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集管和具备该集管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559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换热器的集管和具备该集管的换热器。换热器(HE1)的集管(H)包括:第1壁部(22b),其连接有多个导热管(1);第2壁部(30a),其与该第1壁部(22b)隔开间隔地相面对;以及周壁部(30b),其以将第1壁部(22b)和第2壁部(30a)的相互间区域形成为流体流入用的腔室(36)的方式将第1壁部(22b)的外周缘部和第2壁部(30a)的外周缘部相互连接,第1壁部(22b)和第2壁部(30a)中的至少一个壁部以该壁部的靠中央的区域与靠外周缘的区域相比位于腔室(36)的内侧的方式弯曲。由此,能够在抑制集管的厚壁化的同时充分地确保集管的强度,也能够较佳地应对反复发生例如水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用作供热水装置的构成要素等的换热器相关联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换热器的一例子,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热器。该文献所记载的换热器包括多个导热管和容纳这些多个导热管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部的一部分向外壳的外方鼓出。通过在该鼓出部嵌合辅助构件,构成在内部形成有腔室的入水用或者出热水用的集管。在所述鼓出部的顶端壁部焊接有所述多个导热管,这些多个导热管的内部与所述腔室连通。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所述集管适当地使热水流入到多个导热管或者自该多个导热管流出。此外,由于所述集管是利用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部形成的,因此,能够谋求减少部件件数、整体小型化。也能够较佳地谋求降低制造成本。但是,在所述以往技术中,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存在应改善的余地。S卩,在所述换热器的集管上连接有配管构件,该配管构件安装有电磁开闭阀等各种流体设备。在这样的配管构件的路径中,有可能发生水锤。在发生水锤时,所述集管内的水压较大程度地上升。存在多次反复发生水锤的情况。因而,作为所述集管,需要构成为相对于内部水压的反复变动而言具有充分的耐久性。在所述集管中,所述鼓出部的顶端壁部和与该顶端壁部相面对的辅助构件的一部分分别是具有稍大一些的面积的平板状,因此,在发生水锤时易于产生挠曲变形。因而,需要使这些部分具有充分的强度。特别是,在所述鼓出部的顶端壁部焊接所述多个导热管的情况下,像参照图5且之后说明的那样,易于产生由焊接引起所述鼓出部的顶端壁部应变而向与所述腔室相反的一侧弯曲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顶端壁部由于水压的上升而更易于产生变形,产生在所述各导热管的焊接部位集中较大应力的不良。作为用于消除这种状况的手段,一般考虑增大所述集管的各部分的厚度,提高所述集管的刚性。但是,在只是采用这样的手段的情况下,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重量增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4 - 708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适当地抑制或者防止所述那样的不良的换热器的集管和具备该集管的换热器。_3]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由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器的集管包括:第1壁部,其连接有换热器的多个导热管;第2壁部,其与该第1壁部隔开间隔地相面对;以及周壁部,其以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相互间区域形成为与各所述导热管的内部连通的流体流入用的腔室的方式将所述第1壁部的外周缘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外周缘部相互连接,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设为以该壁部的靠中央的区域与靠外周缘的区域相比位于所述腔室的内侧的方式弯曲的形态。优选的是,通过向设置在所述第1壁部上的多个孔部插入所述多个导热管、而且对插入部分实施焊接来谋求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多个导热管之间的连接,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中的、至少所述第1壁部设为所述弯曲的形态。优选的是,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这两者设为所述弯曲的形态。由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器的集管包括:第1壁部,其连接有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导热管;第2壁部,其与该第1壁部隔开间隔地相面对;以及周壁部,以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相互间区域形成为与各所述导热管的内部连通的流体流入用的腔室的方式将所述第1壁部的外周缘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外周缘部相互连接,在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上设有局部地向所述腔室的内侧或者外侧突出的至少1个凸状部。优选的是,所述凸状部向所述腔室的内侧突出。优选的是,作为所述凸状部,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壁部中的、所述多个导热管的连接部位相互之间的位置的凸状部。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导热管以在恒定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1壁部,作为所述凸状部,具有以下形态的凸状部:该凸状部位于所述第1壁部中的、沿与所述恒定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多个导热管的连接部位偏移的部位,而且沿所述恒定方向延伸。优选的是,在所述第2壁部上安装有接头用管体部,所述第2壁部和所述周壁部一体成形,在所述第1壁部的外周缘上连接设有自该外周缘向与所述第2壁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筒状壁部,所述周壁部嵌合并接合于该筒状壁部。由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的换热器具备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第1或第2技术方案提供的集管。优选的是,该换热器包括:外壳,其容纳所述多个导热管;鼓出部,其具有筒状壁部和顶端壁部,该筒状壁部以自该外壳的侧壁部朝向该外壳的外方或者内方鼓出的方式设置,该顶端壁部堵塞该筒状壁部的顶端部且与所述多个导热管接合;以及辅助构件,其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侧壁部独立,通过以利用所述鼓出部和所述辅助构件这两者形成所述腔室的方式将所述辅助构件接合于所述外壳的侧壁部,构成所述集管,所述鼓出部的顶端壁部设为所述集管的所述第1壁部,所述辅助构件构成所述第2壁部。优选的是,所述鼓出部的筒状壁部朝向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部的外方鼓出,所述辅助构件具有内部空洞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形成与所述鼓出部相对应的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所述开口边缘部外嵌并焊接于所述鼓出部。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部是利用金属板构成的,通过对所述侧壁部实施冲压加工,所述鼓出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侧壁部,而且所述鼓出部的筒状壁部和所述顶端壁部一体地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导热管分别是利用螺旋状或者曲折状的管体构成的,在所述外壳上设有加热用气体的供气口和排气口,从所述供气口流入到所述外壳内的加热用气体在作用于所述管体之后经由所述排气口被排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根据参照附图以下进行的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应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一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A是图1的Ila — Ila剖视图,图2B是图2A的lib — lib剖视图。图3A是图2B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Illb — Illb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A、图4B是图3A和图3B的分解剖视图。图5是表示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对比的对比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8B是图8A的VIIlb — VIIlb剖视图。图9A、图9B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10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11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例子的俯视剖视图,图12B是图12A的Xllb — Xllb剖视图,图12C是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后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中,在率先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其后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彼此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要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的集管,其中,该换热器的集管包括:第1壁部,其连接有所述换热器的多个导热管;第2壁部,其与该第1壁部隔开间隔地相面对;以及周壁部,其以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相互间区域形成为与各所述导热管的内部连通的流体流入用的腔室的方式将所述第1壁部的外周缘部和所述第2壁部的外周缘部相互连接,所述第1壁部和所述第2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壁部设为以该壁部的靠中央的区域与靠外周缘的区域相比位于所述腔室的内侧的方式弯曲的形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路启贵辻佑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能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