管出口,所述热流体管进口上安装有与所述热流体管垂直的热媒除垢电磁极,所述冷流体管进口上安装有与所述冷流体管垂直的冷媒除垢电磁极,所述热媒除垢电极和所述冷媒除垢电极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国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永大换热密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